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其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性,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就能够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文章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业美工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践及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而且学习效果较之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提高。要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合理有效运用,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水平,完善教学。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商业美工课;实践与思考
1.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影响
(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最初源于德国,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两个重点:“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即强调职业教育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任务法、小组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
(2)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职教课改的意义。
我国传统教学侧重学科导向,以学科内容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按照学科内容的先后顺序开设教学科目,在教学上以学习内容和教师为中心,注重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在教育政策上强化精英教育。这种教学方法有其成功的一面,但不利于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则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可见,以行动导向为指导的教学更有利于职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业美工教学中的运用
(1)关于商业美工课程的教学。
①商业美工定义。商业美工主要是一些针对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需要的美工设计及制作的工作。如现场POP海报的制作;橱窗设计;柜台陈列设计;货架陈列;店铺陈列设计;商品展台设计等。现代的商业美工行业主要包括这三种工作:企划美工、陈列美工、平面美工。
②企划美工主要负责企业的推广宣传品的设计及制作,同时有一定的文案及组织能力。要求综合能力强,会使用平面设计软件、手绘海报等。
③陈列美工是目前在国内比较新颖的行业,负责营业场所(主要是商场、专卖店)的橱窗设计及店内布置。要求有企划美工的基础,同时有创意,有时尚艺术敏感度。
④平面美工一般使用电脑设计制作宣传品,要求熟练掌握平面设计软件,同时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主要是在广告公司任职。
(2)商业美工课程教学。
商业美工课程作为商科类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是包含在销售技能中进行教学的。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发现,只在销售技能课中加入几课时的商业美工内容(如商品柜台陈列、礼品包装、POP广告绘制等),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行业发展对学生技能掌握的要求。于是将商业美工课从销售技能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专业课进行开设。但是由于学校提供的场所、设备、材料以及教师专业素质与技能的原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大多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一些美工技巧,如商品陈列的几种方式、礼品包装的花样等。而对商业美工最核心的内容——设计创意的训练和培养是少之又少,显然这是商业美工教学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业美工课中的运用。
基于上面的问题,我在商业美工课中坚持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任务法,以商业美工的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流程为标准组织教学,也就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新知,掌握操作技巧。
以[项目任务一]为例:
为了进一步明确评分标准,我又设计了一份评价表(评分表):
完成项目任务的设计后,教师就要着手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并协助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布置任务
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任务的布置,并对任务内容进行解释。提供相关资讯、参考资料等。同时,提示学生对项目任务进行实施过程中,多运用《商品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销售技术》等相关知识,利于设计创意。
步骤二:讨论计划
小组内进行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制定,讨论的内容有:确定哪种商品进行展示?以什么主题来确定作品?制作过程中需要哪些材料?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有讨论必然有分歧,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作为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视,一边注意观察各个小组开展讨论的情况,一边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小组分歧较大的意见,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各方的优劣,确立目标,统一观点,达成共识。这一阶段是小组内成员意见碰撞最强烈的时期,若进行得不好,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活动开展。所以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协助分析,帮助组员顺利渡过这一难关。
步骤三:制定方案
经过讨论,小组可以确定商品品种,展示主题。这时要进行的是具体操作方案的制定。方案中应详细说明本组制作的橱窗模型的规格,展示的商品,展示的主题以及色调等。同时,方案中还应反映出进行下一步操作中各个成员的分工情况。方案最后附一份橱窗设计的手绘草图。方案由教师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小组可根据意见调整方案,直至最终定稿。
步骤四:实施项目
有了计划和操作方案,对项目的实施就轻松简单多了。在这一阶段,学生明显比之前的讨论阶段井然有序。组员按各自的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合作。我最喜欢在这样的氛围里看着同学们忙碌的身影,我还不断地到各组的制作场地前,寻问是否需要帮助。学生们总是很自信地说不用。看见他们“乐”在其中,我也非常有成就感。
步骤五:检查成果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基本完成任务,所制作的橱窗模型也都基本成型。这时,教师要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分,而是对作品提出优点,指出不足,让学生在最终完成前可以进行更好地加工,使作品以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在大家面前。
步骤六:评价作品
所有作品完工后,先由各组进行自评,以评分表中的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打分。再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评价,对其他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由任课教师和作品展示会上的来宾(专业教师)对所有作品进行合理评价。综合三项评分,得出每个小组完成该项目任务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构成:学生组内自评(20%)+学生组间互评(20%)+展示会来宾评价(25%)+教师评价(35%)
步骤七:任务拓展
完成[项目任务一]后,学生觉得意犹未尽。他们觉得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能真正地学到知识和技能,因为从接受项目任务开始,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地参与任务进行的每一个环节。从讨论到制作,再到最终作品的完成,都蕴含着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同时为了有更好的创意和制作工艺,他们会主动地去翻阅资料,学习制作方法,收获相当大。
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我趁热打铁,随即布置了[项目任务二]:店铺陈列模型制作(表略)。
