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的攀登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来我和Dobie一直忙于在老君山开线、攀登,日子久了,很想跳出那些红色砂岩,尝试一下花岗岩的传统攀登。从前人为数不多的攀登报告里,我们获得了一些关于可可托海的攀登信息,这里有很棒的花岗岩大岩壁,漂亮的裂缝亦非常适合于传统攀登。在还略带寒意的六月初,我们一行五人来到这个北疆小城镇,赴一场花岗岩的传统约会。
  窗外依旧是风雨交加,Bryn和Dobie跪在床上聚精会神地鼓捣如何将笔记本电脑通过PS3连接在宾馆的老式电视机上,以便在这个不能攀登的雨天大家一起看看攀岩电影解闷。为了能睡下四个人,屋里的三张单人床拼在了一起,看起来像过去的大车店,外加一张小折叠床,就这样Dobie、Sarah、Bryn、Garrett和我五个人拥挤而热闹地住在了可可托海小镇的一个宾馆房间里。
  来到新疆和蒙古交界处的可可托海镇已经第三天了,今天突如其来的大雨将我们关在了房间里。这个以哈萨克斯坦族为主要居民的普通小镇,也许是因为早年的矿业发展,看起来本土味道不是那么纯粹,老式四层砖楼夹杂着哈萨克斯坦式的土屋,感觉像是回到了八十年代。这里与内地有着两个小时的时差,本地居民起居生活是以新疆时间为基准,晚上十一点天色才见黑,好处是留给我们更多的攀登时间,而弊端则是你需要习惯天光未暗就要想办法入睡。
  初探可可托海
  经过前期与景区管理者的各种交涉,我们终于获得了在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攀登的许可。6月初,我们一行五人来到了还略带寒意的可可托海镇。
  镇子很小,安顿好住处、在派出所登记后,我们马不停蹄搭上了给景区送饭的车去探查岩壁。沿路怪石林立,是抱石的理想场所。
  可可托海的额尔齐斯大峡谷美丽一如明信片,奔腾的河边矗立着高大的冷杉,草地上鲜花怒放,牛羊悠闲地啃着草。这个季节马背上的哈萨克族正赶着成群的牛羊,骑着骆驼,驮着毡帐,举家迁徙到山谷里的夏季牧场,直到冬季来临才继续迁徙。
  车子沿着景区的观光道路终于驶入了岩壁山谷,公路两侧灰白色的巨大花岗岩慢慢从山谷中显现出来,在阳光照射下不时发出耀眼的光芒。这里的岩壁形态非常丰富,山体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多呈钟状、穹状、锥状,岩体上造型各异的裂缝很多。有些巨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的岩壁,表面呈密集蜂窝状的凹坑直达山顶,后来我们试图攀登这些凹坑路线,却因时间有限未能如愿。
  壮观的岩壁让大家兴奋不已,干净漂亮的直壁裂缝会让每一个攀岩者都蠢蠢欲动。由于各种原因景区目前不再对攀岩者开放“神钟山”的岩壁,除此之外,所有的岩壁都可以攀登,但是这已经足够了。我们一路对其他岩壁进行观察,这里路线分布虽然没有老君山那么密集,但高度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陷。河谷里随处都是高达上百米很结实的花岗岩,表面粗糙的颗粒有很强的摩擦力,路线形态丰富,从指裂缝到你需要完全打开身体的裂缝,应有尽有。很多路线还需要结合运动和传统的攀登技巧,怎么看我们都会有一次非常过瘾的攀登。
  花岗岩诱惑
  带着兴奋的心情结束了的考察,回到镇子上,新疆拌面和烤串是永远的攀岩美食。Dobie去年已经在可可托海进行过攀登,第一天便轻车熟路地带我们来到景区里离路边很近的一片岩壁。这里最高大概80米,旁边排列着一些20米左右的巨石,上面分布着许多裂缝,看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很适合作为热身日的攀登。
  大家分为两组,我和Sarah先开了一条3段的5.9传统路线到达山顶,全部采取传统保护点,很顺畅的攀登路线,放置塞子完全没有问题,花岗岩的粗糙质感让脚点感觉很扎实,没有老君山砂岩那么暴力,登顶后可以沿着后山的小路回到出发点。随后我们又开了一个5.10的巨石攀登,很有意思的运动和传统相结合,攀登结束到顶后你需要跳到距离巨石两米远的另一块岩壁上,才可以走下来,我们给这条路线取名“Jump!”。Dobie和Bryn在旁边的岩壁也开发了一条结组路线,大家结束了相当愉快的首攀日。
