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蒙古族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vent_chri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中国蒙古族人群中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相关的等位基因CCR5-Δ32、CCR2b-64I和SDF1-3′A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方法 随机采集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或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电泳分析,计算各个突变基因的频率;并对其群体分布、性别分布和三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与其他已报道的种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为CCR5-Δ32 1.1%、CCR2b-64I 24.8%、SDF1-3′A 22.0%.三种突变等位基因群体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CCR2b-64I突变频率在性别上的分布有明显差异(P<0.1),女性的分布频率高于男性,而其他两个等位基因在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任何两个基因之间也未发现有相关性.结论 同美国白种人群相比,中国蒙古族CCR2b-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比较高,与汉族人群的接近,而CCR5-Δ32突变频率比美国白人低,而比汉族人群的高,有关机制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其他文献
运用职称晋升这一杠杆,在职称晋升中加强业务能力考核,综合考核其专业基础理论,模拟急会诊、临床查房、回签专家提问、实际操作、病历评估等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指标,打破了论资排辈,体现了唯才是举,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