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与科创板比学赶超的副作用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板注册制来了,来的速度非常快,6月12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6月22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32家受理企业名单出炉。创业板原来排队在审的企业有183家,大概率都会转成注册制创业板的待审企业。创业板注册制的制度设计对标科创板,市场定位也向科创板看齐,两者之间将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
  

创业板会与科创板越来越像


   科创板当初也是赶速度的,但毕竟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创新是需要绞脑汁的,有些想好的东西是不是可行,心里并没有底,修修改改也是免不了的,所以速度再快,也比不过创业板。创业板注册制在制度设计上可以依科创板的样画葫芦,所以在这方面也就没什么可苦思冥想的,两者一样就好。从道理上来讲,两者也应该保持一致,既然都是注册制,创业板与科创板的制度设计如果不一样反倒会让人奇怪,注册制总还要有一定之规。
   如果要说创业板和科创板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在定位上,如果定位完全一样,就相当于同一家集团下面的两家上市公司进行同业竞争,有点不好办,需要错位竞争。但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不想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呢?实际上科技创新的定位在创业板和科创板中都是重中之重,因此,创业板与科创板的定位差异更多的停留在字面上,即便是白纸黑字,也让人傻傻分不清。同质化是难以避免的,创业板会与科创板越来越像。
  

竞赛谁上市的新股更优更多


   既然两者彼此彼此,那么相互可以比较的就是谁的发展速度更快,谁的规模更大。科创板股票从零发展到100多家,用了1年时间,创业板应该会更快。用一句流行语来打比方,创业板是抄科创板的作业,理应速度更快,做得更好。创業板本来的基数就比较大,快马加鞭未下鞍,上新速度超过科创板是可以预期的。当然,科创板也不会甘心落后。到时候,市场可以看得见的相互竞赛就是新股上市速度,看谁上市的新股更优更多。
   高大上的板块定位,自然让人欢喜,但问题是有没有这么多符合高大上定位的上市资源呢?这是个问题。创业板的上市资源很多其实就来自原来的排队企业,能上核准制的创业板,也能上注册制的创业板,其实没啥分别。科创板呢?有高大上的,也有不那么光鲜亮丽的。有的过去在主板被否掉的公司,到科创板来闯关,却顺利通关了。科创板否掉过几家企业,还有的企业在临门一脚的注册环节被否掉。但一阵风刮过后,又进入了你过我过全都过的模式。
  

创业板与科创板会否竞争?


