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他们的行为负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tx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人数有明显上升趋势,犯罪学研究发现:大量严重的犯罪行为是从青少年时期的那些轻微的不良心理行为演变而来的。如果能对他们的这些不良心理行为给予恰当的干预和处理,采取合理的措施,就可防止转变为违法、犯罪行为。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较之其他学校差,在每个班级中几乎都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存在。文章结合相关案例,探究了职校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职校学生 不良行为 原因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类型及严重的危害性
  不良行为一般是指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在大学扩招,“普高热”持续不减的背景下,经过教育体制的筛选,大量在初中阶段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涌入了中职学校,给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我根据在职业学校担任了多年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的经验,将中职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分为三类:(1)厌学。中职学生厌学现象非常普遍。比如上课睡觉或心不在焉,自习课吵闹,对作业置之不理,课余时间不复习,考试交白卷,实验课上嬉戏,实践课不积极,等等;(2)违纪。中职学生的违纪现象也相当普遍。比如旷课、迟到、早退、毁坏公物、顶撞教师、屡犯课堂常规、打架、吸烟、喝酒、赌博、沉溺网吧,等等;(3)不良性格特征。中职学生常表现出来的不良性格特征有:任性、偏执、狭隘、自私、懒散、冷漠、自卑、忧郁、惟我独尊,等等。
  这些不良行为对学生本人还有对学校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1.对学生本人而言。这些不良行为使他们对学习、对生活都有着无所谓的态度:上课、实训、考试只是走走过场,上课讲话甚至睡觉,实训课可以逃课、考试从拿到考卷名字不写就开始睡觉……最终带来的后果就是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实在是没意思,早早就辍学;还有部分学生出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在学校继续混下去,而最终也因为没有顺利地完成学业拿不到畢业证;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种种的不良行为屡屡违反学校的教育常规而被学校开除。
  2.对老师和学校而言。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的挫折感经常溢于言表,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职业倦怠迹象。
  这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上课像赶集一样,教学过程几乎成了走一个过场,使那些想听想学的同学也听不进、学不进。下课后整个校园因为部分学生的原因嘈杂无比。学校需要加大监管的力度,课间管理、宿舍管理、放学秩序维持,等等,大大增加了学校管理的成本。
  二、探究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及案例
  中职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家庭、同辈群体、学校、成人社会的影响,又与学生自身的生理特征有关。
  1.家庭教育的欠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与子女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有很大的相关性。父母离异、父母有一方死亡、或者存在养父养母,这样的家庭往往会使学生形成冷淡、自卑、孤僻的性格,或者是叛逆、粗暴、敌意等行为倾向。有的父母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对子女放任自流,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与不良行为。有的家庭是由于教育能力有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者父母忙于谋生,在子女身上投入的时间不够,或者过于溺爱、娇惯、袒护等,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子女不良行为的产生。
  我班有一位范同学,其父母在初三那年离异,母亲因此去了外地工作,父亲也在外工作,只有双休才能回家。范同学也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对于父母的离异甚至不知情,只是知道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没见过母亲。孩子的内心有一种被父母遗弃的感觉,整个初三一年范同学都是在这样的一种心态下学习和生活,以致初中毕业仅考了300多分。进入我班后,虽然已经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但他似乎还没有从父母离异的阴影中走出来。几次和他因为学习的问题谈过心,他都表示出对学习的无所谓,甚至流露出父母遗弃自己,自己已经没有希望的感觉。在此后的一年多的时间中,无论老师和他爷爷奶奶做了多少的思想工作,他还是一味地放任自流:厌学、早恋。更觉得可悲的是学校多次和他的父亲联系,希望他能配合学校的教育,可这位父亲还是没能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确实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往往存在不良行为的问题学生,主要是受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的影响。
  2.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主要指电视电影媒体中某些镜头不适合青少年观看,如格调低下的爱情戏、暴力、枪拼等,对学生刺激性较大;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多多少少也会让学生受到传染,如赌博活动,一些游手好闲无业青年的滋事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问题忽视不得。
  (1)其中比较重要的不良影响还在于不良朋友的诱使、教唆、威胁。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同龄人的依赖性增强,对同龄人群体的归属感也增强。他们总是选择兴趣、爱好、性格、观念等相近的人作朋友,愿意与同龄朋友一起商量属于他们自己的事情,希望相互谅解、关心、同情和支持,从这样的交往中获得多方面的心理满足,特别是当他们得不到父母、教师等成年人理解时,他们对同龄朋友和同龄群体的依赖性更为加重,他们十分看重这样的友谊,渴望从同龄群体中得到温暖,服从群体的要求。因此,当同龄群体中有人提出一项建议时,即使自己不十分同意和情愿,也会因为顾忌友谊、哥们义气,在群体归属感的驱使下,遵从这个决议。
  我班的邵同学就有着类似的情形。邵同学在初中时就因为打群架已经在公安机关备案。进入我们学校之后,邵同学父母也一再和我打招呼要特别关注这个孩子。在刚开学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特别关注他,但这个同学在这段时间里给我的印象就是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听从老师的教导,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的不良行为的迹象。但仅仅就是这刚开学的一个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麻烦就接二连三地到来,仅仅就在十月份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就两次打群架。在学校调查此事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这两次打架,他都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究其原因就是帮“朋友”的忙。这也让我能体会到为什么他父母在开学之初就要我特别关注的缘故。在刚开学的一个短暂时间段内,他是在适应这个新的环境,而过了这个适应期,他的交际面在逐渐扩大,其中不乏有些行为不良的学生。在这些不良朋友的驱使下,邵同学顾忌友谊、哥们义气,就出现了连续打架的情形。
  (2)宣传媒介的不良影响,网络泛滥带来的不利影响。网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很多自制力不强的学生被网络游戏、网恋、色情文学、色情电影所迷惑,常常会引发旷课、夜不归宿、离校出走等行为,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管理,有的甚至造成恶性事故。
   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近年来文化市场混乱不堪,各种恐怖、凶杀、色情的书刊、影碟、录像等非法出版物泛滥成灾,宣传了一些“拳头”加“枕头”的内容,这些低级庸俗的大众传媒腐蚀了广大学生的心灵,为学校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设置了较大障碍。
  3.学生自身的生理性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人性格和行为的因素除了环境因素外,还与人的生理因素密切相关。生理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体格与体型、性别等。
