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qs_T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江西省上犹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52例,依据双色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症状体征恢复或消退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5.53%(χ~2=6.814,P=0.009);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消退、食欲不振表现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1);治疗7 d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与IgM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IgA、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下降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 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26%vs. 3.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0,P=0.699)。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症状体征恢复或消退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积极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化试验检测CCR7、MMP-9在9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50例转移淋巴结及45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现情况。结果: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癌旁组织中CCR7的阳性率分别为62.2%,76%,24%,且CCR7在乳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表达差异有
目的 探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采用阿糖腺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阿糖腺苷治疗,研究组采用阿糖腺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5 d,比较治疗前后患儿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变化,评价患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C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产后乳房胀痛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常州市中医医院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后乳房胀痛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初产妇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初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初产妇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2组初产妇均护理至出院。比较2组初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2组在
目的 探讨莲花清瘟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收治的8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给予莲花清瘟颗粒+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疗程7 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疼痛、疱疹、高热、
语文学科涉及范围较广,不仅涵盖了听说读写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能让人终生受益,因此教师应当深入研习语文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语文树立高阶思维,为其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以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教学新思路。
码头自动化、智能化是目前码头发展的主要方向,而集装箱码头更是自动化发展的前沿领域。码头平面布置需要与集装箱自动化装卸方案的新工艺相匹配,并且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方案。分析两种经典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布置特点,并提出两种创新型解决方案,总结其布置特点。结果表明,两种创新型方案均能较大程度地优化经典方案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目的:研究干扰素雾化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对发热消退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广东祈福医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干扰素氧驱雾化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总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产妇剖宫产术后舒适度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90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周37~41周,体重50~90kg,年龄在18~35岁,ASA分级Ⅰ~Ⅱ级。三组产妇均于L2~3间隙穿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根据镇痛和处理方式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Sham组:术后镇痛采用单纯切口浸润,采用0.375%罗哌卡因20ml进行单纯切口浸润;PCEA组: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