从任务的内容上看,与任务一没什么太大分别,其实任务二的难度远远大于任务一。因为项目任务一更多地是展现一种平面设计,而项目任务二对设计要求从平面转向立体,不但要能体现商品特点,同时还要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合理安排店铺空间。
因为有了完成任务一的经验,所以任务二虽然在制作中遇到不小的困难,但学生有序地按照项目操作流程一一解决了,最后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作品的设计制作。
在最后的作品展示会上,每个小组的组员都把各自的设计理念详细准确地传达给每位与会的来宾。学生的作品制作、设计中的创意,以及现场的解说都获得了与会来宾的一直好评与认可。
我认为这种认可,不但是对学生作品和表现的认可,也是对我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所取得的成功的认可。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业美工教学中的反思
在商业美工课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是成功的,从学生对教学的认可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乐意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从其他专业教师的评价中也能看出,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但能合理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还能有效地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我对项目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中也能看出,学生已经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教师则完全作为一个协作者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体。
当然,在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不会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想像力欠缺;对商品的认识只限于自己的喜好而忽略实际消费者的需求等。作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整合资源,充分展开想像,如学过的理论知识要能够运用得当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对学生不断进行训练,通过行动导向的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在商业美工课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而对于教师来说,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更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结合工作经验设计具有导向性的“项目任务”,并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通过实践掌握职业技术。所以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2)实践证明商科类课程也能够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已经在工科类课程教育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机械制造行业效果尤其好,遗憾的是行动导向在商科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应用和推广。但是通过这次实践,我认为在商科类教学中也能够较好地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当然这次的尝试仅仅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否适用于其他商科类的课程,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进行验证。
(3)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建立各种长期性、临时性实习基地,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完课程之后能够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技巧,可直接从事一部分企业实践工作,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动性,扩大实习规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希望越来越多的商科类教师加入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队伍中来,让我们的教学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开华,宋丽群.市场营销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北京吉利大学学报,2009.4.
[2]姚一雯,张发明.“行动导向”理念在汽车营销市场调查中的应用研究.新西部下关月,2010.6.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行为导向型教学法推广和应用》.绍兴市职教中心.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商业美工课;实践与思考
1.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影响
(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最初源于德国,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两个重点:“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即强调职业教育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任务法、小组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
(2)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职教课改的意义。
我国传统教学侧重学科导向,以学科内容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按照学科内容的先后顺序开设教学科目,在教学上以学习内容和教师为中心,注重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在教育政策上强化精英教育。这种教学方法有其成功的一面,但不利于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则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可见,以行动导向为指导的教学更有利于职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业美工教学中的运用
(1)关于商业美工课程的教学。
①商业美工定义。商业美工主要是一些针对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需要的美工设计及制作的工作。如现场POP海报的制作;橱窗设计;柜台陈列设计;货架陈列;店铺陈列设计;商品展台设计等。现代的商业美工行业主要包括这三种工作:企划美工、陈列美工、平面美工。
②企划美工主要负责企业的推广宣传品的设计及制作,同时有一定的文案及组织能力。要求综合能力强,会使用平面设计软件、手绘海报等。
③陈列美工是目前在国内比较新颖的行业,负责营业场所(主要是商场、专卖店)的橱窗设计及店内布置。要求有企划美工的基础,同时有创意,有时尚艺术敏感度。
④平面美工一般使用电脑设计制作宣传品,要求熟练掌握平面设计软件,同时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主要是在广告公司任职。
(2)商业美工课程教学。
商业美工课程作为商科类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是包含在销售技能中进行教学的。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发现,只在销售技能课中加入几课时的商业美工内容(如商品柜台陈列、礼品包装、POP广告绘制等),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行业发展对学生技能掌握的要求。于是将商业美工课从销售技能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专业课进行开设。但是由于学校提供的场所、设备、材料以及教师专业素质与技能的原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大多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一些美工技巧,如商品陈列的几种方式、礼品包装的花样等。而对商业美工最核心的内容——设计创意的训练和培养是少之又少,显然这是商业美工教学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业美工课中的运用。
基于上面的问题,我在商业美工课中坚持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任务法,以商业美工的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流程为标准组织教学,也就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新知,掌握操作技巧。
以[项目任务一]为例:
为了进一步明确评分标准,我又设计了一份评价表(评分表):
完成项目任务的设计后,教师就要着手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并协助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布置任务
