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前养一个孩子就是多一双筷子,现在养一个孩子要花掉半辈子的积蓄。”
“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开销已占我们夫妻俩工资的一半;上了幼儿园,每个月的学费和兴趣班的花费可能要花完我俩一个月的工资。”
说这些话的有年薪20万元、女儿1岁半的30岁职场妈妈;有零收入、女儿1岁4个月的全职妈妈,她们在讲述自己养育孩子的故事时,言语中有无奈、有不甘。
这些无奈的背后,是高昂的养育成本,是养育一个孩子所面临的各种困境。记者近期将视角聚焦在那些因养育难题而无奈选择做全职妈妈的母亲,倾听她们所遭遇的教与养、工作与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高强度重复劳作
失眠已成为常态
2020年年底上映的独白剧《听见她说·失眠人的梦》,在全职妈妈中得到了共鸣,因为刻画相对真实——她们或是同样受困于家庭,或是因难以平衡工作和家庭,面临是否辞职做全职妈妈的纠结。
高强度的重复劳作,职业生涯中断,缺少价值感,社交圈缩减带来的孤独,与社会脱节,家人的长期忽视……短片中的女主角被无止境的重复劳动一天天消磨,长期失眠。她也曾喜欢看书,喜欢交响乐,而现在她的世界里,都是徒劳的琐事,一遍遍地把丈夫扭成麻花的牙膏捋平,把厕纸对齐,擦拭孩子的玩具。
“我是在深夜看了这部片子,看的时候泪流满面,但必须收拾好心情,因为明天还要重复做今天做的事情。”来自北京市的33岁全职妈妈王晓说,真实的全职妈妈的生活其实更让人心累。
《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显示,中国年轻父母全职在家的比例逐渐上升,占比58.6%,其中“95后”全职妈妈占比已达到82%,她们更多集中在低线城市。60%的全职妈妈有副业梦,但只有35%的人付诸行动。
保姆+保洁+陪护+幼师+厨师,这是王晓给自己身份的总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王晓还要去做网课规划师、儿童心理师。
“这些身份是一个都市中合格的‘全职妈妈’所必备的。”王晓说,“但是全职妈妈的贡献却被人们严重低估了。”
“每天一睁开眼,就开始忙碌,两个孩子无休止地吵闹,一会儿打一会儿哭……原来带一个孩子时没觉得这么心累,现在不过多了一个,就完全受不了了,每天在叽叽喳喳中度过,我的脑袋都快崩了。”辞职做全职妈妈的第135天,也是北京市民杜宇(化名)连续失眠的第10天,她把原本和记者约好的视频采访改成了微信语音采访,原因是“懒得化妆,化妆也遮不住憔悴”。
持续睡眠不足和带娃的烦琐压得杜宇喘不过气来。“每天都有让我崩溃的瞬间,比如老大刚才又把厕所门反锁了,可是他人在外面,是怎么将门反鎖的?我研究了半天都没有打开门,顿时就来了怒火,抬手就打了他一巴掌,让他以后不要再动门了。”杜宇说,她最近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太压抑了,特别希望能有一天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哪怕去搬砖、扛水泥,只要能清静就好”。
结婚之前,杜宇的性格很开朗,和谁都能聊得来;结婚生了孩子以后,她辞职在家带孩子,和外面的人接触越来越少,她也越来越不敢说话,害怕和外面的人交流。
害怕和人交流的一个原因是,自己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一个带孩子的,给别人的感觉就是不挣钱。”杜宇说。
杜宇这样描述现在的状态——穿着随意,是一位很“土”的中年妇女,每天的时间都花在了孩子身上,没有精力让自己变漂亮了。
工作家庭难兼顾
职业生涯被中断
由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妈妈重返职场的原因中,有71.3%是因为“不想和社会脱节”,59.9%是因为“想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
但即使如此,每年还是有一大批职业女性辞掉工作做全职妈妈,她们回到家里,不是为了逃避职场压力,也不是为了休息享受。全职妈妈,可能是她们无可奈何的选择。
