让质疑贯穿于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始末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83-01
  一名学生的日记这样写到:“想不到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乐趣。通过实践体验和微型科研,我们把课堂上的问号变成了生活中的感叹号。在这个过程中,有我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我爱质疑,我爱故我在。”
  这是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的一名学生的真实感言,由此可见,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通过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所以不难看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
  一、什么是问题?
  所谓的问题就是疑点。它是一个人面对某种不认识的事物而又不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清它时产生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
  二、为什么要质疑?
  会质疑,是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创造的开端,是学习活动的思维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一切科学成就,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只是在迷信书本和权威,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出问题,那么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将会没有任何价值,创造力的发展更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學中鼓励学生用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大胆的质疑,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满足。
  三、要质疑什么?
  质疑并不是说让学生去钻牛角尖,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我们要教会学生去质疑什么呢?
  1.要学生质疑题目和标准答案的准确性
  有很多物理题目都带有“欺骗性”,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所以这里就应该让学生去质疑,一定是“我错了吗?错在哪里呢?还是答案有问题?”。
  例如在高一的《功》这一节内容学完以后我们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用一个大小不变的力F拉着一个物体在粗糙的平面上沿圆周运动一周,则在这个过程中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的大小为:( )
  A. 0 B. 大于0 C. 小于0 D. 无法确定
  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马上错选为A,这样很自然的就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了。马上教师就可以顺势让学生去质疑自己的错误答案问题出在哪里──F是个变力,并且此时的位移s是不能简单的认为等于0的,所以做功是不会为0的。
  2.要学生质疑一些物理现象和结论
  在高中的《机械波》教学中,学生都有这样的一个印象,水波由近及远的传播,那么水面上的漂浮物也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运动。而机械波的知识却告诉学生,波中的质点是不会随波迁移的。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呢?我们可以留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去观察现象,展开探索,分析原因,总结结论。
  3.要质疑教师的权威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学生眼中是十分伟大的,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不论对与错,统统全盘接受,这样就养成了学生一种懒惰、依赖的习惯。实际上教师也不可能百分百的正确,教学中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在课堂上,讲评中出现知识上的错误等等,这时如果学生能够大胆的质疑,提出不同的意见的话,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能及时的纠正教师在教学中所犯的错误,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4.要质疑教材
  教材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凝聚着许多杰出物理专家的心血。但可能是由于校对、编排、印刷等原因,百密难免一疏。因此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留神,对那些不太严密、疏漏的地方,要破除迷信,大胆质疑,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四、用什么方法去质疑?
  “三分学,七分问”,在高中新课改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去质疑呢?
  1.教师要积极的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问题情景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当已有图式、认知结构和新的经验,既具有和谐、适应的因素,也具有不和谐的因素时,这种平衡才会克服不和谐的因素而建立起新的平衡。”他的观点表明,只有当感性输入和学生的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学生学习兴趣最大,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问题情境。
  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设计和创设问题情境。例如通过实验教学、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阅读相关材料等等多种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按照规范的程序深化、提高质疑能力
  (1)课前质疑──开山铺路
  课前质疑也就是指给学生在课前预留一些启发性的小问题,让学生先去观察、分析,再经过课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要点。
  (2)课中质疑──画龙点睛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中有很多的演示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性来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课后质疑──发掘能力
  课后质疑就是在学习完新课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和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继续研究,这样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实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课后质疑也可以和课堂质疑融合在一起。它在中间起着一个承前起后的作用,将整个物理教学穿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思维模式,勤于思考,精于探索研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质疑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通过质疑,学生不但掌握了必备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质疑使学生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必须接受并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放在首位。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標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索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然而,目前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从地理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探讨  【中图分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已经逐渐被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所接受.它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教学成果.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个性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是“千篇一律”的应试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