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师都在用“学案导学”的方法来辅助教学,“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上,教师加以引导从而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学案教学”起到了一个看管的作用,因为高中生有自己的意识和认知,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思维逻辑都已经成型.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自主意识是很重要的,高中不光靠的是教师的教育,大部分还是由学生自己去学习.那么,现在“学案导学”,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导学的时候常常是无序的,不能很好地把知识连接起来,习题太多,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还有学案导学中有很多的知识与教材不相符合等.
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学案导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学案导学的概念
“学案导学”是一种教学的方式,教师从教材知识的编排原则出发,对课题、教材和一些参考资料加上自己的见解设计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增长,从而完成导学的方案.它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主导是教师的教学,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类似于“互动式”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我教你学”的观念,使学生不再被动地上课,而是和教师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充分地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性化教育,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标志,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锻炼.
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来进行学习,先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再根据教师总结的学案,使学习变得有条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进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观和自我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教材的知识,还要教学生怎么培养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二、学案导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学案没有顺序,学生自主学习困难
学案应是教师根据教育的内容由教师有目的、有程序地编排出来,帮助学生学习,减轻学生的负担,使教材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但是目前有的教师编排的学案很粗糙,毫无条理,根本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编排.
例如,在对“乙醇”内容进行学案编排时,某教师制定了两个任务.任务1:在生活中你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乙醇或者有乙醇的物质?任务2:总结一些关于乙醇的性质.这样的学案编排就像传统的教学一样,很枯燥.没有学习的目标,且把乙醇的用途作为这节课中的重点,很显然没有把握好教材中的重点,所提出的问题也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不了导学的目的.
对策:首先教师在进行学案编排的时候应注意基本的格式,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根据教材的内容把握好知识重点.要仔细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和拓展.学案编排要有顺序性和逻辑性,因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加之教师的学案导学,来综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学案编排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一定要注意必须有学习的目的,学习的过程,还要使学习的目标清晰,重点的定位要明确.
2.学案过于习题化,失去了导学的意义
学案导学是针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而进行的,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的一种教学的方式,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学案应该是学生自学时的提纲,课堂导学中的助手,一份好的学案不仅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总结归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简单.而现在,一些教师只是在学案中编排一些习题,在讲完教材内容后要求学生反复地练习,这就是所谓的学案导读.
对策:在学案导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究学习的过程,自己去寻找学习的方法,不要只是一味地做习题,要利用合适的手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地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
总之,“教不是为了教”.掌握学习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现代社会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所以我们不得不寻找一些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学方式.那么,提出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是必然的,这也是一种教育需要.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去备好学案,在导读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一些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学案教学”起到了一个看管的作用,因为高中生有自己的意识和认知,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思维逻辑都已经成型.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自主意识是很重要的,高中不光靠的是教师的教育,大部分还是由学生自己去学习.那么,现在“学案导学”,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导学的时候常常是无序的,不能很好地把知识连接起来,习题太多,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还有学案导学中有很多的知识与教材不相符合等.
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学案导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学案导学的概念
“学案导学”是一种教学的方式,教师从教材知识的编排原则出发,对课题、教材和一些参考资料加上自己的见解设计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增长,从而完成导学的方案.它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主导是教师的教学,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类似于“互动式”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我教你学”的观念,使学生不再被动地上课,而是和教师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充分地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性化教育,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标志,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锻炼.
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来进行学习,先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再根据教师总结的学案,使学习变得有条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进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观和自我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教材的知识,还要教学生怎么培养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二、学案导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学案没有顺序,学生自主学习困难
学案应是教师根据教育的内容由教师有目的、有程序地编排出来,帮助学生学习,减轻学生的负担,使教材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但是目前有的教师编排的学案很粗糙,毫无条理,根本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编排.
例如,在对“乙醇”内容进行学案编排时,某教师制定了两个任务.任务1:在生活中你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乙醇或者有乙醇的物质?任务2:总结一些关于乙醇的性质.这样的学案编排就像传统的教学一样,很枯燥.没有学习的目标,且把乙醇的用途作为这节课中的重点,很显然没有把握好教材中的重点,所提出的问题也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不了导学的目的.
对策:首先教师在进行学案编排的时候应注意基本的格式,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根据教材的内容把握好知识重点.要仔细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和拓展.学案编排要有顺序性和逻辑性,因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加之教师的学案导学,来综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学案编排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一定要注意必须有学习的目的,学习的过程,还要使学习的目标清晰,重点的定位要明确.
2.学案过于习题化,失去了导学的意义
学案导学是针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而进行的,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的一种教学的方式,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学案应该是学生自学时的提纲,课堂导学中的助手,一份好的学案不仅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总结归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简单.而现在,一些教师只是在学案中编排一些习题,在讲完教材内容后要求学生反复地练习,这就是所谓的学案导读.
对策:在学案导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究学习的过程,自己去寻找学习的方法,不要只是一味地做习题,要利用合适的手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地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
总之,“教不是为了教”.掌握学习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现代社会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所以我们不得不寻找一些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学方式.那么,提出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是必然的,这也是一种教育需要.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去备好学案,在导读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一些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