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陌生”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有人问我,评委喜欢什么样的作品。评委其实也有很多地方跟大家样,共同的特点之就是“喜新厌旧”,喜欢具有新鲜感的,能够让人眼前亮的作品。换句话说,也就是觉得陌生的作品。陌生——因为不熟悉,所以让人觉得新鲜。而陌生感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因为难得见,所以产生了陌生感。这是指场景本身难以见到,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场景大多数人没办法亲临现场,而此时能够看见并拍摄下来的人就占有绝对优势了。倒退二十年前,如果当时有人有幸去了元阳梯田,恰好有机会赶上非常好的光线,又懂摄影,又有一台好相机在手,拍摄出来的作品肯定能够获大奖。为什么呢?因为评委们觉得新鲜,没见过。这种照片在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很吃香。但是由于时代在进步,现代各种资讯、交通的发达和数码相机的普及,这种难得见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这种作品现在依然常常充斥在各类赛场上,但是评委们见得多了,便也不觉得新鲜了,所以获奖的可能性变得极小。
  例如图1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就是陌生的事物,因为很少有人看到过这么密集、如此壮观的飞鸟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并且还是在近处有黄土地、远处有雪山的大自然中,黄土地上恰好又有些白色的小石块儿与飞鸟与之呼应,所以构成了一个非常难得见的场景,碰巧被我遇见并记录下来了。
  第二个层次是指能够把看似普通的场景通过摄影语言的运用表现出新意来,让人感觉新鲜,难以见到。这就需要摄影师有创新性,能够发现别人没有看出来的,隐藏在景物中的审美形式。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你能看出来图2是座普通的雪山吗?有次在冬天的坝上,大雪过后的早晨,草原和山丘都因覆盖着白雪,一片白茫茫,景色显得有些单调,可是我偏偏选择了这单调无趣的雪山作为拍摄对象,因为我发现山丘上方有朵云,正向着太阳的方向移动,于是我进行了如下选择:首先选择长焦镜头是为了拉近朝阳照射下的云,使它显得突出,拍摄时机选择云遮住朝阳之时,曝光选择比天空灰值还要低三级的曝光量,其结果是整个画面严重曝光不足,白雪不见了,山丘和草原都变成为浓重的黑色块,而那朵云却显得生气勃勃又鲜亮明丽。如此选择的目的就是使相机不能忠实地复制眼前的景物,而这种对大自然的歪曲恰恰是按照我的审美追求有意识进行的。
  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难达到的。哲人尼采曾经说过:伟大的风景是为渺小的艺术家预备的。我非常认同尼采的这句话,但是我认为,在面对伟大的风景,尤其是大家熟悉的伟大的风景时,仍然能够通过拍摄手法把它改造成让大家觉得陌生的、具有新的审美形式的风景,能做到这点的艺术家才不是渺小的艺术家。
  故宫的角楼宏伟瑰丽,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而且不用花钱隔着筒子河在马路边就能拍,所以也是北京的摄影人最热衷拍摄的一处风景之一。拍摄角楼的作品很多,绝大部分表现的都是角楼的宏伟瑰丽,大同小异,难以给人留下独特的印象。而我在拍摄(图3)的时候,发现筒子河边的柳树与河对岸的角楼形成
  种陌生的视觉组合。我连忙换上长焦镜头,采用剪影的形式,将柳枝和角楼压缩在同一个平面上,强化了线与块的奇特的审美结构,使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角楼风景变成陌生的、独特的风景。
  一幅好的作品,首先定要在技术上严谨、在构图上讲究。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去尝试创新,拍出令人“陌生”的作品(图4)。通过捕捉有形的视觉元素,去营造无形的画面意境,并能使观者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当然,创新可能要付出代价,但只有敢于犯错误才能寻找到对艺术新的认识和新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进而形成带有自己鲜明符号的风格,更多获奖的机会自然也就随之而来了。
其他文献
曾几何时,手机的拍照功能还只是个摆设,成像素质不用说专业摄影师看不上,就是一般的手机消费者也多半不大理会,偶尔照两张权当解闷玩儿。生活总在飞速变化中,转眼间8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已经上市,像质的大幅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甚至职业摄影师都拿起了手机去拍摄,在很多场合举着手机照相的人已经不比拿相机的少了。使用手机拍照的方便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只要使用得当手机也能拍出专业水准的作品,这里我们请三位比较有代表
