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糖皮质激素接触过敏78例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z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用糖皮质激素的过敏情况.方法 选择适宜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疗效欠佳的患者1822例,按照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的规定做糖皮质激素皮肤斑贴试验.结果 1822例患者中,78例斑贴试验阳性,占4.28%;其中男33例,女45例;取掉斑试物后96~168h判读结果阳性33例,占42.31%;氢化可的松丁酸酯(阳性28例)、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阳性25例)、醋酸曲安奈德(阳性17例)等发生过敏较多.74例被检阳性糖皮质激素与临床使用的药物存在关联.结论 外用糖皮质激素接触过敏并不罕见,在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肤炎症时,宜注意糖皮质激素过敏问题。

其他文献
UVA和UVB均能引起光变态反应[1-2].为证实紫外线与多形性日光疹(PMLE)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我们测定了PMLE患者UVA、UVB的最小红斑量(MED)。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SLE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 对53例儿童SL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SLE患者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男女比例为1:9.6.年龄7~14岁,中位数为12岁.首发症状以皮疹最为常见,占41.51%;其次为发热占20.75%;关节痛占20.75%.系统损害中最常受累的是血液系统,占84.90%;肾脏占60.38%,神经系统也易受累,占18.87%.血液、肾、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
患者男,54岁,右侧臀部红斑伴瘙痒半年,皮损逐渐扩大,出现脱屑.体检见右侧臀部红色斑片,覆散在鳞屑,边界清楚,边缘略高于皮面,鳞屑明显.真菌学检查:取皮屑行10%KOH直接镜检,见带有折光性的透明菌丝.皮屑真菌培养,培养物在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绒毛状,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培养产红色色素,中央有紫红色色素颗粒形成;②小培养见梨形或棒状小分生孢子,圆
期刊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产生多种针对细胞核结构和组分的自身抗体,包括DNA、组蛋白和核小体等的自身抗体,引起组织和器官损伤.目前临床实验室诊断SLE的抗体主要有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和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
期刊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表皮和真皮有炎症细胞浸润,同时伴有真皮血管增生.国外报道银屑病的发病率为2%~3%[1],国内1984年报道发病率为0.123%[2].近年来很多研究已证实,银屑病属于心身性皮肤病范畴。
期刊
患者女,38岁,多饮多尿16年,全身起疹12年,溢乳6年,于2007年2月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990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多尿(每日尿量>4000 mL),伴间断头痛及毛发稀疏。
期刊
颧部褐青色痣(nevus fusco-ceruleus zygomaticus.NFZ)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本病97%为女性,雌、雄及孕激素在NFZ发病中是否起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我们拟通过对NFZ患者和正常人群性激素水平比较,以及对颧部褐青色痣及蓝痣组织中性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研究,探讨性激素及性激素受体在颧部褐青色痣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进一步阐明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预防、治疗
期刊
目的 报告一例斑驳病家系,运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先证者进行实时在体组织学检查和诊断,并检测该家系患者c-kit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应用Vivascope 1500TM皮肤在体共聚焦成像系统对患者皮损进行扫描成像和诊断.采集患者及表型正常者静脉血,提取其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kit基因编码区21对外显子,DNA直接测序,确定点突变的位点.结果 患者白斑处共聚焦激光扫描成像结果显示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