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语文教学被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教育也被忽视,导致文化建设缺乏深度,失去实际意义。要改变这一基本现状,加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十分必要。语文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使学校整体的文化底蕴得到提高,有利于文化建设。文章就高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其目的在于强调语文教学对文化建设的作用,对高校教师和相关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 高校文化建设 促进作用
  语文学习是人们提升自己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来说,其对整个高校的文化建设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语文学习,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然而现代大学中,语文的作用已经被淡化,甚至被忽略。因此重视大学语文的作用,使其重新作用于高校文化建设就成为众多教育学者们讨论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1.1大学语文教学的作用被忽视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除了汉语相关专业外,都将英语和高数作为必修课程,极少数的学校会将语文列为必修课。其学校虽然设置语文课程,但是内容上缺乏深度,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也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目前高校文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对语文教学的忽视使一些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下降,语文作用无从体现。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逐渐下降甚至缺失,一些人甚至无法正常与人沟通。
  1.2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教育
  大学生空闲时间较多,而高校在文化建设又忽视对其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教育。这样很容易造成他们无所事事、精神恍惚等现象。一些学生由于语言能力下降,不愿与人沟通而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实际上,这种现象与高校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和理想树立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缺失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也给大学文化建设带来很大的麻烦。
  1.3文化建设缺乏深度
  目前,很多高校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在大学中实施文化建设。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建设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根本不具备实际作用。高校本身就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深刻,因此其实施必然导致根本无法触及实质。大学语文教育的淡化是造成文化建设缺乏深度的重要原因。语文教育被淡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下降,精神变得薄弱,自然就会对文化建设产生影响。
  1.4文化建设的整体氛围有待提高
  学生的自由空间多,这样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学环境,使其养成自学的习惯十分重要。因此,对大多数高校来说,其整体氛围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能力与文化建设之间相互影响。但是就目前形势看,高校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忽视,导致学生自学能力下降,这种模式急需改变。
  2.大学语文教学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2.1有助于提高文化底蕴
  高校语文教学被淡化使其文化底蕴不足,因此正视大学语文的重要作用,切实认真地进行语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重视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深厚校园文化底蕴,促进其文化建设。其次,重视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实现其与人沟通,学生会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影响他人,深厚校园文化底蕴。
  2.2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缺失是现代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深入学习民族文化能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语文教学,学生才能认识传统文化,了解其重要性。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基本知识,还能够在文字欣赏过程中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语文教学还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认识到责任的重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3有助于促进人文精神的培养
  大学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以文化和感情为依托。通过语文学习,学生的情感体系得以构建。同时语文强调对学生内在感悟力的培养,学生通过不断的知识学习和情感投入,不断践行内在的人文精神,进一步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语文教学效果是长久的,语文对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这种坚持正是人文精神所需要的。总之,语文教学能够促进人文精神的培养。
  3.结语
  学生语言驾驭能力及其综合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大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作用还不仅如此,国家的强大都与语文有密切的联系。大学生作为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接受文化教育,不断提高时代发展的要求。然而,语文教学被忽视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强化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才能使教师和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而在高校文化建设中重视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周迅.一位高职校长的理念与困惑[N].光明日报,2006-12-13,
  [2]林东.语文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EB/OL].(2006-11-01)[2008-11-10].http://www.raxk.com/.
其他文献
在物理教学中要多措并举,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和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相对削弱课堂讲解,使学生体验到科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领悟到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一、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物理教师要激发学生
摘 要: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就很难全面掌握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语言。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材 语言教学 文化渗透  “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一针见血地指出
摘 要: 在古文中,“所”字用得比较广泛,其词意和用法在具体不同的语境中区别很大。不同版本的教材及有关的文献资料对它的阐述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有矛盾抵触之处,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 “所”字结构 分歧 统一 助词 指代作用  一、引言  “所”字在初中文言文课文中,共出现五十来次,遗憾的是教材对这个词的用法、意义虽阐释了,却没有落到实处。例如《口技》中的“凡所
摘 要: 文章剖析学生活动应立足教材内涵,优化活动策略,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建构和完善数学模型。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材内涵 问题意识 解题策略  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挖掘教材内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挖掘、捕捉、增加和整合生成性学习材料,从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观察、分析、比较和推理数学问题,树立问题意识,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
研究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醋酸铅导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细胞)的氧化损伤程度、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通路在醋酸铅致NRK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旨在探讨铅对动物肾脏毒性的作用
摘 要: 文明城市实质上是一种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和城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社区图书馆在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中具有引导观念,健康娱乐;普及知识,揄扬先进;传播文化,塑造城市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但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应拓宽办馆渠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社会力量联合建馆,同时应完善图书流动体系,建立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社区图书网络,让社区图书馆在城市文明的创建活动中发挥出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