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要悦纳学生的“反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fj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是人类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得以高效实现的一个基础行为;是运用知识、体现理念、凝聚智慧、纵横信息的创造性活动;满足着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要,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成就了昨天,创造了今天,又规划着明天。课堂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是建构高质量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对于语文教学效益,犹如枕木之于绵绵铁轨,基石之于巍巍高楼。
  然而,今日的语文教学仍偏失于教师讲得太多,语文课堂尚难以摆脱“教”的过度强势和“学”的严重失落之状态,如此所作的教学设计往往成了教师单向的行为,而难以避免地会带着“授予”的浓重色彩。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际来,却又像教校。这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与学分离了……”(《教学做合一》)就当代教育而言,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既是机制定位,也是角色定位。学生的主体性在表现形式上虽不尽相同,但永远处在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教学设计也就不应该纯粹是教师单向的事儿,一样地体现着要有学生主体的参与。这除了教师在课前设计时须重视教学现场的“生成”,为“学”的“生成”预想而设计之外,还必须十分关注学生在教学现场所表现的“反设计”倾向,即学生学的思路不完全认同教师设计的思路。应当看到,这是一种好现象,反映了学生真正投入了自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不仅不该一律排斥,而且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以积极的姿态作有效适度的悦纳。这样看来,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当代已不再是师者的单向行为,它同样也体现着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教师自始至终要尊重学生基于自主学习所产生的“反设计”作因势利导。那么,学生的“反设计”一般会有哪些类型,教师又如何作因势利导,悦纳学生的“反设计”呢?
  一、应求解产生的“反设计”
  阅读理论认为:读物的意义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生成的。也就是说,对同一文本,不同读者的求解和生成的意义并不完全一样。教学《文言文二则》的《囊萤夜读》(统编本四下),有些学生怀疑萤火虫的光真能当灯用来夜读吗?尽管教师很容易以“这是传说的故事,只是说明了车胤学习条件艰苦,但仍然那么勤奋,我们应当感受的是他的这种品格”加以应对,但终究难以满足学生并不算错的好奇心。学生希望探究囊萤能否用来照明夜读这一点,当然是为了对课文的进一步求解,它与作为虚构故事来凸显车胤的生活条件艰苦、学习精神刻苦是可以融通接受的。事实上,对这一点也有人确实体验过。据《报刊文摘》(2020年7月3日)中《书之外》一文所述:清朝的康熙皇帝就做过这件事。他年少时也怀疑,便让人捕捉了几百只萤火虫,放在一个薄纱制的大囊中,夜晚用来照书。结果他发现,“囊萤”不可能“照书”,根本无法辨别笔画。他这才明白车胤刻苦勤学的精神应当学习,但书上的记载也不可照单全收。显然,让学生全面理解《囊萤夜读》的故事,并不排斥学生希望明白“囊萤”到底能否“夜读”这一疑惑。学生为“求解”而产生的“反设计”自然应当得到教师的重视,并纳入教学中让大家获得更全面的认知。
  二、因误解产生的“反设计”
  在课文阅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因对课文的误解而产生的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有所安排的内容和步骤。怎么办?能置之不理吗,不行;能简单指误吗?也不行。这就必须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去包容和消解学生的这种“反设计”。
  教学《牛郎织女》(统编本五上)一课时,就有学生提出“牛郎去仙女洗澡的地方看,还拿走她们穿的衣服……这样的行为我觉得不太好。牛郎用这样的手段去找对象,有点像流氓,是不是不太道德?”
  这可是个大问题,不是教师三言两语纠正一下就可以解释的。因为它关系到对牛郎人品的正确评价,也关系到对这一民间故事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根本问题。于是,教师就改变了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以这个问题为新抓手,让学生细读品评课文,展开了一场讨论:
  ——因为牛郎被哥哥嫂嫂赶出家门的借口是“你该成家立业了”。牛郎没有被困难压倒,凭着自己的艰苦努力,盖了草房,开了地种了庄稼,终于安了新家。现在已经“立业”了,他当然是要“成家”找个对象。这不过分,怎么会是“流氓”呢?
