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忧伤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xi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以其恬淡、优美而又带有牧歌情调的湘西小说而闻名中国现代文坛。这些小说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氛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倾诉着沈从文对湘西的眷恋,对自然的感怀,对至善至美的人情与和谐宁静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然而他的小说在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的同时,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和淡淡的忧伤、悲凉。[1]“沈从文的小说并非‘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有一种内在的忧伤”。沈从文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说:“那么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付的悲痛也忽略了。”这种情愫表现在他的代表作《边城》中,尤其令人感慨。
  《边城》是沈从文1943年完成的,是“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小说叙述的是湘西小城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宁静平凡的生活,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说在这种极其朴素又娓娓道来的语调中开始。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胧而最终又了无结局的凄美爱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一个给人以失望,又给人以希望的悬而未决的结果。
  “美丽总是让人忧愁”。我总觉得这部小说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2]还有的是人在命运的变数面前的无助、孤独与无奈的忧伤,这种“美丽的忧伤”使《边城》更获得一种深邃的品格和魅力,吸引读者去品味、去思考、去追随。
  在小说中,翠翠是作者最不吝笔墨刻画的一个人物。“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廘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也很懂事,爷爷守船“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翠翠同她周围的山水一样,单纯、善良、健康、灵秀,一点没有受世俗的沾染,她就这样无知无欲、悠然自在地长成了十五岁的少女。
  翠翠真的没有忧愁吗?作者在为我们描绘湘西小镇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时候,却无时不体味到翠翠和爷爷生活中的孤单和悲凉。翠翠唯一的亲人是爷爷,玩耍时也是“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独自装扮新娘子”,“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在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情上负点责任”,“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烧成桃花色的薄云”,听着渡口飘来那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当爱情的种子悄悄地在翠翠心中萌发时,她的内心世界不再如以前那样平静了,开始荡起细细的涟漪,她知道世俗的婚姻需要门当户对,自己唯一拥有的只有一只渡船,怎能跟碾坊相比,所以自己爱上二老时从不形色表于外,而是一味掩饰躲闪。当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希望得到爱情的时候,翠翠只有在唱歌中得到些许安慰,这时的翠翠同时又怀着寂寞与孤独,“小小心中充满了一种说不分明的东西”。这种心态的出现完全是因为自己对自己命运无法把握的体悟,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
  翠翠的爱情最终以悲剧结束,并不具有戏剧性,一切尚未发生就已经结束,翠翠与二老失之交臂的爱情,大老的殒命,二老的出走和爷爷的离世,迅速将一个天真少女的幸福梦幻击碎,再一次面临母亲的悲剧,翠翠那一双“清明如水晶般的眸子”,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小说接近尾声的时候,当我们隔着静静流淌的河水,注视着孤苦无依的翠翠时,我们不禁担忧:翠翠的命运是不是也像河边的白塔,有一天会坍塌呢?作者大约不忍将这样的疑虑投向孤独的翠翠身上,在小说的结尾,他在不确定中,给了一个遥遥无期、却聊以给人一点安慰的幻想——“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沈从文笔下诸多湘西少女的原型——九妹沈岳萌的命运,从湘西一路追随沈从文而来的九妹,性情一如翠翠高洁而纯净,心高气傲,以湘西少女特有的纯情寻找真爱,不肯跌落红尘,却总是蹉跎,最后的结局是信了佛,疯癫了,与当地一个粗俗的农民结了婚,在“文革”中饥寒交迫而死。这也许就是沈从文不忍写出的现实版翠翠的命运。
  文学“需要我们在一种既是理性的,又是情感的方式中去把握整个意义”。[3]沈从文想通过这样一个美丽而忧伤的翠翠,说明什么问题呢?正如汪曾祺所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他希望成全天下所有的好人,却又不能仅凭着情感去安排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他希望自己能在情感的背后找到理性的思维。[4]“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接近的牧歌……”,只是这种牧歌不是热烈奔放而是孤独寂寞的,是冷静的,而这种孤独感都源于作者的内心。
  作者内心是孤独的,他把这种孤独感投注在翠翠的小小命运中,从故事的开头直到结尾。在《边城》中,伴着爷爷的悲哀离去,伴着二老的杳无音讯,伴着翠翠的孤单背影,这种孤独感走向升华。浸透在小说字里行间的孤独感,不仅仅是沈从文本人的孤独,也不仅仅是翠翠的孤独,而是“湘西土著不为人理解的千年孤独……”。[5]这种孤独感使沈从文始终与都市文明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他对都市文明有着本能的排斥,[6]“都市现代文明的直接后果是性的压抑和扭曲,是生命力的衰竭”,他的生命、情感都留在了那个美丽、神奇、让他魂牵梦萦的湘西。而他理想中的“湘西世界”也将在风雨如磐的现实中(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神州大地无处不在大动荡的巨变之中)日渐消亡,这不能不引起作者深沉的焦虑和无助,这种心态投射在作品中,便形成了“一种被热情与悲痛交织生成的乡土悲悯感所浸透的悲凉语调”。[7]
  对于翠翠来说,她需要的是爱情和亲情的呵护,需要的是家的温暖。对于沈从文来说,他在思索“湘西世界”的何去何从,他在寻找心灵的栖息地,就像在暴风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一样,他希望重寻湘西的民族之魂,在追寻中,他并不孤独。
  
  参考文献:
  [1]翟业军.蔼然仁者辨.文学评论,2004,(1).