  类似我班一位丁同学,这位同学从外表看是一位内敛、乖巧的学生。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同学却把学校宿舍的整个一层楼面的五个消防指示灯全部踢坏。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是他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什么不满吗?还是他有什么看不开的事情需要发泄?无奈之下我们通知家长到校解决这个问题。让我更想不到的是,父亲到校后看到我的第一句话竟是“你们学校到底对我孩子做了什么,让他会有这种举动”。而后父亲在系部办公室大吵大闹,在其母亲的再三劝阻之下才稍有平息。经过学生母亲的介绍,孩子的父亲此种现象比较常见,无缘无故会大发脾气甚至对家人大打出手,事后又会为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至此我也没有再向丁同学询问破坏学校公物的动机。可见,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不良行为就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而形成的。
  三、中职生不良行为的预防
  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下仅从教师角度谈谈预防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办法。
  把学生不良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教师应善于抓住和发现学生不良行为的征兆,把学生的不良行为消除于萌芽状态。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特别是父母的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及学生平时的生活状况。先从源头上了解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用真心感化学生。教师要消除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的排斥态度,并且要相信他们的不良行为通过适当的教育措施是可以矫正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需要了解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根源,这样才能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真心使他们得以感化矫正。
  多进行家校联系,联合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最多的时间却是在学校。进行家校联系将学生的在校动态反映给家长,或是家长将学生在家表现告知老师,这样学校和家长就可以共同关注学生,避免出现教育的真空时间,更加有利于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研究.2007,(6).
  [2]职校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调查与思考.新闻排行——现代职教网.
  [3]梁桂.中职学生不良行为解读.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校地处洪泽湖湿地核心区,美丽的自然景观与学校的人文环境交相辉映。让音乐教学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家乡优美的风光中参与音乐的学习,让音乐教学与生活和谐共鸣,是我们不懈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 音乐教学 生活 和谐共鸣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音乐教师怎样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
摘 要: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设计的层次性、目标性和情境性结合,学生带着兴趣性和创造性地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作者通过讲授“Word目录和超链接”一课内容,以此探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Word课程教学 超链接 任务设计    大学教育应该
摘 要: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然而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文言文教学面临很多困境,亟待解决。本文从当前文言文教学困境入手,进一步分析要通过哪些策略改进文言文教学现状,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特色教学。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教学困境 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标中已明确提出加强学生们的文言文学习,可见,吸取古典文学的精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应是文
摘 要: 隐修制度及修道院的出现被认为是在原始基督教社团隐修生活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神学异端,早期受到正统教会的排斥和谴责。在一片争议声中,因之而起的修道院却发展成为基督教文化的中心,并成为中世纪时期社会活动的圆心。爱尔兰岛上的凯尔特人的修道院因其独特的民族传统而独具一色,有别于埃及修道院。  关键词: 隐修 修道院 凯尔特 埃及  修道院是中世纪时期人们生活生产的中心,是用以庆祝宗教节日、斋期及收
“生态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一切生态因子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课堂”。  最近,来自江苏全省各地的教师在张家港市某中学观摩了一系列“苏派名师”的“生态课堂展示课”。其中有一节八年级的英语课引起了听课教师的热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是8A Unit 4 “Animals in Danger”。这节课的主
《雨巷》,是一首诗歌。诗歌教学有难度,难在学生对诗歌的隔膜,难在对诗歌的技巧把握,难在教学环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改变了过去那种由意象分析入手到情感技巧解析的教学设计,而是以朗诵为突破口,以问题为关键点,进而完成教学任务。这堂课我以学生的三个活动贯穿始终:朗读、探究、写作。  一、朗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诵更是诗歌学习的切入点。对于诗歌教学来说,读更是关键所在。在诗歌的朗诵过程中,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此问题和大家进行探讨。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一是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二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教会学生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逐渐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优化了多媒体教学,强化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重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呈现出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可喜变化。  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些过于热衷于多媒体设计的精彩,热衷于课堂形式的新奇与热闹,热衷于数学概念、公式的精致推理,热衷于精讲多练,而常常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  其实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现象提炼加工而成
摘要: 泰安市2012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一是考查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二是考查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三是符合学段目标要求。作者在审视近年的试题后,进行了以下思考:一是越来越多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单纯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文学素养的考查代替了对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考查;二是语文学业考试试题越来越像高考试题,主要体现在:试题内容烦琐、结构庞杂
一、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进行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时,我在拓展思维环节举出了下面这样一个例题:在一个双休日,某公司决定组织48名员工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公司先派一个人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个人看到的租金价格:大船每只載5人,租金每只3元;小船每只载3人,租金每只2元。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的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  ……  师:谁能公布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