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是受“江浙多院士”的影响,也许是《传媒》杂志与浙报集团交往历史较长的缘故,笔者一直对浙报集团抱有好感,所以当读到浙报集团纪念自己成立十周年的文章(载《中国新闻出版报》6月21日版)时,精力就比较集中,态度也比较认真,印象很是深刻。
总的来看,浙报集团的十年历程有三条主线:一是体制改革,二是战略推进,三是管理严密。就体制改革而言,他们首先是由事业法人向企业法人转变,此举的直接收益就是经营部门逐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突破原有的体制限制,激发出了微观活力,生发出了市场竞争力。其次,正是微观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促使他们从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将媒体资源向非媒体行业渗透,同时设置了三条保险带: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经营团队,必须是经过充分论证的项目,必须有可靠诚信的合作伙伴,于是乎分解了经营过度集中的风险,有效地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再次,正是由于在多元经营方面的成功实践,促使他们由媒体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进入一种更高级的经营形式,从而以一种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在文化产业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连连得手。
就其战略推进而言,面对报业运行从传统方式进入到数字化阶段,从垄断阶段进入到激烈竞争阶段,从低成本阶段进入到高成本阶段,相应地从高利润阶段进入到微利阶段,零敲碎打不行,修修补补不行,得过且过更不行,而是审时度势,提出了自己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这就是通过“全媒体、全国化”的战略布局,实现发展目标的转型升级;通过整合、联合、融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改革,实现体制机制的转型升级。听起来这些表述除铿锵有力,对仗、工整以外,似乎没有更多的新意,其实内在的思想、观念、张力与底蕴,可是了得!
就其管理模式而言,什么八大授权体系,分权为主、统分结合的权限管理,责权利结合的激励机制,还有以岗位设置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导向,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为目标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等,形成了以改革为动力,以战略求扩张,以管理做保障的立体三角支架,支撑了集团的稳健发展,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诸多报业集团所不具备的,所欠缺的。
要承认,这篇纪念文章文字是精炼的,内容是丰富的,所反映的浙报集团的路子也是令人向往的。浙江同行的精明不服气还真不行。在钦佩和向往之余,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急切地想知晓,这条改革的路径,这个战略的规划,这种管理的模式,究竟是由谁设计的,又是如何设计的,设计出来之后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加以实现的,它的下一步指向何方?
总的来看,浙报集团的十年历程有三条主线:一是体制改革,二是战略推进,三是管理严密。就体制改革而言,他们首先是由事业法人向企业法人转变,此举的直接收益就是经营部门逐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突破原有的体制限制,激发出了微观活力,生发出了市场竞争力。其次,正是微观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促使他们从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将媒体资源向非媒体行业渗透,同时设置了三条保险带: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经营团队,必须是经过充分论证的项目,必须有可靠诚信的合作伙伴,于是乎分解了经营过度集中的风险,有效地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再次,正是由于在多元经营方面的成功实践,促使他们由媒体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进入一种更高级的经营形式,从而以一种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在文化产业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连连得手。
就其战略推进而言,面对报业运行从传统方式进入到数字化阶段,从垄断阶段进入到激烈竞争阶段,从低成本阶段进入到高成本阶段,相应地从高利润阶段进入到微利阶段,零敲碎打不行,修修补补不行,得过且过更不行,而是审时度势,提出了自己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这就是通过“全媒体、全国化”的战略布局,实现发展目标的转型升级;通过整合、联合、融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改革,实现体制机制的转型升级。听起来这些表述除铿锵有力,对仗、工整以外,似乎没有更多的新意,其实内在的思想、观念、张力与底蕴,可是了得!
就其管理模式而言,什么八大授权体系,分权为主、统分结合的权限管理,责权利结合的激励机制,还有以岗位设置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导向,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为目标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等,形成了以改革为动力,以战略求扩张,以管理做保障的立体三角支架,支撑了集团的稳健发展,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诸多报业集团所不具备的,所欠缺的。
要承认,这篇纪念文章文字是精炼的,内容是丰富的,所反映的浙报集团的路子也是令人向往的。浙江同行的精明不服气还真不行。在钦佩和向往之余,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急切地想知晓,这条改革的路径,这个战略的规划,这种管理的模式,究竟是由谁设计的,又是如何设计的,设计出来之后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加以实现的,它的下一步指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