  第二天我们决定攀登“剑峰”,笔直的岩壁看上去像是一把剑刃,也许因此而得名吧。整个岩壁高约250米,顶部是层叠的石丘。线路由波兰攀岩者Ola等于2012年开发。从路边沿着山坡半个小时走到线路根部,第一段就是一个屋檐5.11,Dobie和Sarah先攀,我和Bryn随后第二组攀登。沿着裂缝翻过屋檐后就不太难了,一条二十多米,差不多水平45度的裂缝向岩壁右上方斜插而去。第二段沿着岩壁凸起的裂缝平台继续攀登,第三段路线裂缝变成了手裂缝,难度大概为5.10c。
  攀登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翻过怪石群到达了山顶。山顶巨石有着鬼斧神工般的奇特造型,但是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欣赏,我们需要沿着山脊在天黑之前到达另外一座较低的山峰峰顶的下降点。两段传统绳降后我们在岩壁上找到了之前Ola制作的挂片保护点,到达地面时天色已暗,沿着山涧峡谷走回公路边已经十点了,每天陪同我们的哈萨克保安“别克”已经在路边寒风中被冻的哆哆嗦嗦。夜晚的气温降得飞快,可望着刚刚攀登完渐渐隐没在夜色中的剑峰,我们的心里都是沸腾的。
  无兄弟不攀岩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不但见识了神奇的岩壁路线,也领略了可可托海无常的天气。有时候一天之内会经历明媚阳光到狂风暴雨甚至冰雹的侵袭,攀登的时候会热到大汗淋漓,也会冻到四肢麻木,也许这是攀登的魅力之一。我们也探索了可可托海不同的岩壁,与其说是攀岩,其实也是探险。很多岩壁都是未开发的区域,徒步探寻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和刺激,美丽的峡谷景色,不可预知的攀登路线,每天都带给我们不同的奇妙感受。
  除了那些大家都喜欢的规整笔直的裂缝,也有很多需要左右横切的复杂路线,卡绳落石时有发生,有些时候由于地貌原因双方也无法联系。有一次我领攀结束后,收绳时发现卡绳,由于左切翻过了一个屋檐而且风大,我根本无法听清下方Sarah的话,呜哩哇啦的残声碎语令我无法获知卡绳的原因和攀登指令,最终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我在猜测中傻等了二十来分钟后终于感觉到绳子有了动静,不久Sarah从屋檐下方露出了脸,我也被寒风吹傻了。不过在等待的时候,我观察到了远处一座高大的岩壁,岩壁上的积雪形成了巨大的“十”字,颇为壮观。   我和Sarah曾经探查一条位于斜板岩壁上方的巨大岩柱路线,如果想观察顶部信息,必须先要攀登这片倾斜的岩板到达岩柱裂缝底部。岩板大约45度倾斜,一百多米高。一股泉水沿着岩壁上冲刷出来的小裂缝潺潺而下,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置保护点,大部分需要Free solo,不难但很危险,我们互相叮嘱“小心,不要滑坠”。
  终于安全到达了裂缝下方,我们观测到几条非常不错的路线可以登顶。不远处的另一座大岩壁上,两个小小的身影在移动中,Dobie和Bryn似乎已经完成了第八段的攀登。上升时我们有惊无险,下降却遇到了些问题。倾斜的岩板没有地方可以设置保护点,经过观察和讨论,我们决定横移至另一侧的一棵大树作为第一个保护点,下降到斜板一侧的岩壁角落,然后再想办法横切继续下降。之后就是一路寻找保护点,终于在某些地方找到了几个可以放塞子的小裂缝,在岩壁上左右横切了几个来回安全地回到了地面。随后,美国攀岩者兼摄影师Garrett和国内攀岩者族相继来到可可托海,期间还来了美国和哥伦比亚的两个攀岩者,队伍一度变得壮大起来。大家每天吃完早饭带着几个烤囊就扎进山谷里,有了他们的加入,我们开始加快进度,尝试在这里开发一些新路线。
  天赐的攀登
  之后的日子,我们探索了可可托海的很多地区。我和斗族在小钟山附近找到一座平板岩壁,高度大约200米,两侧凸起的岩体造就了角落裂缝路线。左侧的裂缝看上去可以登顶,惟一难点应该是需要翻越一个屋檐继续往左横切,看起来是很棒的攀登路线。
  等到真正开始攀登,我们还没起步就碰到了麻烦。从地面到左侧裂缝有大约20米高的光板,根本无法攀登。虽然我们有电钻和挂片,但打bolt是我和斗族都不太想选择的方式,简单讨论之后,我们决定从右侧裂缝起步,在恰当机会再移至左侧。
  右侧裂缝线路不太难但碎石荆棘比较多,难度基本维持在5.9左右,四个结组后我们感觉没必要再继续上升,于是开始观察左侧的路线情况。几番察看后,终于发现岩壁上方有一个窄小的平台可以向左侧横切大约15米,尽管平台离我们最终要攀登的裂缝还有一大段距离,可当下我们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小心地往左横切,希望在平台尽头能观察到有利的岩石形态,让我们放置保护。
