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把班中具有相似知识水平与学习特点的学生组合为一个教学单位,教师依据各层的学习能力,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练习,达到各有侧重、各有所得、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就自己的做法、想法谈一点体会。
一、学生分层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对学生的分层不能简单的以分数来分,也不宜在刚接手新班就分,应在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综合能力,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这一层一般占大部分;C层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他们长时间处于班里的“劣势”,对于他们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必须找其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肯定他其他方面的优势,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同时,要让学生明确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还要让他们真正理解教师进行分层的目的,不是看不起自己,而是帮自己选准“起跑线”,“对症下药”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分层
首先,教学目标要分层。 在同一班级内采用相同的教材实行分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A层学生达到)、中层目标(B层学生达到)、发展目标(C层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分层符合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制定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A 组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实际能力入手,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 B、C 组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其次,课堂练习要分层。设计数学练习,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具体做法是: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时间完成最基本的练习,及时巩固新知,也有机会适当拓展;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而不至于“无事可干”,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再次,处理习题要分层。在处理习题时可以借鉴复式班的模式。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尽量让他们独立探索学习,在他们有所惑时稍加点拨,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最后,作业要分层。作业和课堂练习一样,要在“精”上做文章,按不同层次设计难易适中的题目。
另外批改作业时也要分层。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不能简单的判以对错再加订正,而应区别对待。比如,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的习题未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师就应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相信他们会很快改正。使他们能倍感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不能只忙于作业的全批全批,关键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教师的作业批改记录,主要包括好的典型、错误实例、特殊思路,简练解法、具体姓名等;发现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好强、好胜、不甘落后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把学生个人竞争和集体竞争结合起来,把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引入正轨。在小组里个人争第一,在组与组之间是各组组员共同合作争第一。个人努力的成果,有助于小组成员互相提高,而且又能促进个人的进步。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互助的好友,又是学习竞争对手。他们为同学的成绩好而乐,为同学的学习困难而忧,人人乐于帮助同学进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全体学生便可长久保持健康的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为成为一名学习的成功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要借鉴复式班的模式,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承认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應在测试和考核中有所反映,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教与评的脱节,导致学生积极性遭受挫伤。在测试中,要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测试题,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评价分层要注意:对低层次学生以表扬为主,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对高层次学生可以采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评价分层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与问题,查漏补缺。
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以鼓励、强化。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尤其要对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更应积极给予他们成功的评价。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把班中具有相似知识水平与学习特点的学生组合为一个教学单位,教师依据各层的学习能力,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练习,达到各有侧重、各有所得、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就自己的做法、想法谈一点体会。
一、学生分层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对学生的分层不能简单的以分数来分,也不宜在刚接手新班就分,应在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综合能力,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这一层一般占大部分;C层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他们长时间处于班里的“劣势”,对于他们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必须找其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肯定他其他方面的优势,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同时,要让学生明确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还要让他们真正理解教师进行分层的目的,不是看不起自己,而是帮自己选准“起跑线”,“对症下药”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分层
首先,教学目标要分层。 在同一班级内采用相同的教材实行分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A层学生达到)、中层目标(B层学生达到)、发展目标(C层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分层符合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制定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A 组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实际能力入手,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 B、C 组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其次,课堂练习要分层。设计数学练习,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具体做法是: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时间完成最基本的练习,及时巩固新知,也有机会适当拓展;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而不至于“无事可干”,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再次,处理习题要分层。在处理习题时可以借鉴复式班的模式。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尽量让他们独立探索学习,在他们有所惑时稍加点拨,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最后,作业要分层。作业和课堂练习一样,要在“精”上做文章,按不同层次设计难易适中的题目。
另外批改作业时也要分层。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不能简单的判以对错再加订正,而应区别对待。比如,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的习题未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师就应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相信他们会很快改正。使他们能倍感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不能只忙于作业的全批全批,关键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教师的作业批改记录,主要包括好的典型、错误实例、特殊思路,简练解法、具体姓名等;发现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好强、好胜、不甘落后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把学生个人竞争和集体竞争结合起来,把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引入正轨。在小组里个人争第一,在组与组之间是各组组员共同合作争第一。个人努力的成果,有助于小组成员互相提高,而且又能促进个人的进步。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互助的好友,又是学习竞争对手。他们为同学的成绩好而乐,为同学的学习困难而忧,人人乐于帮助同学进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全体学生便可长久保持健康的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为成为一名学习的成功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要借鉴复式班的模式,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承认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應在测试和考核中有所反映,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教与评的脱节,导致学生积极性遭受挫伤。在测试中,要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测试题,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评价分层要注意:对低层次学生以表扬为主,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对高层次学生可以采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评价分层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与问题,查漏补缺。
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以鼓励、强化。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尤其要对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更应积极给予他们成功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