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词汇与《英语课程标准》词汇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新标准》和《PEP》的词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两套教材的总体语言输入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两套教材的总体词汇和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基本上与《新课标》的词汇一致;各册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在数量上不均衡,而且在具体的选词方面存在偏差。
  关键词:《新标准》;《PEP》;《英语课程标准》;词汇;对比
  
  一、研究背景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小学各阶段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近年来国内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原则与要求而编写并通过国家教育部审定的教材相继出版,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是,这些教材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新课标》的精神?在词汇的选取以及编排上是否体现了与《新课标》词汇要求的一致性?目前围绕这些问题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笔者以在我国广泛使用的两套小学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教材总体词汇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这两套教材的词汇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了与《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词汇要求的一致性。
  
  二、研究对象与问题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包括两套小学英语教材。一套是由陈琳和Ellis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标准英语》学生用书(以下简称《新标准》),另外一套则是由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以及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联合编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PEP)》学生用书(以下简称《PEP》)。目前《新标准》和《PEP》是我国各地使用最为广泛的小学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两套教材都是依据《新课标》而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供小学三年级起始使用,共8册,每个学期一册书。本研究的统计范围包括教材中各部分的文字材料。为确保统计的有效性,我们首先对教材中的文字材料进行了适当的整理。第一是删除材料中的人名和汉语拼音地名,如Lingling, Tom, Beijing, Jiuquan等,但保留了其他地名,如London, Buckingham等。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前者不属于英语词汇范围,而后者作为异国文化一部分,应该被看作英语词汇。第二是根据各单元中设计的教学环节填补所涉及的文字材料,这样做能更真实地反映教材的词汇覆盖情况。比如看图说话,我们根据图画或情景填补了活动中学生将要使用的语句或单词。
  2.研究问题
  本研究涉及两个词汇概念:一是教材总体词汇,即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单词。二是学习词汇,即《新标准》和《PEP》分别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在《新标准》的“出版说明”里称之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而在《PEP》教材中学习词汇则包括要求学生二会(听、说)、三会(听、说、读)、四会(听、说、读、写)的单词。围绕这两类词汇,我们力图回答以下3个主要问题。
  (1)《新标准》和《PEP》总体上呈现怎样的词汇特征?
  (2)两套教材的总体词汇在多大程度上属于《新课标》的词汇范围?
  (3)两套教材的学习词汇在数量和范围上是否保持与《新课标》词汇的一致性?
  
  三、结果与讨论
  
  1.《新标准》和《PEP》总体词汇概况
  《新课标》附录中共收3300个单词。其中对小学阶段的要求是:“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表1列出了《新标准》和《PEP》各册的形符、类符的总数以及各册学习词汇的总数。形符指文本中出现的所有单词,包括相同词形重复出现的单词;类符指不同形式的单词。例如:在dance, dance, dancing, danced, dances这组单词中,形符数为5个,类符数为4个。
  表1《新标准》与《PEP》词汇总体情况
  
  3.《新课标》词汇与《新标准》和《PEP》学习词汇的对比
  《新课标》词汇与《新标准》和《PEP》的学习词汇的对比结果显示(见表3):两套教材的学习词汇在《新课标》词汇范围中的占比都分别达到了98.04%和92.98%,而不属于《新课标》词汇范围的只有1.96%和7.02%。因此,这两套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不仅在总体数量上与《新课标》的要求基本一致,而且大体上也没有超出《新课标》的词汇范围。
  表3 《新课标》词汇与《新标准》和《PEP》学习词汇的对比
  
  虽然教材的学习词汇在总体数量和词汇范围方面都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但是在具体的选词方面却存在偏差。《新课标》收录的词汇有3300个,而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只有几百个,这几百个单词就有可能是3300个单词中的任何一个。因此,这里仍然存在一个如何选词的问题。选词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单词的使用频率(Nation,2001)经常出现的单词理应优先收录。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定性分析发现,一方面部分使用频率极高的单词没有收入学习词汇范围,如在《新标准》教材中,we,very,now没有收录为学习词汇,但它们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都非常高,分别达到了205次、127次、97次;而另一方面,使用频率相对不高的单词却被收录,如retired, traditional, control等,尽管这些单词也都在《新课标》的词汇范围之内。《PEP》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没有收录为学习词汇的be,or,was,year,China等单词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分别是57,48, 36, 33, 27;而只出现过一次的单词如theme, stream, strict, trunk, hardly却都被收录为学习词汇。
  
