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中新增的一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我们有幸使用过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就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与各位专家商榷,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要求
对于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个教学总目标,“标准”还在第一和第二两个学段分别列出了教学的具体目标。
二、人教、苏教两个版本中《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编排
人教版与苏教版这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分别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第一、第二两个学段都安排了这部分内容。具体编排如上表。
三、《位置与方向》两种版本的比较
比较人教版与苏教版两个版本的教材对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编写与安排,发现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一)相同点
1.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两个版本教材都能够突出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每个例题呈现的情境主题图,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理解方向、位置等相关概念,体验空间方位;后面编排的练习均指向生活实际,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突出学习的科学性
位置与方向在多数人看来,是比较简单、易学的内容,但是实际经验又告诉我们,有很多人小学毕业之后还分不清东南西北。或许是这种实际经验的积累,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在此内容的编写上,均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突出学习的科学性。如学生在认识方向词的学习上,先学习上下、前后、左右,而后学习东、西、南、北,再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这样逐渐深入,由易到难,学生学习起来容易,学习效果也很好。
3.注意适当拓展,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
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是多学科涉及的领域,如地理学科、品德与社会学科和数学学科都有涉及。我们知道,在地理教材中,除了介绍小学常用的用八个方向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外,还重点学习用经度和纬度确定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的方法。而用经度和纬度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小学数学教材中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是一样的。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注意到了不同教材在这方面之间的联系性,在适当的位置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页在“生活中的数学”栏目中进行了介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7页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也进行了介绍,加强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差异之处
比较发现两个版本的教材对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在年级的安排、内容呈现的顺序、内容的编写等方面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1.安排的年级有差异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个学段中间的一个年级没有安排这部分内容,内容安排在了一、三、四、六这四个年级;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年级和第二学段的最初一个年级没有安排这部分学习内容,而是把内容安排在一、二、五、六这四个年级,并且二年级上、下学期均安排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同样的内容,两个版本的教材却没有安排在同一个年级进行学习。
2.在教材中呈现的顺序差异较大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多是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起始单元进行教学。四个年级中,除了四年级教材把此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单元,其他年级的教材均安排在第一单元。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把内容安排在教材的一半处居多。
除此之外,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在第二学段内容的安排上差异非常大。第二学段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路线图;二是用数对确定位置。人教版先安排学生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路线图,后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而苏教版则恰恰相反,先学习的是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教材内容差异较大
(1)用方向确定物体位置的表述差异较大。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师教学用书对教师在教学如图1的用方向表示物体的位置时有这样一段话:学生在交流例1时,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我们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例1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这样学生在表述不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向的时候要有八种说法。而苏教版在教学同样的问题时,却出现了不同的说法:在如图2的教学中,教材中的例题结合轮船航行的情境图,指出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接着引出南偏东和南偏西的含义,也就是学生在表述不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向的时候,只采用上述以北或南开头的四种说法,所以图2中灯塔2所在的位置是在轮船北偏西55°的方向上,而不是在轮船西偏北35°的方向上。
(2)与比例尺等知识的联系性差异较大。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部分知识和比例尺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在一定程度上,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到了比例尺的相关内容。然而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在安排用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和比例尺的顺序上却截然相反、差别很大。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安排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部分内容,比例尺的内容则安排在六年级,显然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比例尺之前,在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部分教材中注意渗透比例尺的知识;而苏教版则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比例尺之后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学生在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应用了比例尺的知识,虽然学习的知识是一样的,但是学习的深度以及所能解决问题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3)实践内容的安排差异极大。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别在二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安排了一次相关内容的实践活动;一是在校园里开展测定方向的实践活动;二是开展以实际测量为内容的实践活动。这两个内容的实践均安排在每个学段的最后一次,让学生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之后,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比较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其中却没有这部分相关内容的安排。
四、对两个版本教材中《位置与方向》的编排建议
(一)统一同一学段内容的呈现时间
对于同样的一个学习内容,如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就编排呈现两版本,而人教版教材呈现在三年级下册;再如第二学段中的用位置与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两版本教材呈现的时间差异也比较大。对于同样的一部分内容,在哪个年级呈现更适合于学生学习呢?两个版本的教材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然后统一在一个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年级中进行。
(二)统一相同内容的表述方式
在上述的比较中我们发现,用方向来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时差异较大。如果学习、使用过人教版教材的学生和学习、使用过苏教版的学生遇到一起,对于同一个方位的物体所在位置的说法不一,会不会引起他们不必要的争论呢?因而对于同一个内容所在位置的不同表述,两个版本的教材有必要进行统一。
(三)调整教材所在的单元位置
人教版教材中《位置与方向》所在的单元位置均过于靠前,并且多是学生刚开学就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学习此部分内容的状态应该还不是最佳的时候,这样整体靠前安排显得整个教材体系对于这部分内容有所轻视。鉴于此,加之此部分内容多属于独立章节,可以适当向后推延呈现时机。