  ——牛郎的老婆在哪里?是老牛告诉他的。老牛会说话,好像通了仙气,能预知未来的一切,老老实实的牛郎自然就信了。他是照着老牛的话去做的,没有坏心思。
  ——牛郎不是去偷看仙女洗澡,更不是有意偷走仙女的衣服,是因为老牛告诉他穿“那件粉红色的纱衣”的仙女是你的妻子,“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当那位仙女寻找衣服时,他“从树林里走出来”,是“双手托着纱衣”还给她的。课文告诉我们的牛郎十分规矩,而且很老实,很有礼貌。
  ——牛郎和仙女很谈得来,他们都诉了各自的苦,所以就双方自愿结为夫妻了。这是难得的自由恋爱,是一个很美的故事。
  ——我还觉得这是个民间故事,是傳说,就一直这么讲下来的。
  ……
  由此可知,即使是学生错误的“反设计”,在教学中也有着可以深化解读的重要价值,就因为它产生于学生真实的自主学习过程之中,是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因曲解产生的“反设计”
  在课堂上学生的“反设计”当然不可能全是合理的,原因在于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时会对文意产生曲解。如教学《猎人海力布》(统编本五上)时,有些学生对课文中“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这一句提出了异议,认为这话不对:“救乡亲为什么一定要牺牲自己”;“海力布应当可以想出更好的方法,既救乡亲,又不必牺牲自己”;“海力布这样的好人死了多可惜,但为什么不想个更好的办法呢”……甚至有一个学生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使海力布不死,但又能挽救乡亲。他可以把宝石借给老人,让老人把宝石含在嘴里听一听鸟儿的话,信了,就马上再传给下一位。如果有很多人都听到鸟儿的话了,大家就都会信的。”……可是还有人认为这也不行,“因为灾难来得很紧急,是当天晚上,那里的大山就要崩塌,大地就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如果一个一个听过去,虽然可以不说话让大伙知道这个信息,但肯定是来不及了!”“为了救众乡亲的生命,他才不得不把得到宝石的来龙去脉告诉大家,而不惜让自己变成石头。”……这样,既悦纳了学生的“反设计”,又反中求证,组织了针对性的讨论,让大家明白:谁都不想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但时间来不及了,海力布只能选择这样做。海力布死了当然很可惜,但他挽回了全村乡亲那么多生命,他死得伟大,有价值。要挽救生命就会有牺牲!这种牺牲是难免的,也是值得的。   四、因多解产生的“反设计”
  正确理解课文中词语的蕴意,才能为真正读懂课文奠定基础。这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尤其如此,因为对有些词语的理解并不那么直白、简单,往往因另有别解,而各有千秋。学生的理解不到位,就会因此产生出有别于教师教学设计的途径,甚至一时难以解决。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通俗易懂,流传甚广,有的学生可能已经读过。但令教师想不到的是有学生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四时’就是四季,荷花是夏季开放的,为什么会‘不与四时同’呢?”教师回答:“这里的四时,是泛指其他时节。”学生还是不理解,嘀咕道:“其他时节也包括了夏季,难道还会与夏季不同吗?夏季盛开的荷花怎么又会与夏季不同呢?”这里,学生说得很有道理,教师只好回答:“这个事我们大家都可以再去研究一下,这里诗人到底为什么要说‘不与四时同’。”课后,教师查找资料,又请教了其他老师,才弄明白:原来古人信奉阴阳五行,认为凡世间万物皆符合五行运用规律,所以将“四季”也认为应是“五季”,即春、夏、季夏、秋、冬,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声”(宫、商、角、徵、羽)、“五方”(东、西、南、北、中)相谐。传统中医也将“四季”作“五季”,即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季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长夏(季夏)也就是夏至之后、处暑之前的一段时间。因为古人有“五季”之说,所以“不与四时同”就成立了。(参见林树芳《试谈方位、季节与五行归类的关系》【J】·广西中医药·1982年2月/刘洪仁《中国古代文化精要》【M】成都·巴蜀书社·2003)
  五、因非解產生的“反设计”
  虽然读物的意义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但这种“形成”的结果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也难免会有因“非解”而产生的紊乱。阅读教学的实践表明,这样的“非解”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来说,虽然是一种“反设计”,但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而言,却是一股推进阅读深度的动力,如果教师能将这种“反设计”纳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自然会大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获得因疑导学的效果。
  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教学单元,单元页的插图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学生了解了这个故事后便质疑:“蚌的肉被鸟的嘴啄住了,而蚌又用壳夹住了鸟的嘴,它们怎么还会说话,争得那么激烈呢?”这一质疑,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可。这时教师反问学生:“照你们这么说,那么鹬和蚌怎么会说人话呢?他们说的是普通话还是绍兴方言?”这一反问,使学生从“非解”中醒悟过来。教师说:“‘鹬蚌相争’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之后,便又简化为一句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意思为若双方的争斗相持不下,往往会让别人趁机占了便宜。它只是用想象编了一个故事,并借此说明了一个道理。确切地说也就是一个比喻,打个比方说事儿,完全是想象的,不能一一较真。如果我们全照真的去思考,那么蚌有眼睛吗?有嘴吗?……照这样推开去,所有用拟人化写成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不都成了问题?所以,故事可以是假的,但说明的道理却是真的。我们要关注的、要思考的是它说明的道理。”
  六、因正解产生的“反设计”
  应当说,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挑战性,往往会不完全顺应教师的教学设计,形成一种“反设计”的冲力。这当然不是坏事,而是学生自主阅读、深度阅读带来的课改“正能量”。这里,不仅一些非解、误解、曲解可以演化为“挑战性”的拓展机制,即使是“正解”也会有助于展开多角度、大视界的解读效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书戴嵩画牛》时,文中所言“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说明了牧童的话是对的,但课本注释又说“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这样看,牧童的话又是不对的。那么,牧童的话到底对不对?学生对此很疑惑。
  于是,教师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深入思考:一是牧童的观点;二是杜处士的观点;三是苏轼(写跋)表达的观点;四是课文编者的观点。
