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润入初中语文课堂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人杜甫的优美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象地说明了学科渗透德育的特点。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渗透在我们各科的教学之中,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在当前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很多的学校很多的老师都意识到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对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都或多或少地尝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有很多老师想渗透,但就是不知如何渗透。那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该如何巧妙渗透德育呢?
  一、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片广阔的情感天地,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体会到真真切切的情感,心灵受到震撼。例如学习《敬业与乐业》一文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演讲,我给他们放映了邹越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当讲到“爱父母”这一节时,孩子们似乎都很激动,他们都想到了自己与父母的点点滴滴,平日里自己很不屑的一些情感细节今天却使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眼泪,给他们的心灵深深的震撼。孩子们从中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不求任何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慨油然而生。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精心选材,巧妙创境,使孩子们在了解演讲时更是受到了情感上的触动,体会到人家真情之一——亲情,唤起了学生孝敬父母的的真挚情感。情境、情境就是情与境相连的,情中有境,境中融情,为学生创设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境中之情,心灵受到触动。
  二、走进文本,渗透德育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架起一座沟通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来深刻地感悟蕴含其间的情感因素,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灵的洗礼。,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因文得义、以文悟情的过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为动力,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仔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深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美,如《最后一课》,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分析韩麦尔这一人物形象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他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它对祖国、祖国语言的热爱,以及国土沦丧的深切悲哀之情,进而来体会他的爱国之情。分析小弗朗士这一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来体会小弗朗特士不懂事到爱国这一心理成熟的历程。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之情。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平等对话,渗透德育
  课堂上,教师就是学生情感的影响者,在课堂上我们要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获得真挚情感,这是提高德育渗透的保证。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要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母的爱”,我首先动情地讲述了自己跟父母的生活情感故事,讲到动情处,我止不住掉下了眼泪,我发现很多孩子也在抽泣。从中孩子们发现自己与父母很多的小事中都充满了亲情。孩子们通过谈自己与父母的故事,以及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受到了一次深深的亲情教育,孩子们时不时地淌下热泪。有孩子说:“世间最纯洁的便是父爱、母爱。”有同学说:“我们的无知使爸爸妈妈一次又一次的伤心,我想对他们说声对不起。”有的说:“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就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我们的每个人都生活在和父母、老师、朋友打交道的社会氛围之中,所以,重视培养孩子对别人的理解、帮助,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心显得十分重要。
  四、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与补充,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舞台,我们应该合理安排,高度重视。如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后,我让学生起草一份“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倡议书,然后通过我的修改打印出来,让孩子们走进街道,走进社区去宣传,孩子们通过活动,环保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而且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学会了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号召人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当然我们还可以开展讲爱国故事比赛,幻想画大赛、爱国歌曲小组赛等等,让孩子们积极参加,培养自信心,促进积极性,而且在活动之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还有一些小组性的活动培养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课外活动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拓展与运用,更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通过活动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学语文不是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新语文课程标准就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通过语文课程,给学生展示一个融“真”、融“善”的美的世界,把传授语文知识的“真”和渗透思想情感教育的“善”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
其他文献
背景细胞黏附分子是急性重症脓毒症造成器官功能障碍(例如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但目前尚不明确血清细胞黏附分子是否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有临床价值。目的研究血清
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的生物实验由“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动动手”、“实践活动”等组成,因此,如何利用各种生物实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素质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一、教会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科学的观察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
硫磺制酸生产工艺的技术特征决定了其后期的脱硫处理的重要性与关键性。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硫磺制酸工艺都面临尾气处理脱硫后酸雾不达标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工艺升级与技术转型
科技的创新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使得各个企业都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技术上的改革,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自动化技术凭借着发展优势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