  遗憾的是,这里没有任何缝或是洞在等着我们,这华丽的冒险变得毫无意义。颓丧地想了想,我终于拿起电钻,在这里打了一个挂片,绳降后向左摆荡,找到另一个小平台,打下第二个挂片,顺利下降到左侧裂缝的起点,在这里做好保护站,留下了装备器材,挂好绳子,为第二天的攀登做好准备。
  我想用“表里不一”来形容这条路线再合适不过了,越过光板后的第一段由一个手掌裂缝慢慢变为巨大的喇叭口裂缝,当我背靠岩壁,手脚撑在大裂缝里攀登到顶端时,发现外侧岩壁内部隆起了一个窄小的洞,像一个贝壳扣在大岩壁上。我顺着中空的岩洞向上看,大约六米处能看到一个裂缝出口,以我和斗族的体型,应该勉强可以挤出去。我决定从洞中向上攀登,这也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夹缝生存,身体被裂缝紧紧卡住,每次移动都需要和岩壁用各种姿势做亲密接触,到了最窄的地方,头盔也必须取下来,终于我以和岩壁接吻的状态从狭窄的缝里钻了出来,重生般回到了外侧裂缝路线上。下方保护的斗族向我挥挥手,大声说道:“好久不见!”
  随后的路线变得复杂有趣,我们很快进入了忘我的攀登状态,遗憾的是,由于第一段用时比预计的要长,而公园规定我们每天下午7点必须离开,我们已经没时间继续攀登了。随后的日子我没能抽出时间来完成这条路线登顶,但这也给了我下次来可可托海的足够理由。我们给路线取名“三明治”,相信我,肉身被夹在两片石头中间动弹不得绝对是种奇妙的感觉。
  20天的时间转眼即逝,有太多的路线没能够去尝试,其实留下更多的是期待。我们此次可可托海之行开发了十几条结组攀登路线,难度从5.9?5.12。除了体验到了花岗岩裂缝的攀登乐趣,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和兄弟们度过的这段愉悦的攀登生活!那些惊险的攀登,爽朗的哈萨克朋友,可爱的小骆驼、肥嘟嘟的旱獭、翱翔的金鹰和如画的美景,伴随着新疆美食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下一次可可托海的攀登。
  户外探险提示
  □ 交通
  从乌鲁木齐碾子沟长途汽车站每天有两班车发往可可托海镇的车;也可以坐飞机到阿勒泰机场,转坐长途车到可可托海,约4?5小时。
  □ 食宿
  可可托海镇只有两家涉外宾馆,国外攀岩者必须入住涉外宾馆。镇上有一些小型商务酒店,价格在100?200元之间;景区内也有宾馆和哈萨克毡房帐篷,价格在60?260元之间。从景区大门到岩壁还有大约20公里,需要乘坐观光车,49元/人次往返,因此建议国内攀岩者住在景区内,既可以省下每天的观光车费,也方便自由控制时间。
  新疆拌面是性价比最棒的攀岩食物,大盘鸡、烤肉则是庆祝红点晚餐的最佳美味。推荐“东乡回民饭馆”,便宜好吃量又足。
  □ 天气
  可可托海属于极寒地带,冬季长达五个月,每年5月天气逐渐变暖,早晚温差大。最佳攀登季节在6月?9月,白天平均温度20℃,据说偶尔会连天下雨。
其他文献
别府史之代表着当下日本职业公路车手的最高水平,他在法国生活过,十年来在国际化的顶级自行车队效力。欧洲的气质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以致于他时常忘了自己来自日本。但也有例外的瞬间,那就是在日本杯比赛时,30000人的加油打气使他幸福地流下了泪水,那一刻,他又找回了对日本的归属感。  千贺是日本东海岸线上的一个沙滩小镇,距东京50公里。连接东京和神户(Kobe)的东海道本线(Tokaido Main Li
崇尚自由的攀登  细细追溯还要回到2003年,一次意外的机缘巧合,我开始为户外的几本杂志翻译登山的文章。这种打开了一扇窗式的翻译经历,让我更多地接触了西方的现代登山。在西方,登山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已经持续了差不多一百五十余年,但1964年以后,随着8000米以上山峰都已成功登顶,征服自然的狂热与狂妄慢慢褪去,人们越来越向往和自然的和平相处,越来越崇尚攀登中的自由和纯粹,阿尔卑斯式攀登逐渐占据了主流,
