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尊之心走向自尊之行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幼稚期到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表现欲、成功欲十分明显,特别是在众人面前,自尊心尤为强烈,总是避免失败、期待成功。如何保护自尊心,确实是一个敏感区。在这一问题上如果处理得好,因势利导,德育工作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所谓“自尊心”,就是要求自我尊重和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需要,讲通俗一点,就是“面子”、“名誉”、“荣誉”之心。一个学生对自尊心内涵的理解之宽与窄,正与误,对自尊心需要的要求之强与弱,深与浅,是他是否要求进步,是否奋发向上,是否认真学习的主要动机。以转变学生思想为神圣职责的学校德育工作者,绝不可以置科学规律于脑后而只凭主观愿望开展工作。
   有的班主任有一股把工作搞好的热情,有一个恨铁不成钢的良好愿望,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可就是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其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其中,忽视了学生的自尊心的作用,不注重多给学生一点“面子”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有的老师似乎也懂得要给学生一点“面子”,但在学生跟自己“顶牛”的时候,又觉得还是自己的“面子”更重要,说什么“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就没有老师的面子”,因此,就一定要把学生“将”得“无路可走”、“无地自容”。殊不知,这样一来,你在学生面前的威信才是真正下降了,学生对你的态度,也许永远都是“含恨在心”、“敬而远之”了。须知,教师的“面子”,决不在于跟学生争“一口气”而在于对学生的宽宏大量和教育有方。
   二、疏导学生错误的自尊心
   由于学生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也不可能十分正确和客观,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不够健全和成熟,因此,他们对自尊心的认识和要求,有时候会出现极为复杂的状况,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正确对待,认真分析,不同处理。我们主张多给学生一点“面子”,但并不是学生要多少“面子”就给多少“面子”,要什么“面子”就给什么“面子”,也不是有的学生不要“面子”我们就不给“面子”。
   有的学生划不清虚荣心与自尊心的界限,或者为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而弄虚作假,或者为取得荣誉而虚报情况贪他人之功据为己有,或者为避免批评而文过饰非甚至嫁祸于人,或者根本不接受批评教育,等等。这是自尊心的“过火”。对此,教师还是要肯定其积极的方面,但是,更要认真细致地剖析其错误的主要方面,使其与之划清界限,正确对待荣誉,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该批评教育还是要批评教育,当然,还要讲究方法。
   有的学生把自尊心理解为长相漂亮、衣着时髦、用钱大方、哥儿们多、敢于违纪、结伙打架、顶撞老师等等。这是自尊心的变态或歪曲。对此,教师要耐心地进行说理教育,使之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摒弃错误观点。
   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自尊心似乎十分微弱,没有上进心,没有荣誉感,灰心丧气,这是自尊心的失落。对此,教师应该满腔热情,循循善诱,对症下药,重新点燃他们心中的自尊心之火。
   三、引导学生正确的自尊心
   帮助学生克服了自尊心的种种极端之后,要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自尊心,就要把满足学生的自尊心需要与对他们思想上、学习上的具体要求、帮助巧妙地结合起来。
   对自尊心强弱不同者,应分别施以不同的批评方式批评态度。一般而言,就是要注意场合,注意分寸,注意调查研究,不要让学生下不了台。能不点名批评时尽量不点名批评,能个别批评时尽量个别批评。不要听到风就是雨,要了解清楚之后才批评教育。至于对学生的体罚,把学生赶出课堂,那就更不应该了。
   有一次,某老师在某班的第一堂课上说了一句气话:“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没遇过这么乱七八糟的班!”结果激怒了全班的同学。几乎整整半年,该老师在这个班都上不好课。后来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才改变了这种紧张状况。其实,这句话是该老师的口头禅。又如,某某老师喜欢背后议论某某学生是高才生,某某学生是低能生,后来这些议论不知怎样传出去了,这些学生对这个教师讲课就不感兴趣了。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高中阶段是恋爱高发期,尤其是高三,多了一层世纪末的疯狂,还有舒缓紧张压力的心理需求,心理生理多重需求的促进下,使得高三恋爱成为一种时髦的趋势。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难度在于管的尺度不容易把握。管得过严,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适得其反;管得宽松了,学生毫无敬畏之心,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出轨翻车,不可收拾,或者触犯校规,遭到惩处,从此一蹶不振破罐破摔的也是大有前车之鉴的。所以,要进行高三情感问题的管理,应遵循几
地理考察是以地理环境为对象的实地调查和观测。通过地理考察,可以了解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地理课堂中,因受到教学条件、经费、师资、教学安全等方面的限制,地理考察学习很难开展,尤其应试教育的需要,学校及教师个人都会把绝大部分的精力
摘 要:近些年来,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已经成为信访队伍中的主流,做好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信访工作已经成为维护油田整体稳定的关键问题。如何做好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信访接待工作呢?作为油田行业从事信访工作多年的工作者,笔者将从实际工作的感受中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信访工作  1 “打铁需要自身硬”  只有认真学习领会、融会贯通各级组织下发的与信访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才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和知识迅速发展的时期,课外阅读对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使之养成习惯,任重而道远。  一、以点带面,树立榜样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生活经验尚浅的小学生,还没能体会。怎样让学生真切认识到阅读带来的帮助呢?根据小学生认识、接受事物以形象为主的特点,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上,
当前,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新型的、生动实际和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其实践性、探索性、创新性、复杂性和综合性与一般中小学学科教学模式有显著区别,要求更高。  一、营造创造氛围 激发创造欲望  1. 从物质环境来看,教师要给孩子一个自主活动空间,激发他们发现和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使科学教育活动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  2. 从精神环境来看,营造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师游戏幼儿”的情况,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真正体现游戏的本质,真正实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一、尊重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在自主游戏中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  1. 创设游戏环境, 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游戏环境是儿童开展游戏的基本条件,为儿童创设的环境,应包含游戏的空间充足、开放的游戏区域多样、提供游戏的各种材料丰富,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