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一门语言艺术,教师只要从“书面语言”到“口头语言”实现了良好的转化,就实现了“课堂语言”质的飞跃。因此,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魅力及教学修养、教学风格等都会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上具体体现出来。所以,课堂语言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一、课堂语言要简洁、有实效
所谓简洁,就是简单明了,指教学语言“少而精”,教师对难点内容要一语道破,使学生能迅速捕捉知识的主干部分,而有不少教师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时上起课来,不管教学任务是否需要,海阔天空,一个劲儿地讲。但每节课是有严格的教学任务的,并且它又是有很强的时间性限制的,决不能任凭三寸不烂之舌随意驰骋,而且那类王婆卖瓜、哗众取宠的语言更是令人倒胃口。因此说,课堂语言的实效性就是要达到给学生感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艺术效果。
二、课堂语言要明快、流畅,要讲究语言的节奏和频率,合理地利用语言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
一味滔滔不绝,学生未必称颂流利,适当的停顿,却可以有“神余言外”的效果,也就是说课堂语言不是一潭死水,而应该是一条涓涓溪流,随着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时而湍湍东去,时而小桥流水,时而当头棒喝,时而燕语莺声。也就是说:课堂语言声嘶力竭的效果未必就好,柔声细语印象也未必不深。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语言,往往能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改变节奏和音调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心理定向反应,使其始终处于兴奋、活跃和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切忌呆板、枯燥、冷漠、照本宣科,这样的语言就象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教学提倡生动、风趣、热情、有感染力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科学性的知识和抽象性的哲理,通过具有艺术性的、吸引力的语言自然而然地传达到学生身上,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
三、课堂语言要高雅、幽默,同时理性化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单纯是一种以思维为中心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多种个性心理协调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不但要清楚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富于情趣、富于理性,教师通过高雅的、理性化的语言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种人性的光辉、人格的力量。从容的讲课风度、娓娓动听的陈述、析理明了的讲演,往往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充实。同时,高雅、理性化的课堂语言少不了幽默的调和。幽默也是教学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反映出教师的乐观、豁达、和蔼可亲。幽默的教学语言更能产生一种向心力,把学生吸引团结在教师的身边,一个浅浅的幽默微笑,一个简单的幽默动作,都会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干巴巴、寡淡无味的语言会使学生“因噎废食”,而“寓教于乐”的语言则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可以说,高雅、幽默、理性化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树立威信,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最有效手段。
四、课堂语言中提问也有一定的艺术性
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提问的语言应该是和风细雨的,有煽动性的,让学生能跃跃欲试的,提问的方式有启发式的、导入式的、赞美式的、鼓动式的。提问时不要因为对学生的个人好恶而总是叫某几个人,这样既达不到提高全体学生水平的目的,也容易使部分学生对课堂提问形成冷漠的态度。尤其忌讳教师对不守纪律的学生采取惩罚的提问,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课堂提问产生不正确的认识,致使出现不必要的消极、逆反心理。课堂教学中还经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些后进生总是“启而不发”,但这时教师也切忌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来挖苦、刺激学生,否则这类学生仅有的一点学习积极性将会被扼杀,他们将可能永远不再或不敢发问和回答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即使批评人,也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只有用循循善诱的话语才能打开后进生的心灵,收到预想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讲究的。从形式看,应该是生动、风趣、幽默;从内容看,应该是庄重、神圣、理性化;从作用看,应该是能教育人、感染人、陶冶人;从时间看,应该是“少而精”;从对象上看,应该是平等、谦逊、平易近人。课堂语言需要艺术性,艺术性的课堂语言更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文无定法、语无定式,教学实践是检验语言艺术性的最好途径,在实验中我们的教学语言要如行云流水、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437100 湖北省咸宁卫生学校)
一、课堂语言要简洁、有实效
所谓简洁,就是简单明了,指教学语言“少而精”,教师对难点内容要一语道破,使学生能迅速捕捉知识的主干部分,而有不少教师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时上起课来,不管教学任务是否需要,海阔天空,一个劲儿地讲。但每节课是有严格的教学任务的,并且它又是有很强的时间性限制的,决不能任凭三寸不烂之舌随意驰骋,而且那类王婆卖瓜、哗众取宠的语言更是令人倒胃口。因此说,课堂语言的实效性就是要达到给学生感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艺术效果。
二、课堂语言要明快、流畅,要讲究语言的节奏和频率,合理地利用语言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
一味滔滔不绝,学生未必称颂流利,适当的停顿,却可以有“神余言外”的效果,也就是说课堂语言不是一潭死水,而应该是一条涓涓溪流,随着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时而湍湍东去,时而小桥流水,时而当头棒喝,时而燕语莺声。也就是说:课堂语言声嘶力竭的效果未必就好,柔声细语印象也未必不深。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语言,往往能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改变节奏和音调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心理定向反应,使其始终处于兴奋、活跃和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切忌呆板、枯燥、冷漠、照本宣科,这样的语言就象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教学提倡生动、风趣、热情、有感染力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科学性的知识和抽象性的哲理,通过具有艺术性的、吸引力的语言自然而然地传达到学生身上,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
三、课堂语言要高雅、幽默,同时理性化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单纯是一种以思维为中心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多种个性心理协调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不但要清楚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富于情趣、富于理性,教师通过高雅的、理性化的语言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种人性的光辉、人格的力量。从容的讲课风度、娓娓动听的陈述、析理明了的讲演,往往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充实。同时,高雅、理性化的课堂语言少不了幽默的调和。幽默也是教学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反映出教师的乐观、豁达、和蔼可亲。幽默的教学语言更能产生一种向心力,把学生吸引团结在教师的身边,一个浅浅的幽默微笑,一个简单的幽默动作,都会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干巴巴、寡淡无味的语言会使学生“因噎废食”,而“寓教于乐”的语言则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可以说,高雅、幽默、理性化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树立威信,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最有效手段。
四、课堂语言中提问也有一定的艺术性
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提问的语言应该是和风细雨的,有煽动性的,让学生能跃跃欲试的,提问的方式有启发式的、导入式的、赞美式的、鼓动式的。提问时不要因为对学生的个人好恶而总是叫某几个人,这样既达不到提高全体学生水平的目的,也容易使部分学生对课堂提问形成冷漠的态度。尤其忌讳教师对不守纪律的学生采取惩罚的提问,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课堂提问产生不正确的认识,致使出现不必要的消极、逆反心理。课堂教学中还经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些后进生总是“启而不发”,但这时教师也切忌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来挖苦、刺激学生,否则这类学生仅有的一点学习积极性将会被扼杀,他们将可能永远不再或不敢发问和回答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即使批评人,也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只有用循循善诱的话语才能打开后进生的心灵,收到预想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讲究的。从形式看,应该是生动、风趣、幽默;从内容看,应该是庄重、神圣、理性化;从作用看,应该是能教育人、感染人、陶冶人;从时间看,应该是“少而精”;从对象上看,应该是平等、谦逊、平易近人。课堂语言需要艺术性,艺术性的课堂语言更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文无定法、语无定式,教学实践是检验语言艺术性的最好途径,在实验中我们的教学语言要如行云流水、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437100 湖北省咸宁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