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兵母亲:
你好!那天,你很焦急地问我孩子说谎怎么办?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和你说具体,现在我把我的看法写给你,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说谎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和家长视说谎为洪水猛兽,要求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说假话,这种教育是一个危险的心理误区。孩子说谎行为的出现,动机和种类很多,因而性质也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依据具体情况去分析处理。
根据说谎行为动机的性质不同,一般可将说谎分为两大类:一是动机积极的说谎,也就是出于善意的说谎,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善意的谎言”。很多时候,动机积极的说谎不但不会伤害他人,还会成为沟通感情、消除误会、避免纠纷的有效手段。当然,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缺乏,生活阅历不足,即使是动机积极的说谎,我们也要加以引导,教育他们不要轻易说谎,只有在非常必要的时候,才能妙用善意的谎言。二是动机消极的说谎,就是为了达到某种非正常的目的或满足自己过多的欲望而有意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行为。消极的说谎动机包括逃避惩罚、满足虚荣、吸引他人注意、掩盖错误等等。这种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一般都出于损人或利己的意图,所以他与品行有关,反映了品德发展中存在问题,对孩子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非常不利。这种说谎是一种需要加以教育和引导的问题行为。
从你给我的信息看,你的孩子说谎动机处于积极与消极之间。为什么?因为孩子可能会认为,爷爷奶奶私下给他钱,被妈妈知道后,可能会引发妈妈和爷爷奶奶的矛盾,为了避免矛盾,他采用说谎的方式,这种说谎,大致具有善意。但他买了玩具,怕妈妈批评而撒谎,这是为了逃避惩罚,是消极的说谎。
但是,无论面对何种说谎,都不必大惊小怪,要冷静合理对待。一是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不是对孩子说谎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孩子目前的错误,并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孩子会改掉说谎的习惯。二是要保持冷静,切忌过激行为。面对孩子说谎的情况,保持冷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激动的情形下,很容易冲动、恼怒,进而粗暴地对待孩子或夸大恶果地恐吓孩子,这样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下次更加隐蔽地说谎。三是平时要以正面引导为原则,有意识地注意孩子的诚实行为,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他慢慢体会到诚实确实比说谎更受欢迎。针对孩子的说谎可以适当给予处罚,比如取消某次活动等,让孩子感到说谎之后的损失,从而对说谎失去兴趣。四是为说谎寻找替代性行为。说谎的孩子常常是因为除了说谎他们想不出来其他可以实现目标的方式,比如,为了得到父母的陪伴,孩子可能向父母撒谎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孩子可能谎称自己忘记带家庭作业,等等。对此,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有没有不说谎也可以达到相同目的的方法,改用更能为家长和老师接受的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诚实地告诉父母自己很寂寞,希望父母多陪伴自己;向老师承认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承诺下次不再拖欠作业。这样可以逐渐改变说谎现象。五是告诉老人,不要溺爱孩子。孩子说谎可能是因为大人教育口径不统一,如老人溺爱,妈妈严格。孩子喜欢被溺爱,不喜欢严格,这样的教育方式不统一就容易造成孩子说谎。因此,老人最好不要干涉第三代的教育,而且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父母。当然,父母的严格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孩子说谎是家长“逼”出来的,因为家长经常用强制甚至体罚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便产生一种消极防御的心理,为了逃避家长的斥责,就会以谎言来应对。所以,家长还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建立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
现在,您的孩子已经说谎了,您也不必紧张,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一点也不迟。在教育过程中不要急躁,要重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即使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加以强化,相信他会逐渐走出说谎的误区。
俞老师
2015年4月8日
(作者单位:安徽省含山县林头中学)
你好!那天,你很焦急地问我孩子说谎怎么办?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和你说具体,现在我把我的看法写给你,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说谎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和家长视说谎为洪水猛兽,要求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说假话,这种教育是一个危险的心理误区。孩子说谎行为的出现,动机和种类很多,因而性质也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依据具体情况去分析处理。
根据说谎行为动机的性质不同,一般可将说谎分为两大类:一是动机积极的说谎,也就是出于善意的说谎,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善意的谎言”。很多时候,动机积极的说谎不但不会伤害他人,还会成为沟通感情、消除误会、避免纠纷的有效手段。当然,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缺乏,生活阅历不足,即使是动机积极的说谎,我们也要加以引导,教育他们不要轻易说谎,只有在非常必要的时候,才能妙用善意的谎言。二是动机消极的说谎,就是为了达到某种非正常的目的或满足自己过多的欲望而有意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行为。消极的说谎动机包括逃避惩罚、满足虚荣、吸引他人注意、掩盖错误等等。这种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一般都出于损人或利己的意图,所以他与品行有关,反映了品德发展中存在问题,对孩子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非常不利。这种说谎是一种需要加以教育和引导的问题行为。
从你给我的信息看,你的孩子说谎动机处于积极与消极之间。为什么?因为孩子可能会认为,爷爷奶奶私下给他钱,被妈妈知道后,可能会引发妈妈和爷爷奶奶的矛盾,为了避免矛盾,他采用说谎的方式,这种说谎,大致具有善意。但他买了玩具,怕妈妈批评而撒谎,这是为了逃避惩罚,是消极的说谎。
但是,无论面对何种说谎,都不必大惊小怪,要冷静合理对待。一是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不是对孩子说谎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孩子目前的错误,并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孩子会改掉说谎的习惯。二是要保持冷静,切忌过激行为。面对孩子说谎的情况,保持冷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激动的情形下,很容易冲动、恼怒,进而粗暴地对待孩子或夸大恶果地恐吓孩子,这样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下次更加隐蔽地说谎。三是平时要以正面引导为原则,有意识地注意孩子的诚实行为,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他慢慢体会到诚实确实比说谎更受欢迎。针对孩子的说谎可以适当给予处罚,比如取消某次活动等,让孩子感到说谎之后的损失,从而对说谎失去兴趣。四是为说谎寻找替代性行为。说谎的孩子常常是因为除了说谎他们想不出来其他可以实现目标的方式,比如,为了得到父母的陪伴,孩子可能向父母撒谎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孩子可能谎称自己忘记带家庭作业,等等。对此,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有没有不说谎也可以达到相同目的的方法,改用更能为家长和老师接受的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诚实地告诉父母自己很寂寞,希望父母多陪伴自己;向老师承认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承诺下次不再拖欠作业。这样可以逐渐改变说谎现象。五是告诉老人,不要溺爱孩子。孩子说谎可能是因为大人教育口径不统一,如老人溺爱,妈妈严格。孩子喜欢被溺爱,不喜欢严格,这样的教育方式不统一就容易造成孩子说谎。因此,老人最好不要干涉第三代的教育,而且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父母。当然,父母的严格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孩子说谎是家长“逼”出来的,因为家长经常用强制甚至体罚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便产生一种消极防御的心理,为了逃避家长的斥责,就会以谎言来应对。所以,家长还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建立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
现在,您的孩子已经说谎了,您也不必紧张,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一点也不迟。在教育过程中不要急躁,要重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即使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加以强化,相信他会逐渐走出说谎的误区。
俞老师
2015年4月8日
(作者单位:安徽省含山县林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