一年前的春季,仲元与本社的诸位编辑商议向读者介绍风光摄影作品的事情,我们当时将其定义为“新经典风光”,第七期发表之后又在北京的大众影廊办了一个展览。在展览开幕的时候,有人问我“何为新经典风光”?答曰:经典是传统,是规矩,是传承,而新经典就一定是在规矩之上有了新意,新就是新形式,就是新式样,一定还融入了新的技法。这样的作品就可以给人以新的感受,适合于新时代摄影观众的审美需求。这种风光摄影作品不一定是
四位“巨人”聚在一起,大概只有在开会时才能出现,通常是在大会堂里。而这幅作品上四位领导人满面春风,气氛祥和,所处的环境也比较独特。摄影师抓拍得也恰到好处,不仅四人的表情雍容自然,而且构图庄重而不呆板、饱满而不拥塞,是一幅各方面都恰到好处的伟人合影。看着这幅照片,人们很难想象,此后的不长时间里,这几位领导人的境遇却截然不同:两年后,刘少奇就被打成“叛徒、工贼、内奸……”,根本没机会出现在公众面前,最
目前,反折式三脚架在市场上逐渐流行,其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为了“便携”。比如传统的标准三脚架不能放进行李箱的,现在可以了;以前挂在背包外“头重脚轻”地晃来晃去,现在则重心降低,非常平稳。好处多,自然会大受欢迎。不过,各品牌先前推出的反折三脚架多定位在中高端,材料以碳纤维为主,不仅脚管粗大,价格也不低,主要消费群体是摄影师和高级摄影爱好者,而广大入门乃至家庭用户想花较小的代价享受到这一便利则无可选择。
试用富士REAL 3D W1立体数码相机    将Photoshop的一些功能融入数码相机中是当前的一个趋势,不过数码相机能够拍摄立体照片却只有富士REAL 3D W1。    说起立体相机,许多资深的摄影爱好者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早在胶片时代,立体照相机的种类已经非常多了。立体相机主要是利用人眼左右视差的视觉原理来获取三维信息,比如上海海鸥就曾推出过集5只镜头于一身的3D-120相机,国外的立体
佳能  普及的专业相机  评测    2008年初,佳能推出新一代全能普及型EOS 450D数码单反相机,拥有1220万有效像素,采用DIGIC III数字影像处理器,连拍速度达到约3.5张/秒。相机配备了新的9点自动对焦系统、3.0英寸宽视角LCD液晶监视器以及EOS综合除尘系统。在外形设计上,EOS 450D延续了小型化的特点,机身轻巧便携,的确是摄影爱好者不错的选择。    综合完善的高品质
在野外摄影创作中,要想获得优质的图片,脚架是必需的设备,但是沉重的行囊却让摄影人对沉重的三角架心有余悸,每次出门之前常常难以取舍,总想找到比较轻便的设备。  琳琅满目的户外用品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登山杖就是其中之一,重量只有二三百克,却能够有效地减轻运动者的负担。凭借这一优点,登山杖便成了各地登山爱好者的常见装备。布来亚克(BLACKYAK)登山杖更为摄影人着想,进一步完善登山杖的功能,将其顶部巧
他是鲁迅之子  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秉承了父亲“不做空头文学家”的教诲将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生    《镜匣人间》将周海婴的摄影人生与摄影作品从尘封的记忆中开启。他用相机记录了他所经历的人生,留下了一段远离我们年代的记忆,具有社会的、人文的、历史的研究意义,这些珍贵的图像所体现的敏感与活力,以一种极强的冲击力令人惊讶。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多数摄影家的作品都为镜花水月,罩上一层唯美
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然识得其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  编辑手记 5月,已故美国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与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的51幅原作亮相CBD蓝堡国际中心的影天国际艺廊,立即受到北京广大影迷的追捧,有30余幅作品被认购,其中韦斯顿平均价格5万元人民币的作品已有6张被订购,而2800元一张的亚当斯作品已卖出了30余张。  为什么韦斯顿的
在海的一方,生活着以海为生的人们,他们传承大海的性格,用勤劳、勇敢、坚韧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以海为生的劳作是孤独而艰辛的,然而收获却又是喧闹和幸福的。当千百条渔船乘着黎明,从大海的四面八方汇集到渔港来的时候,更多的人和车辆也从城市的大街小巷流向这里。到了渔船和车辆、渔民和商贩交融在一起的时候,犹如一幅多彩动人的丰收画卷。各式各样的海产品一筐又一筐不断地从船上流转下来,被无处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