水下世界是这个星球上最神秘,最令人兴奋,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之一。近年来自携式水下呼吸器潜水(SCUBA diving)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潜水活动从冒险家的特权变成普通人都能参与的运动。休闲潜水通常是指只进行非常简单的潜水活动,那些涉及深水或洞穴条件的复杂潜水活动通常称为技术潜水。洞穴潜水作为技术潜水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极限运动中的极限,虽然起步很晚,发展的时间很短,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潜水的
他是一位“有故事”的董先生。他的故事藏在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无框细边眼镜里,藏在兜都兜不住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里。他是一个幸运儿,在他看来,他赶上了互联网发展的巨浪;在我看来,他在经历近半世纪的阅历中习得平衡和控制后,仍能保持赤子心志,不忘来路,才是大幸。  入秋的阳台山,层林点染,驾车一路行至山峰最高处,微蓝的天色下五色经幡猎猎作响。老尼泊车,换上徒步装备,双手执杖,轻车熟路越过一块凸起的小土
这里或许不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空气最稀薄的地方,但这里却绝对是最冷酷、严寒、危险和孤独的地方。在人迹罕至的极地,疯狂的攀登者向着一座座大墙发起挑战,为纪念、为记录,甚至只为了填补攀登空档的闲暇时光。这些,是发生在南北两极最平凡却动人心魄的攀登故事。
片名:Cave Connection (片长26分钟)  导演:Niko J?ger  主演:Kieran Mckay/Troy Watson/Bee Fradis/Tim Shaw/Marcus Thomas/Neil Silverwood/Pip Rees/Mike Hopkinson  出品:Helliventures Filmproduction for Red Bull Media Ho
经过婆媳课堂多年的潜心修炼,本人的儿媳职称终于基本达标。现将这课堂内外婆媳PK的心得体会与众姐妹分享、共勉。  十多年前,初为人妇的我还真不知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学老公自嘲的一句话最贴切了——第一次结婚,没经验,呵呵。好在婆婆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所以倒也相安无事。可我生宝宝坐月子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不太会做菜的婆婆按照我们这儿的风俗,来家里陪护。就这样,婆婆与我短兵相接的课程算是正式开始了。因为菜做得不
玩家:党琦  健身教练  业余铁人三项爱好者,北京合利兄弟自行车队成员。自2007年以来成为国内各大业余铁人三项系列赛冠军常客。    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徐闻县白沙湾畔,横渡大赛给这个海边小镇带来了无比热闹和喜庆气氛。8点整  本次大赛的裁判长发布下水信号,28名参赛选手从这里集体下水,开始了长达25公里的海上横渡,目标直指海峡对面的海口市假日海滩。  我的战略计划是先跟着老外们,这样可以
环法导火线—德雷福斯事件与《自行车报》  19世纪末,当延续了近百年的战乱与革命浪潮终于在古老的法兰西大陆渐渐平息的时候,一桩饱受争议的间谍案再次将这个年轻的共和国推向了风口浪尖。1894年10月,年轻的法国陆军上尉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以叛国罪被法国当局逮捕,起因便是一张内容涉及当时法国陆军参谋部重要的国防机密情报清单被泄露。很快,军方将怀疑对象锁定在了35岁的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身上。  德雷福
准噶尔三剑客之 刘辉  虽然不是生在新疆,但也是打小跟着父辈进疆的“老新疆”了,广袤的新疆已经融入血液。乐此不疲地行摄于新疆的山水间,作品多次获奖。对于地貌多变的准噶尔盆地,刘辉为我们推荐神奇的雅丹地貌,准噶尔盆地的雅丹地貌面积大、分布广,形状和色彩极其丰富。尤以魔鬼城最具代表性,一个是位于盆地西北的乌尔禾魔鬼城,一个是位于东部的奇台魔鬼城。两座色彩斑澜、诡秘多变的魔鬼城,在他的镜头中会呈现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