  [2]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文集,VOL.11:45.
  [3]托马斯·芒果.走向科学的美学.
  [4]沈从文.水云——我怎样创造故事,故事怎样创造我.沈从文文集,VOL.10:279.
  [5]凌宇.沈从文创作的思想价值论.
  [6]刘洪涛.沈从文小说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
  [7]从沈从文先生的人格看他的文艺风格.花城,第五辑.
其他文献
摘 要: 鉴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过于依赖教材、课堂内容过于呆板、多数学生的参与性较少这一现状,强化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参与,在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在参与过程中将英语知识内化为口头、笔头交际的能力为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借鉴。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 实践    构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成为当前高职英语研究者与实践者
摘 要: 语文课堂要提高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抓住语文的特点,用作者、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做到以情动人,以情驭教。可采用激情导入、深情朗读、倾情投入的方法增强语文课的感染力,进而打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以情动人 以情驭教    江淹在《别赋》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职高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来看,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这些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
摘 要: 本文以对3A2班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进行分析为例,讲述如何对成绩的总分进行描述统计并作出直方图。  关键词: 描述统计 直方图 正态分布    1.引言    3A2班的入学英语成绩如下:    本文以对该班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为例,讲述如何对成绩的总分进行描述统计并作出直方图,然后根据得到的数据和图形说明该成绩(总分)分布是否为正态分布。    2.描述统计工具    常用统计分析术语:对
摘 要: 为了解PBL教学模式对《中药药理学》学习的影响。本文作者对施行PBL 教学模式前后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并对座谈内容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发现,调查问卷各项在施行PBL教学模式后(课后)的百分比都显著高于施行PBL教学模式前的百分比,而且课后总分也显著高于课前总分。所有座谈者都对PBL 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由此得出结论: PBL教学模式对学生中药药理学的学习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摘 要: 语音是语言的最基础部分之一,如何提高粤西地区英语语音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着重分析了当前粤西英语教育专业语音教学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英语语音教学 粤西 现状 改革建议    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除哑语和肢体语言外,人类运用的均为有声语言。有声语言通过语音、语调的组合变化,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因
摘要: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方法和意义,旨在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关键词: 民族音乐重要性方法意义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一份期末试卷的分析,对商务英语听说测试进行了思考,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设想,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测试 商务英语听说期末试卷 分析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为教学提供目标,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授课手段和方法的效果。在高职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听说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听说教学的方向、内容和方法。要使商务英语听
摘 要: 周记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交流方式,是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利用周记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思想动员,培养交流好习惯;规范书写,提高答题高素质;抓住重点,交流关键省时间;认真对待,鼓励为主促发展;用心发现,及时提醒解疙瘩;化整为零,问题解决在课余;信字当先,交流心得要保密”各方面的努力,可以较好地发挥周记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周记教学资源开
语言是教师的第一形象,是课堂生辉的彩带。课堂评价用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与学生沟通、互动的用语,也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有效的课堂评价用语就像是一缕清风,能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课堂评价用语的要求    1.要具有科学性
摘 要: 本文从“教学中的误区”及“如何做到教学相长”两个方面阐述了在日语教学中对“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 日语教学 教学相长 理解 应用    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重要性。但《师说》里还有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