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任务的布置,并对任务内容进行解释。提供相关资讯、参考资料等。同时,提示学生对项目任务进行实施过程中,多运用《商品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销售技术》等相关知识,利于设计创意。
步骤二:讨论计划
小组内进行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制定,讨论的内容有:确定哪种商品进行展示?以什么主题来确定作品?制作过程中需要哪些材料?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有讨论必然有分歧,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作为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视,一边注意观察各个小组开展讨论的情况,一边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小组分歧较大的意见,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各方的优劣,确立目标,统一观点,达成共识。这一阶段是小组内成员意见碰撞最强烈的时期,若进行得不好,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活动开展。所以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协助分析,帮助组员顺利渡过这一难关。
步骤三:制定方案
经过讨论,小组可以确定商品品种,展示主题。这时要进行的是具体操作方案的制定。方案中应详细说明本组制作的橱窗模型的规格,展示的商品,展示的主题以及色调等。同时,方案中还应反映出进行下一步操作中各个成员的分工情况。方案最后附一份橱窗设计的手绘草图。方案由教师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小组可根据意见调整方案,直至最终定稿。
步骤四:实施项目
有了计划和操作方案,对项目的实施就轻松简单多了。在这一阶段,学生明显比之前的讨论阶段井然有序。组员按各自的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合作。我最喜欢在这样的氛围里看着同学们忙碌的身影,我还不断地到各组的制作场地前,寻问是否需要帮助。学生们总是很自信地说不用。看见他们“乐”在其中,我也非常有成就感。
步骤五:检查成果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基本完成任务,所制作的橱窗模型也都基本成型。这时,教师要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分,而是对作品提出优点,指出不足,让学生在最终完成前可以进行更好地加工,使作品以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在大家面前。
步骤六:评价作品
所有作品完工后,先由各组进行自评,以评分表中的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打分。再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评价,对其他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由任课教师和作品展示会上的来宾(专业教师)对所有作品进行合理评价。综合三项评分,得出每个小组完成该项目任务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构成:学生组内自评(20%)+学生组间互评(20%)+展示会来宾评价(25%)+教师评价(35%)
步骤七:任务拓展
完成[项目任务一]后,学生觉得意犹未尽。他们觉得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能真正地学到知识和技能,因为从接受项目任务开始,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地参与任务进行的每一个环节。从讨论到制作,再到最终作品的完成,都蕴含着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同时为了有更好的创意和制作工艺,他们会主动地去翻阅资料,学习制作方法,收获相当大。
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我趁热打铁,随即布置了[项目任务二]:店铺陈列模型制作(表略)。
从任务的内容上看,与任务一没什么太大分别,其实任务二的难度远远大于任务一。因为项目任务一更多地是展现一种平面设计,而项目任务二对设计要求从平面转向立体,不但要能体现商品特点,同时还要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合理安排店铺空间。
因为有了完成任务一的经验,所以任务二虽然在制作中遇到不小的困难,但学生有序地按照项目操作流程一一解决了,最后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作品的设计制作。
在最后的作品展示会上,每个小组的组员都把各自的设计理念详细准确地传达给每位与会的来宾。学生的作品制作、设计中的创意,以及现场的解说都获得了与会来宾的一直好评与认可。
我认为这种认可,不但是对学生作品和表现的认可,也是对我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所取得的成功的认可。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业美工教学中的反思
在商业美工课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是成功的,从学生对教学的认可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乐意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从其他专业教师的评价中也能看出,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但能合理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还能有效地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我对项目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中也能看出,学生已经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教师则完全作为一个协作者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体。
当然,在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不会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想像力欠缺;对商品的认识只限于自己的喜好而忽略实际消费者的需求等。作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整合资源,充分展开想像,如学过的理论知识要能够运用得当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对学生不断进行训练,通过行动导向的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在商业美工课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而对于教师来说,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更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结合工作经验设计具有导向性的“项目任务”,并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通过实践掌握职业技术。所以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2)实践证明商科类课程也能够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已经在工科类课程教育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机械制造行业效果尤其好,遗憾的是行动导向在商科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应用和推广。但是通过这次实践,我认为在商科类教学中也能够较好地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当然这次的尝试仅仅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否适用于其他商科类的课程,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进行验证。
(3)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建立各种长期性、临时性实习基地,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完课程之后能够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技巧,可直接从事一部分企业实践工作,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动性,扩大实习规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希望越来越多的商科类教师加入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队伍中来,让我们的教学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开华,宋丽群.市场营销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北京吉利大学学报,2009.4.
[2]姚一雯,张发明.“行动导向”理念在汽车营销市场调查中的应用研究.新西部下关月,2010.6.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行为导向型教学法推广和应用》.绍兴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