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不仅是党交给思政课教师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更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文章通过倡导人格正、理论正、情怀正、思维正的教育铸魂育人,强调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并在教师引领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此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基金项目】
:
福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中学)“数据支持的中学教师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JKXB20-13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不仅是党交给思政课教师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更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文章通过倡导人格正、理论正、情怀正、思维正的教育铸魂育人,强调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并在教师引领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此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使其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阐述了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迫切要求,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与任务。
教学评一体化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一体化指向有效教学,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和评有机整合。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理论性强,学生参与度低,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构建。
借力《娱乐至死》作者的理性思考,对快乐学习提出三点反思:一是过于关注学习手段,淡化了对学习本质的思考;二是过于强调感官体验,忽略了内心思考;三是过于强化学习者的满意度,弱化了学习者的精神发育。这正是快乐学习作为教育理想容易被接受而作为教学现实被拒之门外的重要原因。
专题复习是提升中考备考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大单元教学视野,设计《道德与法治》中考专题复习,探索“核心概念统领、思维导图连结、任务情境驱动、问题集群串联”的复习策略,引领学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培养高阶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迫切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而项目化学习正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生动实践。本文基于教学研究实践活动,提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让项目化学习真实发生”这一问题,探索课堂微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提炼与阐述,思考项目化学习对促发深度探究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与价值。
在对话式教学中,追问是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适时的追问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生成丰富的动态资源。本文通过三个有价值的对话教学追问片段,呈现“意料之外”“意料之内”“不知所措”三种类型的追问之策及其价值引领,成就真实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