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质测绘中GPS技术的应用

来源 :大科技·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iy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GP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卫星定位系統,具有广泛的应用。将GPS技术应用于地质测绘,可以有效提高测绘水平,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测量结果。本文主要分析了GPS在地质测绘中应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笔者一些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测绘;GPS技术;定位系统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4-0212-01
  1 前 言
  地质测绘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作中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也比较突出。它不仅包括地质工程测量,还包括了地质调查,而且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地质测绘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相关数据分析和进行数据应用的重要途径。GPS技术是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利用GPS技术能够实现在各种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测量工作,极大的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不仅降低了作业成本和人工费用的投入,而且能快速获取相关的测量数据、提高数据的二次利用效率。
  2 地质测绘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地质测绘工程实施过程中,地质工程测量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质工程测量主要是指在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工程位置、工程点、勘探线、勘探网及剖面的测量及编绘等。地质测绘的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地质工程测量工作更加复杂和困难。GPS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地质测绘的数据精度和工作效率。
  3 GPS技术概述
  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该项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安装相应的定位系统接收器,利用一组卫星来实现同步观测,并对观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识别出测量点间的基本矢量关系。GPS技术采用的是全球地心坐标系统,以地球的质量中心为坐标原点。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的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测绘、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等不同领域。
  GPS测量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特点:
  GPS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可连续监测待测区域数据等特点。同时,GPS测量技术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测量无需通视。
  基于测绘方法的革新,GPS测量技术的应用减轻了相应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可省去在测量控制网中的传算点、过渡点的测量工作,GPS测量技术操作简便,GPS接收机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体积小极大的缓解了野外工作的难度和压力,在地质工作中,可快速高效精准的测量地质工程中的工程点、勘探线、剖面线等各类测绘工作,可为深部地质的研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种良好的实用性为地质测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 GPS在地质测绘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4.1 应用于工程控制点布测
  由于GPS技术对测站点的通视度要求不高,在设置图形结构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进行选点时更容易,特别是在山区的地质勘测工作中,体现出的优势更为明显。GPS控制测量有一定的特殊性,控制网按照相应的精度等级指标布设控制点,并按照选点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埋设。既要考虑到早期的测量布控,也要充分考虑后续测量工作,即在进行选点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要求:
  (1)选点位置避开环境变化大、地质环境不稳定区域;
  (2)选点位置应避开多路径影响;选点周围应有15°以上的卫星高度角,要避开障碍物,以免影响卫星信号的接收;
  (3)选点位置要与大功率无限发射源及高压线等设施距离不小于200m;
  (4)选择位置应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且视野宽阔,方便日后的观测使用;
  (5)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够长期保存及满足观测使用的地点。
  4.2 适用于各种地质工程测量
  在地质工程设计前期进行地形测量时,直接采用GPS测量技术与全站仪配合采集测量数据,进行全野外数字化测图;在物化探测量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GPS测量技术在测区内建立物化探控制控制网,再根据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来采样点或分布,再设计基线;然后将设计好的物化探基线或线点坐标数据传输到GPS设备上,采用GPS测量技术线放样方法进实地布设;在进行勘探线剖面测量时,GPS测量技术的线放样功能可以保证观测点的高程精度,保证观测点在设计剖面线上不偏移,从而稳定剖面线的位置,提高剖面测量成果精度。此外,利用GPS测量技术对地质工程点进行定位和测量也非常方便。
  只要在工作区附近有测量控制点,我们就可以开始工作而无需为测量控制点的引入做太多其他工作。工作时选择有利地形,设置好基准站和移动站,利用已知控制点求取参数,逐一测量各地质工程点数据。
  4.3 数据分析与处理
  处理和分析GPS外业所得到的观测数据,主要是对测绘所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处理,从而对接下来的处理和应用做好准备。对于处理后的数据再计算各基线向量,将得到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进行对比,从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对GPS测量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简单处理与分析,然后再来计算与观测所得到数据之间的差距。在计算时,需要通过处理所得的独立的基线来形成闭合环,然后再利用得到的三维基线与相应的方差合作一起作为观测信息,对GPS网络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针对无约束平差来确定有效测量的基础上,再利用已有控制点数据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5 结 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地质测绘的不断进步。GPS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优势使其在地质测绘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它能给地质测绘带来诸多的方便,取代了测绘人员以往常规方式的测量。这不但使地质测绘工作的应用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也促进了地质测绘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从而实现了我国地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GPS技术应用到地质测绘中对于目前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而在此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马雪琴,陈贵全.浅析地质测绘中GPS技术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2(35).
  [2]陈 帆.浅析地质测绘中GPS技术的运用思路构建[J].世界有色金属,2017(7).
  [3]郭 彬.浅析地质测绘中GPS技术的运用思路构建[J].科学技术创新,2017(14).
  [4]彭 鑫.浅析GPS技术在地质测绘及工程测绘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
  [5]涂金红,张小军,秦 潇.浅析GPS测绘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J].大科技,2016(29).
  收稿日期:2018-7-25
  作者简介:蒋雅奇(1991-),女,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测绘工程工作。
其他文献
政府统计机构建设是统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政府统计机构建设关系到统计管理体制的良性运转,以及统计组织的稳定、统计职能的有效发挥,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等方面。而建立于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学生社团以其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独特魅力成为当下学校着力打造的品牌,但是透过繁华的表象,我们发现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端:从文学社团的对象来看,重视发展成员数量,忽略学生的个性爱好;从文学社团的组织来看,重视教师的牵头引领,忽略学生的自发组织;从文学社团的活动形式来看,重视优秀习作的遴选,忽略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从活动的体系来看,重视应景式的功利需要,忽略计划性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