自媒体“一条”曾经对职场妈妈做过一次访问,被访者李鑫然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四线城市,怀孕前是一家500强企业地方分公司的金牌销售。
生娃后,她过上了连轴转的生活,白天上班,孩子由婆婆照看,自己上午、下午各抽出半小时回家哺乳,晚上再接婆婆的班。但是这样的生活令她非常疲惫,晚上带娃休息不好,睡眠不足,工作上难免有掉链子的时候,领导开始对她不满,经常性的请假缺席也让她失去了升职的机会。
而每当孩子生病或者有一点小磕碰,婆婆就会格外自责、情绪极度不稳定。这样的情形下,李鑫然不得不辞职带娃。
另一位全职妈妈朱园园说,两代人在育儿观念上会有冲突,但雇佣保姆和育儿嫂花费高昂,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当双方老人无法帮忙照顾孩子,必须有一个人全职在家的时候,往往都是女性做出“牺牲”。
来自北京市的全职妈妈金莉(化名)最怕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待着,她总会想“有一天女儿不再需要她时,她是谁”这个问题。
金莉做全职妈妈的原因是为了女儿的教育。“我加了一个‘牛娃群’,这个群里的牛娃,每一天、每一种课程,甚至每一个小时都被妈妈精心安排,看了人家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再想想自己每天加班到晚上十点,每天有半个小时跟女儿说说话已经不错了。”
彼时,金莉的丈夫在事业上也颇有起色,相比之下她的工资低,又经常加班。“如果必须有一个人放下工作主抓女儿的学习,只能是我。”金莉说,现在她正式加入“鸡娃妈妈”的行列,给女儿报了8个培训班,为了接送女儿上培训班,她把以前的高跟鞋全收起来了。
放弃自己的事业,全力托举女儿,金莉的内心是挣扎的,她最怕别人问:“你做全职妈妈是不是太浪费了?谁都能做,何必要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去做呢?”
“走一步算一步吧,哪个全职妈妈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金莉说。
无奈失去社交圈
“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开销已占我们夫妻俩工资的一半;上了幼儿园,每个月的学费和兴趣班的花费可能要花完我俩一个月的工资。”
说这些话的有年薪20万元、女儿1岁半的30岁职场妈妈;有零收入、女儿1岁4个月的全职妈妈,她们在讲述自己养育孩子的故事时,言语中有无奈、有不甘。
这些无奈的背后,是高昂的养育成本,是养育一个孩子所面临的各种困境。记者近期将视角聚焦在那些因养育难题而无奈选择做全职妈妈的母亲,倾听她们所遭遇的教与养、工作与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高强度重复劳作
失眠已成为常态
2020年年底上映的独白剧《听见她说·失眠人的梦》,在全职妈妈中得到了共鸣,因为刻画相对真实——她们或是同样受困于家庭,或是因难以平衡工作和家庭,面临是否辞职做全职妈妈的纠结。
高强度的重复劳作,职业生涯中断,缺少价值感,社交圈缩减带来的孤独,与社会脱节,家人的长期忽视……短片中的女主角被无止境的重复劳动一天天消磨,长期失眠。她也曾喜欢看书,喜欢交响乐,而现在她的世界里,都是徒劳的琐事,一遍遍地把丈夫扭成麻花的牙膏捋平,把厕纸对齐,擦拭孩子的玩具。
“我是在深夜看了这部片子,看的时候泪流满面,但必须收拾好心情,因为明天还要重复做今天做的事情。”来自北京市的33岁全职妈妈王晓说,真实的全职妈妈的生活其实更让人心累。
《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显示,中国年轻父母全职在家的比例逐渐上升,占比58.6%,其中“95后”全职妈妈占比已达到82%,她们更多集中在低线城市。60%的全职妈妈有副业梦,但只有35%的人付诸行动。
保姆+保洁+陪护+幼师+厨师,这是王晓给自己身份的总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王晓还要去做网课规划师、儿童心理师。
“这些身份是一个都市中合格的‘全职妈妈’所必备的。”王晓说,“但是全职妈妈的贡献却被人们严重低估了。”