   市场竞争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竞争一般都会导致价格降低,服务提升。但交易所之间如果出现竞争,有没有可能为了竞争上市资源而降低上市门槛?高大上的上市资源是有限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有错位竞争之说,但实际上很难错位,到科创板还是到创业板上市,今后的差别会越来越小,最后企业必然是哪里上市的门槛低就到哪里去上市。交易所要吸引企业来上市,很可能就会放低身段,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这对投资者恐怕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有一家挂着生物制药名头的企业,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生物药产品,第一次到科创板闯关时把自己吹得花好稻好,经过四轮问询,实在招架不住了,就主动撤回了。按理说这样的企业在科创板应该没戏了吧,没想到又来第二次闯关,这回它吸取第一次的教训,不再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了,老老实实说自己做的就是仿制药,没有生物药,生物药还在布局。结果竟然就过了。或许有人会说,科创板就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只要企业如实披露就可以了。那科创板的高大上定位不管用了?技术先进性不谈了?
   今后有了注册制创业板的竞争,这种事可能会越来越多。那么过去不也有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分吗?好像并没有发生过交易所竞争降低上市门槛的事。但是请注意,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过去上交所和深交所之间虽然也有竞争,但新股上市的审核权不掌握在交易所手里,所以交易所没有办法通过降低上市门槛来竞争上市资源。注册制下上市审核权直接掌握在交易所的手里,就具备了这种可能性。虽然短期内还不大可能发生这种事,但时间长了,难保不发生变化。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红周刊》立场。)
其他文献
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神州细胞(688520)已于6月22日登陆科创板。   神州细胞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生物药的创新型生物制药研发企业,专注于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和疫苗等生物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创新,建立具有领先技术水平和成本优势的生物药研发和生产技术平台,同时专注于通过研发在临床上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同类最佳(Best-in-
期刊
今年以来疫苗板块表现强势,大多数个股都出现翻倍的上涨行情。的确,若无年初疫情的催化,投资者很难想象疫苗板块能达到目前的高度;若剔除疫情的因素不谈,疫苗本身也是成长性极好的行业,疫情的到来只是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从投资角度而言,以长春高新、智飞生物、康泰生物、沃森生物等为代表的龙头疫苗企业值得长期关注。疫苗行业“国产替代”龙头公司进入发展黄金期  短期而言,疫苗板块的上涨已经超出了合理
期刊
短期券商决定沪指高度   主持人:对于指数你强调的核心就是量能,沪指本周量能有所放大,算积极信号吗?   袁月:从结果上看,最近几天沪指确实量能放大了,但要是拆解一下细节,大家可能会看得更明白。之所以能够放量,主要是证券板块的带动,该板块最大的成交额超过700亿,较之前正常量能放大400亿左右,由于归属沪指的券商占据6成之多,按照这个比例换算下来,证券板块的放量是导致沪指放量的关键。在本周二证券板
期刊
“尽管股市变化莫测,但只要秉持‘积胜’理念,坚持做有保护的成长股投资,就可以创造持续稳健的超额收益,为持有人带来长期的绝对收益。”银华基金明星基金经理李晓星表示,他将在行业景气度上行的成长股投资中注重组合的性价比,更加侧重在投资中保持安全边际。   坚持“积胜”理念   银河数据显示,李晓星管理的多只基金长期业绩优秀。以银华中小盘精选为例,截至6月19日,自2015年7月7日李晓星任职以来总回
期刊
近30年来,A股“大牛市”(全面牛市)是绩差绩优普涨牛市的化名,总难摆脱“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牛短熊长格局。7月22日起沪综指编制方案开始修订,预示着“核心资产牛市”(局部牛市)进入常规运行期,平庸和绩差股将被边缘化。股指持续走牛对海外资金才更有吸引力  通常来说,股指是经济晴雨表,像是国力宣言书和热钱招募表。二季度,美国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纳指却单季暴涨三成,本周再创新高,年内涨幅逾1
期刊
九强生物拟斥资18亿元收购迈新生物,然而标的公司估值似乎不合理性,此外,其业绩补偿方式的设置也疑点重重,一旦标的公司业绩不及预期,上市公司恐深受影响。更关键的是,标的公司营收及库存商品数据的真实性也令人生疑。  6月13日,九强生物更新了收购草案,其拟与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投资”)形成联合投资者,共同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购买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新生物”)95.
期刊
中报验证窗口期  近期市场呈现了指数和市场广度及赚钱效应不匹配的特征,结构性分化主要是存量博弈格局导致的。大盘在周线的13周序列后大概率在未来3周维持修正,因为这也将中报验证窗口期,所以在这个期间,不必在指数上涨时追涨。后续通过回撤缩量情况来观察空头力道。时间空间以及赚钱效应要相互匹配。后续海外疫情以及美股修复周期结束这两个重要变量不可忽视,技术上,上证下方的3个实体缺口是后续回撤的向下吸引子,而
期刊
上证指数十年不涨,不仅与美国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不断迭创新高形成鲜明反差,即使与A股创业板等指数的上涨趋势相比也显得黯然失色很多。指数失真很大程度上与其编制方法存在缺陷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但相比调整指数更重要的其实是市场制度的核变,逐步推开注册制改革是从优化资源配置入手,从根本上让股市功能发生真正变化的必经之路。A股市场基础性制度需要及时补加快改   相对于目前的总市值加权编制方式,上证指数
期刊
华泰证券:全球处于百年变局当中,疫情冲击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困境。中国经济已经度过了简单要素驱动的阶段,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完善自我是對当下复杂局面的最好应对。《意见》给出了关键性的顶层设计,我们认为其将进一步推动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
期刊
指数进入震荡期   主持人:上周栏目里,泛舟判断指数走弱了,随后经过一天的思考,你在微博里把担忧表达得更加清楚。   泛舟:是的,上周六在微博特地写了一篇名为“下周指数将进入重要周期”的文章,特别阐述了我对本周市场的担忧。   主持人:我上周末也看了,如你所言,轻易是不会预警的,预警就得重视。在我记忆中,自从沪指3月份触及你给出的神秘数字2648点之后,你就没说过需要警惕指数的波动,当时只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