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增效活性的分子机制探讨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氟康唑增效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提取16株白念珠菌酵母相总RNA,采用RT-PCR方法比较汉防己甲素作用前及作用24 h后白念珠菌药物外排泵基因MDR1、FLU1、CDR1、CDR2在氟康唑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汉防己甲素作用前,MDR1、FLU1、CDR1、CDR2表达水平在氟康唑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防己甲素作用24h后,与作用前相比,MDR1在氟康唑耐药株中、FLU1在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中、CDR1和CDR2在氟康唑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防已甲素在体外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活性增效作用的分子机制与抑制药物外排泵基因MDR1、FLU1、CDR1、CDR2的表达均有关。

其他文献
患者女,38岁,多饮多尿16年,全身起疹12年,溢乳6年,于2007年2月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990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多尿(每日尿量>4000 mL),伴间断头痛及毛发稀疏。
期刊
颧部褐青色痣(nevus fusco-ceruleus zygomaticus.NFZ)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本病97%为女性,雌、雄及孕激素在NFZ发病中是否起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我们拟通过对NFZ患者和正常人群性激素水平比较,以及对颧部褐青色痣及蓝痣组织中性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研究,探讨性激素及性激素受体在颧部褐青色痣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进一步阐明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预防、治疗
期刊
目的 报告一例斑驳病家系,运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先证者进行实时在体组织学检查和诊断,并检测该家系患者c-kit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应用Vivascope 1500TM皮肤在体共聚焦成像系统对患者皮损进行扫描成像和诊断.采集患者及表型正常者静脉血,提取其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kit基因编码区21对外显子,DNA直接测序,确定点突变的位点.结果 患者白斑处共聚焦激光扫描成像结果显示基底
目的 探讨外用糖皮质激素的过敏情况.方法 选择适宜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疗效欠佳的患者1822例,按照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的规定做糖皮质激素皮肤斑贴试验.结果 1822例患者中,78例斑贴试验阳性,占4.28%;其中男33例,女45例;取掉斑试物后96~168h判读结果阳性33例,占42.31%;氢化可的松丁酸酯(阳性28例)、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阳性25例)、醋酸曲安奈德(阳性17例)等发生过敏较多
现代工业给人类带来了进步与发展,但由此产生的废物也使人类付出健康代价.以二(噁)英为代表的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其对皮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氯痤疮。
期刊
患者女,45岁,因视物成双1天首诊人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向左看时视物成双,伴头晕,无视物模糊,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走路不稳,无头重脚轻,无头痛,无耳鸣耳聋及听力下降,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1个月前全身出现散在红色多形性皮疹,微痒,曾就诊于外院皮肤科,应用抗组胺药治疗无效。
期刊
新年的钟声再次响起,它象鼓点声声催人奋进,又给人无限遐想与希望.感谢读者、作者及审稿专家对本刊的厚爱与支持,期待你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更欢迎新朋友的加入。
期刊
期刊
银屑病治疗方法甚多,其中选择中医药治疗者十分普遍,有关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取得满意效果的临床报道不少,然而也有部分患者因使用中药而致病情加重或演变,对此我们进行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期刊
本研究通过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PBMC中IL-4、IL-4R、STAT6、GATA3、MBD2的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SLE患者Th2细胞异常活化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