“每天一睁开眼,就开始忙碌,两个孩子无休止地吵闹,一会儿打一会儿哭……原来带一个孩子时没觉得这么心累,现在不过多了一个,就完全受不了了,每天在叽叽喳喳中度过,我的脑袋都快崩了。”辞职做全职妈妈的第135天,也是北京市民杜宇(化名)连续失眠的第10天,她把原本和记者约好的视频采访改成了微信语音采访,原因是“懒得化妆,化妆也遮不住憔悴”。
持续睡眠不足和带娃的烦琐压得杜宇喘不过气来。“每天都有让我崩溃的瞬间,比如老大刚才又把厕所门反锁了,可是他人在外面,是怎么将门反鎖的?我研究了半天都没有打开门,顿时就来了怒火,抬手就打了他一巴掌,让他以后不要再动门了。”杜宇说,她最近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太压抑了,特别希望能有一天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哪怕去搬砖、扛水泥,只要能清静就好”。
结婚之前,杜宇的性格很开朗,和谁都能聊得来;结婚生了孩子以后,她辞职在家带孩子,和外面的人接触越来越少,她也越来越不敢说话,害怕和外面的人交流。
害怕和人交流的一个原因是,自己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一个带孩子的,给别人的感觉就是不挣钱。”杜宇说。
杜宇这样描述现在的状态——穿着随意,是一位很“土”的中年妇女,每天的时间都花在了孩子身上,没有精力让自己变漂亮了。
工作家庭难兼顾
职业生涯被中断
由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妈妈重返职场的原因中,有71.3%是因为“不想和社会脱节”,59.9%是因为“想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
但即使如此,每年还是有一大批职业女性辞掉工作做全职妈妈,她们回到家里,不是为了逃避职场压力,也不是为了休息享受。全职妈妈,可能是她们无可奈何的选择。
自媒体“一条”曾经对职场妈妈做过一次访问,被访者李鑫然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四线城市,怀孕前是一家500强企业地方分公司的金牌销售。
生娃后,她过上了连轴转的生活,白天上班,孩子由婆婆照看,自己上午、下午各抽出半小时回家哺乳,晚上再接婆婆的班。但是这样的生活令她非常疲惫,晚上带娃休息不好,睡眠不足,工作上难免有掉链子的时候,领导开始对她不满,经常性的请假缺席也让她失去了升职的机会。
而每当孩子生病或者有一点小磕碰,婆婆就会格外自责、情绪极度不稳定。这样的情形下,李鑫然不得不辞职带娃。
另一位全职妈妈朱园园说,两代人在育儿观念上会有冲突,但雇佣保姆和育儿嫂花费高昂,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当双方老人无法帮忙照顾孩子,必须有一个人全职在家的时候,往往都是女性做出“牺牲”。
来自北京市的全职妈妈金莉(化名)最怕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待着,她总会想“有一天女儿不再需要她时,她是谁”这个问题。
金莉做全职妈妈的原因是为了女儿的教育。“我加了一个‘牛娃群’,这个群里的牛娃,每一天、每一种课程,甚至每一个小时都被妈妈精心安排,看了人家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再想想自己每天加班到晚上十点,每天有半个小时跟女儿说说话已经不错了。”
彼时,金莉的丈夫在事业上也颇有起色,相比之下她的工资低,又经常加班。“如果必须有一个人放下工作主抓女儿的学习,只能是我。”金莉说,现在她正式加入“鸡娃妈妈”的行列,给女儿报了8个培训班,为了接送女儿上培训班,她把以前的高跟鞋全收起来了。
放弃自己的事业,全力托举女儿,金莉的内心是挣扎的,她最怕别人问:“你做全职妈妈是不是太浪费了?谁都能做,何必要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去做呢?”
“走一步算一步吧,哪个全职妈妈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金莉说。
无奈失去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