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问”中成长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oi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不一定有创新,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新.教师要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怎样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入手,质疑问题入手等.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培养问题意识
  作者简介:陈爱君(1974-),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刘焕序(1970-),男,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不会提问怎么能有创造,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乐问、会问、善问,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问问题的学生少了,问的问题层次潜了,而只是善于听讲、不善于提问的所谓的“好学生”却多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状呢?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变化是导致这种情况形成之一.
  “乳臭未干”的孩子最善于提问,在他们的眼里世界充满了好奇!通过观察,在头脑中形成了无数的问号需要大人帮助解答.尤其是那些好动的孩子提的问题有些让人啼笑皆非!总之天真的孩子是敢问、好问、乐问,只是不会善问.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变话,孩子们的问题少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如:问问题多了,周围的同学的耻笑和异样的眼神使问者望而却步.一个简单的问题,使被问者不愿意回答,甚至“恼羞成怒”后进行挖苦和讽刺.日积月累,一百次的表扬不一定树立善问的信心,但是一次不经意的批评却能毁灭问者求知的心灯.
  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的理念是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二.
  传统的教学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上课的时候都希望尽快把课本内容讲完,以便可以抓紧时间进行练习巩固,或者在下节课来一次小测,有时间的话最好多上几节习题课,让学生多接触各类题型——等等题海战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被动的学习.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提问的机会.课堂中只是忙于跟着老师跑而缺少自主學习的过程.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问”中成长?
  1首先是教师观念的改变
  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学习之旅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跋涉,并经常使学习内容与答案保持若明若暗的距离,让学生动一动、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并尝到果子的滋味.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老师宝座让给学生,我们大多数教师都害怕让学生讲题,生怕学生浪费时间.教师都喜欢回答问题侃侃而谈,头头是道的学生,可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回答不到点子上,耽误了时间,耽误了课堂进度,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自己讲,一边讲解、一边画图,讲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呢?只有几个爱学习的强打精神跟着听,很多学生昏昏欲睡,即使没有睡觉,脑子也早已不思考了,也就愣愣地坐在那里等着下课.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都是教师观念没有及时的转变而造成的.其实,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出错,任何人都不是一开始就会的,都是从头一点一点提高的.我们老师讲的熟练是因为我们锻炼了若干年的结果,如果也经常给学生机会,学生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这样必能激发全班同学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提问,更要善于设问.教师在教学导入中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究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促使学生独立地思考,产生合作交流与探究的欲望的能力.如讲《压力压强》这节内容时,就完全可以用设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学习情境与学生的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问题情境,很好地引入新课.如: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小孩在冰面玩耍时冰面破裂十分危险,这时一名警察看到了,马上跑到岸边,然后爬到破冰处将孩子拉回岸边.老师可以先后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警察叔叔为什么要爬过去,跑过去救人不是更快吗?“跑过去”与“爬过去”有什么不同呢?”促使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产生合作交流与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并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视给每个教学环节留着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
  3积极创设让学生敢提问题的氛围
  物理课堂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活动、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习物理,体验和理解物理,感受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同时可多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深入到主动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变阻器》一节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选实验器材,自制简易台灯,学生在亲自操作、思索、体验中产生疑问:为什么滑动变阻器的制作要靠改变长度来改变电阻?为什么不选择改变材料或改变横截面来改变电阻呢?学生在认知与操作的矛盾中产生疑问,激发学生不断的思索,从而顺利的解决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使用原理这些知识点.通过自制实验器材培养学生动手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做,在“做”中产生疑问,较轻松自然地解决的课堂中的重难点.在整个实验探究中充分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可以做一个“铁锁碰鼻子”的演示:一只手将铁锁吊在半空中,让铁锁能刚好接触到一个同学的鼻子,然后释放铁锁,铁锁摆过去,又摆回朝该同学打来时,教室里发出了惊叫声,学生也为该同学捏了一把汗,不知该同学能否避免这一“劫难”,但事实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已被唤醒,情不自禁地提出问题并思考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验和实践的氛围中中才能提出跟有效的问题.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深化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问、会观察、会“异想天开”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没有“观察、实验、异想”,就不会有“天开”.无数的人都见过“烧开的水壶上壶盖会跳动”,但为什么没有人像瓦特那样提问:“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问题意识,驱使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将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推进工业文明.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用观察的眼光看待世界,以为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5要有效适宜评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乐问
  孔子要求学生“每事问”,并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和发现.积极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捕捉“问的契机”,不但敢问、会问、乐问、而且善问.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中的及时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自信心的一种肯定.
