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追忆似水年华》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长期占据“买来读不下去的书”榜单前三甲。怎样才能不厌倦、不放弃地读下去呢?
  先来看看毛姆的建议吧。
  对于《追忆似水年华》,毛姆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就在我们这个时代,法国产生了一位堪与历代大师媲美的伟大小说家。那就是马塞尔·普鲁斯特……我自己就曾说过,我宁愿读普鲁斯特读得厌烦,也不愿意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来解闷。”
  毛姆极少给一个作家如此高的评价,但是请注意,他用了“厌烦”这个词。厌烦?这可是伟大的书,为什么会厌烦呢?“重读这部作品,我们大多数人的态度也许会变得比较清醒:普鲁斯特其实经常重复,他的自我剖析也许烦琐,对妒忌心理的分析冗长而乏味,即使最有耐心的读者最后也不免生厌。”
  普鲁斯特毕生所学所思,都融汇到这一本书里。这本“一生之书”所承载的内容远远超出一般的书籍。而且,作为古典时期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他继承了雨果、巴尔扎克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观,因此他的书里囊括了美术、音乐、军事、词源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见解。按照毛姆的这条建议,其实你可以把不感兴趣的知识跳过去。
  “尽管如此,他的优点还是远远超过他的缺点。他是个具有独创精神的伟大作家。他的观察细致入微,他的创造力与心理透视力无与伦比。” 毛姆指出了《追忆似水年华》的突出优点。
  毛姆钦佩地列举了普鲁斯特小说中的一长串人物,说从未有作家在一本书里写活这么多人物,给人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普鲁斯特笔下的人物不存在完全的喜剧性或悲剧性,这些人物有多个侧面,如同被精琢的钻石,每个面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达到一种悲欣交集的和谐。
  我们再来看看本雅明是怎么说的。
  “这个无足轻重的势利眼、花花公子、社会名流竟若无其事地捕获了这个颓败时代最惊人的秘密,好像它不过是另一个疲惫不堪的斯旺。”“普鲁斯特对那些进入贵族圈子所必须具备的训练从不厌倦……”本雅明非常干脆地指出普鲁斯特是个看透上流社会秘密的势利眼、花花公子、社会名流。如果要做一个我们熟悉的类比,这本书以其描写的社会阶层而言,就是西方世界的《红楼梦》:吃穿用度,起居交际,语言习惯,人生遭遇,一应俱全。有一千年家族历史的大贵族和掌握法兰西命脉的大金融家的终极对决——这也是阅读的一个切入点。当然了,就像《红楼梦》一样,《追忆似水年华》也超越了他的阶级性。“普鲁斯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铁石心肠,是一个走在其阶级前面的人的桀骜不驯。他是他创造出来的世界的主人。”(《本雅明论普鲁斯特》,张旭东译)
  《追忆似水年华》不是一部“拿起来就必须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的强迫症类型的作品。普鲁斯特在细节上的趣味,对意象的感受力和优美的行文,使得随手翻开一页就读的碎片化阅读成为可能。这样看来,这本书是可以成为睡前故事的。本雅明认为马克斯·乌诺尔德是一位具有洞察力的普鲁斯特读者,他指出“无聊感”就是这样从普鲁斯特的行文中产生出来的。他把这称为“没有要点的故事”。他写道:“普鲁斯特能使没有要点的故事变得兴味盎然。他说‘想想看,亲爱的读者,当昨天我把一块小饼干浸泡在茶里时我想起了孩提时在乡间度过的一段时光’。他为此用了八十页的篇幅,然而这一切是这样迷人,以至于你不再是一个听故事的人,而是变成了白日梦患者本人。”
  《追忆似水年华》对于爱情,尤其是对于性嫉妒的描写独树一帜,非常适合打算恋爱、正在恋爱以及失恋了的读者阅读。
  哈罗德·布鲁姆指出了《追忆似水年华》“治愈系”的一面:“……我总会想,普鲁斯特确实是医治那些身陷不幸爱情或者迟早如此的恋人们的良医。可惜的是,他的药方也与其他所有疗治爱情的药物一样,只有在病痛——甚至是其纯粹的形式即嫉妒——结束之后才会发挥效用。他提供的是追寻往昔的抚慰,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够接受的。当我们终于知道嫉妒不过是一首淡淡的诗,甚至显露不出它其中深藏着的三四张面孔时,这是一种姗姗来迟的喜悦。”(《西方正典》,江宁康译)
  对于普鲁斯特来说,《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一生之书”,对于读者来说,也是如此。初读,再读,随着岁月增长再读,我们的理解和体会也会不断加深。安德烈·莫洛亚说,没有人比他更善于帮助我们在自己身上把握生命从童年到壮年,然后到老年的过程。正如本雅明所讲:“他(普鲁斯特)的直觉是:我们谁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各自生活的真正的戏剧。这正是我们衰老的原因。我们脸上的皱褶登记着激情、罪恶和真知灼见的一次次造访,然而我们这些主人却不在家。”
其他文献
艾略特诗歌一直以强烈的人文关怀而受到广泛关注和肯定。艾略特的诗歌,不仅是诗人宗教情怀的媒介,而且是诗人哲学思考的外显;不仅是诗人对艺术的观照,而且是诗人对死亡意识的
一、英美小说叙事的基本理论(一)小说叙事的概念所谓叙事,就是指讲述事件。这是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中最为基本的写作手法,也是人类历史中最为常见、最为基本的文化行为。
血管球瘤(Glomustumor)为少见良性肿瘤,可生长在身体任何部位,以指(趾)末节甲下为多见[1,2],关节内血管球瘤尚未见报道,该病以局部刺痛或间隙性烧灼样疼痛为特征,容易与神经痛、风湿痛、半月板损伤、关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耗费7年时间精心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在美国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小说以无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一个世界文坛瞩目的英国当代女作家,是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成名作是《野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1950)。玛丽·特
英美文学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人类的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其作为西方国家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风俗习惯的一种内在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鉴赏意义和欣赏价
每一位诗人都是在特定的时空间写作的。脚下生存的大地,无论呼吸或叹息,还是沧桑与丰饶,都足以囊括一切生死,足以承载所有冷暖爱恨,也足以承受水与火、悲与欢的庄严洗礼。作
雷蒙德·卡弗是20世纪中后期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卡弗善于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有意义的,能够展现生活真实的小事,并将它们以凝练的语言和朴素的形式表达出来
阿瑟·黑利是出生于英格兰的加拿大籍作家,被誉为著名畅销书作家、行业小说之王。他的作品在全世界广泛发行,在欧美引起极大轰动,反响强烈。2001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形容自
一、引言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思想深邃,技艺精湛,堪称美国文学的典范。在美国文学独立的呼声中,霍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