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探讨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问题,希望能对英语教学者及学习者有一些启迪。
  关键词:最优化;英语教学;师生互动
  
  巴班斯基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就达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心理的、控制的三方面因素统一,要求在确定教学的目标、任务、过程、方法时,要从全面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发挥语言的社会因素,确定英语教学的目标与技能,实现最优化
  
  众所周知,英语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交际能力,以及完成教育、教养和发展的任务。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问题的争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局面。学生被动地接受,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这便是英语教学多年来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症结所在。对此,应如何对待这一问题呢?
  (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既教会学生语音、语调、单词和语法规则,又要训练学生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一味地灌输。因此,知识和能力都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足以产生最佳教学效果。
  (二)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多年来,英语教学的低效率正是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相互对立,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能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的掌握。一定的能力发展水平是知识掌握的前提条件。语言能力水平的高低,制约着知识掌握的速度和质量;另一方面,知识的掌握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探寻语言的心理因素,确定英语教学的过程,实现最优化
  
  英语教学即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认知与情感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手段,因此,正确处理认知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英语教学实现最优化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教学的认知过程及其教学意义
  教学的认知过程即指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个心理过程。在英语教学上,学生的认知过程表现为对单词、语法、语言习惯的掌握、理解和存储,以及对语言材料的分析、综合、加工和运用。学生个体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却取得不同的学习结果,这正是认知因素的影响。教师要使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快捷、有效,就需要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风格,对学生的语言加工过程给予恰当的指导,使教的活动适时、适量、适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教学的情感过程及其教学意义
  教学同样是一个情感过程,即师生对教学活动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和对教学活动的体验。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因素对教学过程起着重要影响。
  教师的情感体现为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等。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仅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而且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和学习态度。教师对学生信任、关怀和严格要求,有利于学生学习。课堂气氛是制约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教学,与学生合拍,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情感因素指人格因素和动机因素。对学习活动影响最为显著的人格因素有价值观、意志特征、理智特征。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会有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和明确的学习动机,学习起来有恒心、毅力。不同的情感因素在学习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结果。积极的情感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并积极参与语言活动,通过内化,最终实现迁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认知与情感相结合。
  
  三、利用语言教学的控制因素,确定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实现最优化
  
  (一)教学方法的制定必须符合教学目标与任务,必须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适应,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及情感因素,必须考虑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时限性等,这是英语教学控制因素的基本要求。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使用都源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都有其开创性和尚不完善之处。因此,英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定也要随着社会对不同程度英语人才的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方法由单一传授教学法向问题教学法的转变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是英语教学的低效率的症结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尝试解答或提出假设,并指导学生验证假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得准确的答案。问题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促进学生对一些定论或有争议的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等合作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
  (二)学习方法由被动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老师呈现的单词、句子、语法、语言习惯等内容,只需接受、存储,并加以内化,等待随时迁移。接受学习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掌握大量知识与信息,但这种方法不利于探究精神的培养。因此,学习方法应由被动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的转变是十分有益的。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发音、构词和语法规则及语言习惯,发现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发现语言材料中的情感,特征、意义或提出问题,经老师解疑而获得知识。探究学习有利于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保持好奇心;参与需要较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与具体的经验。
  总之,英语教学无论从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都体现了师生的双重主体性和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单纯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作用,或相反,都是片面的。在教的层面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看到“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又不能忽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既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又要看重学习的“结果”;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养成,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学的层面上,学生应在教师的情感影响下,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积极学习,勇于探究,多实践,学以致用。并将师生互动原则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达到实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著,张定璋译.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其他文献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医文化核心价值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她既有大众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技能,没有对这项技能的掌握,将会大大限制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发展.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习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期刊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教学训练活动[1]。美国教育学博士、微格训练
【摘 要】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得人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处于一种危机之中。巴里·康芒纳对美国环境危机的根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挖掘。康芒纳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并对传统的工业技术进行反思与批判。他认为人类应该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实现环境效益和经
和苏州市新苏师范附小陶校长交流时,我问她一个问题:如果抛开地域差别、学校实际情况等方面的差别,您觉得要当好一个校长,最要具备的是什么?
期刊
内容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我会学”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 学生的任务是学。所以,教师往往热衷于“满堂灌”,形成了一个“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
基于BB教学平台探索化学分析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化学分析分层次教学调研数据的指导下制定了多层次化学分析的教学大纲,建立了分层结构的BB教学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德育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教育改革之后,国家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注重课堂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能力,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