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趋化因子CCL34基因的鉴定及其响应细菌感染的表达特征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uo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中趋化因子(Chenokine)的特征及其在大菱鲆免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设计了本文中的实验.本实验从大菱鲆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了一个硬骨鱼特有的趋化因子CC亚家族成员—CCL34,并选取大菱鲆的8个健康组织以及2种细菌感染后的肠道和皮肤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其表达特征进行研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趋化因子全长mRNA包含1个327 bp的5\'非编码区(UTR),1个246 bp的3\'非编码区,和1个编码103个氨基酸残基长度为31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此CCL34基因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共线性分析,将该大菱鲆趋化因子命名为CCL34.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CCL34在大菱鲆健康组织中普遍表达,尤其在肾脏、肝脏、皮肤中有高水平表达.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后,肠道组织CCL34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性上调(p<0.05),这表明CCL34可能在大菱鲆的肠道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趋化因子家族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增强鱼类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讨论Gauss?Weierstrass算子加Jacobi权在Orlicz空间内的逼近度,应用Ho?lder不等式、Jensen不等式、Hardy?Littlewood极大函数以及Orlicz空间中K?泛函和光滑模的等价性证明了该算子的逼近性质.
运用一些熟知的不等式,研究图的ISI指数与能量的上下界,通过考虑ISI指数和能量与图的不变量(最大度、最小度、边度等)和一些已知的拓扑指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图的ISI指数与能量的一些新上下界.
金融资产的合理定价不仅能够提升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也利于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做出有效决策使得自身收益最大化.考虑到金融资产价格的长记忆性、跳跃风险及利率的随机性,在假定无风险利率满足次分数Vasicek模型、股票价格遵循带跳的几何次分数布朗运动的条件下,构建了两值期权的定价模型.应用次分数布朗运动的Ito?公式、保险精算方法推导得到两值期权的定价表达式.根据定价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说明了利率的随机性和标的资产面临的跳跃风险对两值期权的定价结果有显著影响,并进一步指出了两值期权价值关于执行价格、利率的
研究在R3中有界区域内多孔介质中相互作用的Brinkman?Forchheimer方程组与Forchheimer方程组解的结构稳定性,假设在 Ω1中流体满足Brinkman?Forchheimer方程组,而在 Ω2中,流体满足Forchheimer方程组.借助于一些先估计,构造微分不等式,证明了该类方程组的解对Brinkman系数 μ的连续依赖性结果.
报道了丛藓科对齿藓属中国新纪录种澳洲对齿藓,标本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狼山.对澳洲对齿藓的形态学特征、分布和生境进行了描述,提供了植物体形态显微照片.凭证标本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苔藓植物标本室(NMTC).
研究简单无向连通图的能量.利用图的顶点数、边数、谱半径、最小特征值,获得了图能量的若干个新的上界和下界.这些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图能量与不同参数的联系.
本文基于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960—2016年夏季(6—8月)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Extreme High Temperature,EHT)事件的强度、暖昼、暖夜发生日数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对应大气环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EHT事件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夏季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事件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1960—1970年和2002—2016
本研究基于1956—2018年31个气象站月值降水数据,采用M-K检验、Pettit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ARIMA模型等方法,分析青海省黄河流域近63年包括趋势、突变、周期在内的降水量特性以及验证未来5年降水趋势预测变化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近63年青海省黄河流域降水具有集中程度高、年内分配不均、丰枯季明显的特点;不同年代的月均降水量均集中在4—10月,且未来月均降水量有上升的变化趋势.(2)年降水量呈显著增长趋势,增长率为(9.07 mm/10 a),春季和冬季降水增长趋势显著,夏季和秋季
芳基硫酸酯酶具有断裂硫酸酯键的功能,并可应用于酶法脱除琼胶上的硫酸基,提高凝胶强度,改善琼胶性能.为了发掘能用于琼胶脱硫的新型芳基硫酸酯酶,本研究根据嗜琼胶华美菌(Formosa agariphila)KMM 3901的基因组注释信息,筛选出了一段芳基硫酸酯酶编码序列OUC-FARS6,并在大肠杆菌中对其进行异源表达,研究该酶的酶学性质,初步探究其在琼胶脱硫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该酶的分子量大小为63 kDa,以对硝基苯硫酸酯(pNPS)为底物反应90 min时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9.0.Na+和
以壳聚糖和CuCl2·2H2 O为原料,分别采用直接负载法和吸附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铜复合微球,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DR)和扫描电镜(SEM)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刚果红(CR)染料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及氢转移催化反应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直接负载法(C S/CuNPs)和吸附法(CS/CuNPs-X)制备的壳聚糖/纳米铜复合微球在CR染料浓度为10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0.05 g,供氢体浓度为0.05 mol/L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