(责任编辑:徐 冰)
一、《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要求
对于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个教学总目标,“标准”还在第一和第二两个学段分别列出了教学的具体目标。
二、人教、苏教两个版本中《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编排
人教版与苏教版这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分别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第一、第二两个学段都安排了这部分内容。具体编排如上表。
三、《位置与方向》两种版本的比较
比较人教版与苏教版两个版本的教材对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编写与安排,发现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一)相同点
1.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两个版本教材都能够突出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每个例题呈现的情境主题图,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理解方向、位置等相关概念,体验空间方位;后面编排的练习均指向生活实际,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突出学习的科学性
位置与方向在多数人看来,是比较简单、易学的内容,但是实际经验又告诉我们,有很多人小学毕业之后还分不清东南西北。或许是这种实际经验的积累,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在此内容的编写上,均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突出学习的科学性。如学生在认识方向词的学习上,先学习上下、前后、左右,而后学习东、西、南、北,再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这样逐渐深入,由易到难,学生学习起来容易,学习效果也很好。
3.注意适当拓展,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
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是多学科涉及的领域,如地理学科、品德与社会学科和数学学科都有涉及。我们知道,在地理教材中,除了介绍小学常用的用八个方向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外,还重点学习用经度和纬度确定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的方法。而用经度和纬度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小学数学教材中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是一样的。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注意到了不同教材在这方面之间的联系性,在适当的位置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页在“生活中的数学”栏目中进行了介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7页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也进行了介绍,加强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差异之处
比较发现两个版本的教材对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在年级的安排、内容呈现的顺序、内容的编写等方面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1.安排的年级有差异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个学段中间的一个年级没有安排这部分内容,内容安排在了一、三、四、六这四个年级;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年级和第二学段的最初一个年级没有安排这部分学习内容,而是把内容安排在一、二、五、六这四个年级,并且二年级上、下学期均安排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同样的内容,两个版本的教材却没有安排在同一个年级进行学习。
2.在教材中呈现的顺序差异较大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多是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起始单元进行教学。四个年级中,除了四年级教材把此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单元,其他年级的教材均安排在第一单元。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把内容安排在教材的一半处居多。
除此之外,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在第二学段内容的安排上差异非常大。第二学段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路线图;二是用数对确定位置。人教版先安排学生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路线图,后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而苏教版则恰恰相反,先学习的是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教材内容差异较大
(1)用方向确定物体位置的表述差异较大。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师教学用书对教师在教学如图1的用方向表示物体的位置时有这样一段话:学生在交流例1时,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我们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例1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这样学生在表述不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向的时候要有八种说法。而苏教版在教学同样的问题时,却出现了不同的说法:在如图2的教学中,教材中的例题结合轮船航行的情境图,指出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接着引出南偏东和南偏西的含义,也就是学生在表述不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向的时候,只采用上述以北或南开头的四种说法,所以图2中灯塔2所在的位置是在轮船北偏西55°的方向上,而不是在轮船西偏北35°的方向上。
(2)与比例尺等知识的联系性差异较大。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部分知识和比例尺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在一定程度上,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到了比例尺的相关内容。然而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在安排用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和比例尺的顺序上却截然相反、差别很大。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安排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部分内容,比例尺的内容则安排在六年级,显然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比例尺之前,在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部分教材中注意渗透比例尺的知识;而苏教版则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比例尺之后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学生在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应用了比例尺的知识,虽然学习的知识是一样的,但是学习的深度以及所能解决问题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3)实践内容的安排差异极大。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别在二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安排了一次相关内容的实践活动;一是在校园里开展测定方向的实践活动;二是开展以实际测量为内容的实践活动。这两个内容的实践均安排在每个学段的最后一次,让学生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之后,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比较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其中却没有这部分相关内容的安排。
四、对两个版本教材中《位置与方向》的编排建议
(一)统一同一学段内容的呈现时间
对于同样的一个学习内容,如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就编排呈现两版本,而人教版教材呈现在三年级下册;再如第二学段中的用位置与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两版本教材呈现的时间差异也比较大。对于同样的一部分内容,在哪个年级呈现更适合于学生学习呢?两个版本的教材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然后统一在一个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年级中进行。
(二)统一相同内容的表述方式
在上述的比较中我们发现,用方向来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时差异较大。如果学习、使用过人教版教材的学生和学习、使用过苏教版的学生遇到一起,对于同一个方位的物体所在位置的说法不一,会不会引起他们不必要的争论呢?因而对于同一个内容所在位置的不同表述,两个版本的教材有必要进行统一。
(三)调整教材所在的单元位置
人教版教材中《位置与方向》所在的单元位置均过于靠前,并且多是学生刚开学就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学习此部分内容的状态应该还不是最佳的时候,这样整体靠前安排显得整个教材体系对于这部分内容有所轻视。鉴于此,加之此部分内容多属于独立章节,可以适当向后推延呈现时机。
(责任编辑:徐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