  学生细读课文,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作深入比较,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牧童的观点是从他的生活经验中来的,因为从生活经验中来,不是臆想的,当然是正确的理由。杜处士认同牧童的话,相信他的生活经验,自然会觉得有道理,但这不影响他爱这幅画。苏轼把牧童、杜处士的态度作了高度概括,上升到古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而编者则是站在当代更
  开阔的认知基础上才提出“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若再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艺术还应当高于生活,有作者的创造在里面,包括夸张,更强调的是内在的精神需求。据传唐代的王维曾画过一幅《袁安卧雪图》,图中有雪地芭蕉的景物,引起过持久的争论。因为根据生活常识,芭蕉在严寒中必已凋零,何以还能长得挺拔碧绿?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到这件事,并从王维诗心写意,不必拘泥于写实的角度做了辩护:“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此话说得很在理,艺术虽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由此联想到“红牛”饮料的设计图案,就是两条掉尾而斗的牛,可人们不会去责问牛该搐尾而斗还是掉尾而斗,更不会以“世上难道有红色的牛吗”去发难。因为,那是艺术。
  (作者系著名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利用LOGO语言进行编程画图的这一过程,是一种逻辑思维过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生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LOGO语言;思维能力;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14-02  随着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等活动的深入开展,面向小学生的LOGO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在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设置不同情境,以个人介绍、角色扮演、小组交流等方式,明确自我介绍的侧重点,对象和目的不同,内容也不相同。  2.明确交际要求,让学生掌握按顺序、有条理表达的方法,以身示范学生如何礼貌倾听、回应他人。  3.通过组内交流和轮流介绍,学习运用自我介绍的几种特色方法,情景再现,在实践中巩固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侧重点”和“听取他人意见”的交际目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其中针对校长工作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在《整个的校长》一文中指出做校长要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令式的校长。“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只有这样才“可以发展专业的精神,增进职务的效率”。今天,我们对陶行知管理思想之校长观再学习,依然深受启发,他的校长观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摘 要: 从“前景化”角度对福建省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前景化习得与翻译情况展开研究。在2个课时专项教学前后,以相同材料进行2次问卷调查,考察来自2个院校的60名受试者识别与翻译情况。结果显示:前景化识别与类型有关,且识别与译出情况并不完全正相关;本一受试者比本二受试者具有更强的前景化识别与翻译能力及学习意愿;受试者赞同在翻译课程中设置相关教学环节。  关键词: 前景化 翻译教学 福建高校 
摘 要 以许昌学院为例,在“卓越风景园林师”培养的背景下,探讨风景园林的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管理、条件支撑等方面内容,使风景园林教育和社会实际、地方特色等相联系,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关键词 卓越风景园林师;实践教学体系;许昌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069-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是201
2003年4月,在由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教委共同发起、上海市发明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承办的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上海市曹杨二中高二学生陈聪经过三轮评选,最终荣获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称号。他的论文《时空几何》受到叶叔华等多位院士与由上海八所大学的校长组成的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也许我们会认为陈聪同学平时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可事实上,陈聪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
周跃东是我工作室里的学员,也是为数不多的连续两届留在我的工作室里的学员。我们在一起思考、研究语文教学已经六年,他对语文教学的赤子情怀和执着、深入的洞察和思考,以及鲜明的教学实践个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个人的学识决定一个人的精神高度。周跃东对于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和钻研,宏阔的视野和融汇的能力是他走向语文教学新高度的基石。在我的工作室,几乎每年都会为学员提供阅读书籍,并且会经常开展不同形
摘 要 目的:以本科社会医学课堂实践为基础,了解学生对于视频案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43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法主要是自填问卷式,作答结束由调查员进行核对,共回收问卷443份。对于定量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得出对社会医学视频案例教学的评价满意的为33.4%,基本满意的为6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课,有关演示实验在课堂上的改革,想谈谈一己拙见。多年之前,江苏省就开始强调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几年江苏省还举办多次中学化学实验调演活动,其目的就是促进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更好地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却表现为:1)创新度不够,采用传统之法较多;2)高、深度不够,采用简单的演示型实验较多;3)精准度不够,采用简单的组合,表面绚丽且
摘 要: 女汉子,一般指行为举止比较男性化的女性。在网络的推动下“女汉子”一词被广大女性追捧,并有女性愿意为自己贴上“女汉子”的标签,同时大量影视作品迅速捕捉到这一热点,并将之转化成“卖点”及吊足观众胃口、吸引观众眼球的消费品。然而,这些表面看似反男权的作品,骨子里却浸透着浓重的、传统的父权社会的价值观及审美标准。它们是否真正反映了女性的独立?本文结合近几年上映的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比较中西方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