  四、结论与启示
  
  随着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在我国得以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对这些教材进行评价与分析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新标准》和《PEP》两套小学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教材中的总体词汇特征的基础上,对教材词汇与《新课标》词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两套小学英语教材中,高年级与低年级存在明显的总体语言输入量的差异,各册的语言输入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该特征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2)两套教材所使用的总体词汇基本上没有超出《新课标》的词汇范围;教材出现的《新课标》词汇数量超出《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所要求的词汇数量,而且部分词汇虽然属于《新课标》词汇,但是却以相同的词形在教材中反复出现。(3)两套教材的学习词汇(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不仅在数量上与《新课标》的要求基本一致,而且总体上也没有超出《新课标》的词汇范围,但各册的学习词汇在数量上并不均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因而导致低年级学习负担沉重,高年级学习过于轻松。(4)虽然两套教材的学习词汇在数量和范围上都与《新课标》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是在具体的选词方面却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使用频率极高的《新课标》词汇没有收入学习词汇范围;而另一方面,使用频率相对不高的单词却被收录。
  本研究的结果对采用这两套教材的教师具有几点启示意义:第一,虽然两套教材总体语言输入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符合学生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但是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却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为避免这种低年级学习负担沉重、高年级学习过于轻松的不利局面,教师在制定各学期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做适当的调整,低年级出现的《新课标》词汇可以暂时不要求学生学习,留待下个阶段再对学生作掌握的要求。第二,教材中所出现的《新课标》词汇总数都远远超过《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掌握的600~700个单词总数,那么教师就不得不考虑哪些单词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哪些不做要求。教师应该在认真研读《新课标》及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掌握的词汇,不要盲目地把教材中出现的所有生词都当作重点词汇来处理(程晓堂,2006)。第三,部分单词虽然属于《新课标》词汇,但又以相同的词形在教材中反复出现。教师如果决定把它们纳入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就要考虑如何设计不同的练习或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以使学生能够接触这些单词的不同词形,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这些单词。第四,虽然教材本身也都规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并在教材附录中列了出来,但教师还是应该充分考虑词汇的使用价值,对这些词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用频率高的单词要求学生掌握,而使用频率相对不高的单词可以暂时不要求学生掌握。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庆燊. 对我国二语词汇习得实证研究现状的思考——基于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12年(1995~2006)的统计与分析[J].外语界,2007(6).
  [3]Nation,P.(2001)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London: CUP.
  [4]程晓堂. 基础英语新课程英语教材评析——兼评外研社《英语》(新标准)初高中英语教材[J].基础英语教育,2006(5).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为了全面深入地进行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现了由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且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凸现人本的特征。本文就此谈如下几点认识。    一、以人为本,课程理念的关注点    《标准》中课程理念主要包括:  数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
摘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这对具有差异生命个体的主体双方,在有效追问中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追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追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课堂。研究表明,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应该具备激发思考激情、引发数学思考、生发数学体验、促发课堂生成的特征。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有效追问可以在知识交叉处、回答矛盾时、思维发散点、学生无疑
在各类国赛和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省技能选手的参赛成绩一直特别突出。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省选手勇夺2金3银3铜和4个优胜奖,奖牌总数超过了全国的一半,实现了我国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最近,在第44届世赛全国选拔赛上,广东省共有86名选手入选了39个项目的国家集训队,占了全国集训人数的1/4。同时,国家决定在广东设立20个国家集训基地,广东的集训基地也占到了全国基地总数的1/4,这两项指标
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教学设计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然而,一线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又会经常苦于不知如何将理念融入于教学实践。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每单元有9个不同的板块,其中Integrated Skills这一板块的教学设计对老教材而言有很大的创新。怎样能在一堂课中将听、说、读、写融合操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该教材7A Unit 4 In
问题缘起   《台阶》一文教学正在进行中,教师提出:“父亲为了造一间有高台阶的房子,他是怎样准备的?请以课文中的具体句子来回答。”   学生从课文里很快找到了很多答案。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基卵石,剩下的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冬天,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而常常出现学生不生成或生而不准、生而不精、生而不深、生而不广、生而奇特、生而别样等现象。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对课堂偏差生成进行思考和剖析,定能找到恰当、符合学情的相应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偏差生成;灵动课堂;对策;智慧引领    由于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得语文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更重要。教师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驾驭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教师以此和学生进行语言的讨论或争鸣,更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该如何有效倾听呢?    一、尊重——学会人文性地倾听    
作为一家为学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机构,很多人惊诧:格局生涯在哪里办公?答案是:在云端办公。格局生涯曾在工体和望京设立了两个办公室,完工后却没有员工愿意坐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员工各自在家里办公,开早会用YY,讨论事情用QQ,发照片在微信群。虽然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办公室”,员工效率却很高,公司成长速度很快。也许这才是真正的O2O,员工在哪,就可以在哪里落地办公。  跟随企业导师打开思维和视野  在
基于多年识字教学的实践经验与教学方法的反思,尝试游戏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索。我们提出的游戏识字是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促使低年级学生自发性地产生积极的、愉悦的和浓厚兴趣的状态,为实现“识字教学”的目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而采用的“识字”活动方式方法。我们的意图是,把游戏与识字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合理转化,使施教的过程转变为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识字
摘 要:笔者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和北碚区部分小学为例,通过对部分科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了《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评价了其适应性水平,并联系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课程标准;科学;适应性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课程改革追求一种和谐、均衡、更具浓厚人文关怀的新境界,体现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一种新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