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与非肺气肿气体滞留的CT定量表现和肺功能改变

来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aixiaoaixiao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区分气肿性和非气肿性总气体滞留,来确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中广泛应用的CT表现类型。通过临床数据对气肿性气体滞留进行预测与分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了202例符合条件病人(男159例,女43例,年龄41~85岁,平均70岁)。病人肺功能及CT数据由呼吸科和放射科医师提供。在吸气末和呼气末时进行非对比增强胸部CT扫描,并定量分析。CT参数设置为:120 k V,200 m As,旋转时间0.5 s,螺距1.1,层厚0.75 mm,重建核b31f和b70f。通过吸气和呼气CT密度阈值差获得气体滞留(CT衰减值<-950 HU的百分比面积和CT衰减值<-856 HU的百分比面积)并与配准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基于人体测量学和功能数据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并根据CT评估的肺气肿对总气体滞留的相对作用对COPD病人进行分类。结果通过吸气和呼气CT密度阈值差得到的气体滞留与经配准分析得到的气体滞留高度相关(r=0.99)。病人根据CT表现类型分为4组:弥漫性气肿性气体潴留、弥漫性功能性气体潴留、重度混合性和轻度混合性。预测模型包括1 s用力呼气量/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一氧化碳扩散量百分比、体质量指数作为CT肺气肿的回归因子,根据其程度对病人进行分类可以达到81%的总体准确度。结论 CT吸气和呼气密度阈值差能够准确确定由吸气和呼气配准CT扫描得到的气肿性和非气肿性气体滞留的相对作用,且通过肺功能数据和身体质量指数可准确预测适用于临床目的的肺气肿CT范围。
其他文献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是指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
热流探测技术的应用对研究海洋地壳活动规律、防灾减灾与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探测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海底热流原位探测技术作了全面的介绍,分析了温度梯度与热导率原位、快速
大气校正是水色遥感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文中概括总结了对于一类水体、二类水体的大气校正以及在每类水体中对气溶胶单散射、复散射两种情况下的大气校正方法,列出了比较实用的计算流程。
目的:通过对宫颈leep术在宫颈疾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探讨宫颈leep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
根据以往的工作积累,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在海洋技术中得到应用的几种数学变换,包括基于Fourier变换的频谱分析、波浪分离、相关分析及定义的Hartley实现。连续Morlet小波变换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