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燃煤机组逃逸氨迁移规律与排放特性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某600MW超低排放燃煤机组逃逸氨的迁移规律及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 表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denitrification,SCR)出口烟气中逃逸氨以气态氨为主,烟气经过空气预热器(air Preheater,AP)烟温下降,84.8%的逃逸氨转化为颗粒态氨.烟气经过电除尘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or,ESP),小部分气态氨转化为颗粒态氨,85.2%的逃逸氨以颗粒态氨的形态随飞灰被脱除.烟气经过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limestone-gypsum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气态氨和颗粒态氨脱除效率分别为37.8%和11.3%,经过湿式电除尘器(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or,WESP),气态氨和颗粒态氨的脱除效率分别为12.3%和12.7%.这两个系统脱除的氨与石灰石浆液输入的氨以NH4+的形式进入循环浆液,然后随石膏和脱硫废水排出部分,石膏和脱硫废水排出的氨分别占SCR出口总逃逸氨量的1.2%和2.7%.最终排入大气的气态氨和颗粒态氨占总逃逸氨的比例分别为6.0%和3.0%.总之,超低排放燃煤机组仅有少量逃逸氨排入大气,大部分逃逸氨经迁移转化进入粉煤灰、石膏及脱硫废水被脱除.但粉煤灰及石膏二次利用过程中,其中的氨是否会再次释放进入大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煤粉炉大多燃用种类多变的劣质煤来降低发电成本,但引发的高温腐蚀和结渣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以某600MW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提出墙式风射流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负荷下燃用劣质煤时墙式风射流技术的改善效果,特别关注低负荷(30%和50%)情况.结果 表明:在不同负荷尤其是低负荷下,燃用劣质煤时,增设墙式风射流后,水冷壁中心附近烟气刷墙风速降低;水冷壁中心近壁区烟气温度下降约400~500K;水冷壁中心附近高浓度CO区域缩小,炉膛高温腐蚀和结渣问题得到减轻.炉膛主燃区中心烟气温度有所
为实现对含风光水火蓄的多能源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尽限利用,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生成虚拟净负荷的多能源电力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生成式对抗网络分别对风电和光伏输出功率的时间序列进行建模.然后,定义虚拟净负荷,并计算出目标电力系统的虚拟净负荷.其次,综合考虑多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和灵活性,构建以可再生能源消纳最大化为目标的基于虚拟净负荷的优化调度模型,并利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最后,结合我国西北某省的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文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该文提出考虑供热系统热惯性不确定性的多能源系统协调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多能源系统能量输运网络,分析热网热能传递延迟模型和等效储能模型;其次,研究热网管线输运能力描述参数,建立供热管道传输准动态方程.分析热网运行状态监测数据与热能流模型间差异的量化方法,建立热惯性不确定性模型.然后,以电?热?气多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构建考虑热惯性不确定性的多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调度模型,并引入列约束生成算法、强对偶理论对于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东北某地多能源系统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建立仿真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基于
同步相量数据是电力系统态势感知、预警和调度控制的重要数据来源.然而,部分现场同步相量数据存在系统性误差异常、丢失、跳变、偏差等异常现象;同时,同步相量数据易受到卫星同步信号攻击、网络攻击等影响,将严重影响依赖于同步相量数据的电力系统高级应用的性能,威胁电网安全.同步相量数据异常问题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此,该文从同步相量数据的产生、传输过程着手,分析同步相量数据异常成因,给出异常数据实例报道汇总以及以异常数据类型分类的文献初步概览.进一步,从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现有检测及修复(修正与恢复)研
目前,超临界CO2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研究主要以数值模拟为主.实验研究较少,部分实验运行温度和压力远低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实际工况.此外,基于实验结果的超临界CO2换热器费用评估未见报道.为此,采用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作为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回热器和冷却器,在全温全压实验条件下测试质量流量对换热器缩比样机的热导、效能、换热量和摩擦因子的影响规律,并依据实验数据对1MW超临界CO2发电系统用回热器和冷却器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质量流量条件下回热器和冷却器的热导、效能、换热量和摩擦因子
随着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MMC)在架空线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电网中的广泛应用,直流线路故障清除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实现直流线路故障的快速清除成为制约MMC柔性直流电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混合高压直流断路器(direct current circuit breaker,DCCB)还不够成熟,高速大开断容量DCCB的研制仍有困难.文中通过挖掘和利用MMC控制的灵活性,提出一种适用于架空线半桥型MMC柔性直流电网的源网配合自适应故
受限于化石能源储量有限性以及环境污染性的特点,在电力系统扩展规划方面需要着重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对电力系统进行扩展规划时,考虑发电机组、输电线路与负荷需求响应的协调规划,并探讨采用分布鲁棒方法研究负荷和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对系统规划策略的影响.首先,提出一种以最小化投建成本、运行成本以及失负荷弃风惩罚为目标的考虑负荷需求响应的源网荷协调分布鲁棒长期规划模型;然后,针对第二阶段最坏场景,引入数据驱动型模糊集描述不确定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捕获历史数据信息降低模型的保守性,通过对偶原理和仿射决策规则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空气供应系统机械惯性大,难以快速响应负载需求,且受外部噪声和系统内部不确定性影响,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难以达到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扩展卡尔曼滤波(improved extended Kalman filter,IEKF)算法和电堆功率需求的PEMFC空气供应系统调节方法.该方法采用EKF调节空气供应过程,即根据瞬态响应过程过氧比(oxygen excess ratio,OER)预测状态调整空压机
随着电网和气网耦合程度的增强,天然气系统气源、管道和压缩机故障风险处在极限区域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亟待研究.该文通过Ford-Fulkerson法量化气网故障极限风险,建立考虑天然气管网极限风险影响的电–气耦合系统连锁故障模型.首先,考虑天然气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容量约束,引入成本矩阵和容量矩阵建立天然气随机网络模型;其次,通过Floyd算法确定高效率、低成本天然气输气方向的基础上,采用Ford-Fulkerson算法量化天然气随机网络故障后的极限最小风险;然后,利用直流潮流模型和概率模型模拟电力系统连锁
广域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为快速准确地扰动识别与稳定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基础.然而,一方面通讯堵塞、硬件故障、干扰等原因使实际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存在数据质量问题;另一方面,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使得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复杂性显著增加,不同扰动之间呈现类内差异性和类间相似性,这都给扰动识别带来了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鲁棒性扰动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时间卷积网络的时序分析能力与去噪自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