  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答错了可以重答,回答不完整可以补充,对学生的回答应该鼓励,千万不要批评指责,因为哪怕是教师不经意的话语,也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心中留下烙印而记恨终身.所以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自信心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教师对学生一句简短的激励、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鼓足其提问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激活其创造潜能.
  总之,“有问题,才会有思维;有问题,才会有创新”.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探索新途径、新视角的创造性.在问题中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春海.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8).
  [2]朱长华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5(4).
  [3]郝贵有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环节[J].科技资讯,2006,(2).
  [4]李岸莉.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性别因素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6).
  [5]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07,(12).
其他文献
摘 要:写作是整个高中阶段重要的考察项目,高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组织学生英语写作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水平 写作基本功训练 文章体裁    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听、说、读”的综合反映,最能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高中阶段,,有不少学生觉得用英语写作很难,不知从何练起。从教学实践发现,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基
摘 要:教师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从事师范院校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阐述如何创新创新教师培养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呼唤新的劳动素质,对学校劳动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实现劳动教育新的超越。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超越劳动精神和劳动技术的分离、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分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分离,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育并举”;人工智能;劳动素质;劳动精神;
摘要:要学好物理,方法至关重要,若能掌握好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注重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积累解题技巧,将对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乃至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学习物理;方法;技巧  作者简介:姚良炬(1961-),男,河南固始,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级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及教育实践研究.  要学好物理,方法至关重要,若能掌握好
初髙中“三三制”的传统学制下,初中优秀学生三年吃不饱,高中学生又吃不了.针对这一顽疾,我校高中正式参加了受国家委托清华大学举办的“CAP”大学先修课程,学生学习完成相关
摘要: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若没有一系列的物理概念作基础,就无法形成物理学体系.但在学习中,有部分同学对初中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出现了偏差,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物理概念的的思维,导致在学习物理时遇到概念不清等问题,因此,正确认识物理概念非常重要,能有效减少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物理概念;物理意义;本质属性;物理现象;物理定义  作者简介:李源贵(1986
校长能否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对于一位新校长来说,如何寻找到自我管理的切入点更是非常关键。笔者认为,基于“走出成长舒适区”的思考可能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2017年7月,我从一所学校的副校长调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锦绣小学担任校长。面对区委区政府以及区教育局的巨大期待,面对学校师资与生源、硬件与软件的薄弱基础,我陷入了久久的思考与深深的焦虑。于是,我
期刊
摘要:本文对职初、稳定成长期和专家型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了使用《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情况调研,结果显示一线教师普遍对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部分关注度高,同时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需求存在差异性.针对这些差异性,作者尝试提出了“塔式结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系列”的设想,并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关键词: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塔式结构  基金项目:2
摘要:试卷的讲评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些教师为了走捷径,在讲評试卷时只是按顺序将答案一一公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本文从考试的目的入手,介绍了多种有效的评讲物理试卷的模式,同时对各种评讲模式所能达到的效果作了一一说明.  关键词:考试目的;评讲模式;注意点;教学相长  作者简介:江宁(1970-),男,江苏南通,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实验教学”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逐渐显露出它的弊端,这种教学模式不能独立承担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势在必行.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受央视的一个科普栏目的启发,提出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构想.  关键词: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传统课堂  1 前言  国内首档大型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于2016年7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