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阵里的巾帼红颜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一部著名喜剧,写的是周舍骗娶“风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又在结义姐妹赵盼儿的见义勇为下,得以脱离苦海与安秀才成就美好姻缘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随着宋王朝的崩塌,士人逐渐接受了“破坏”拘束理学的草原文化,形成了元人进步的妇女观。他们“肯定那些有胆识有主见的女性,喜爱那些聪明伶俐、兰心惠质的巾帼红颜”[1],特别是在文学领域对女子描述重点发生了转移,与之前的古典名著像《诗经》中的“静女其姝,静女其娈”,洛神赋形容甄宓的容貌极尽的描写“仿佛兮若轻云之闭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等以表现女子美貌为主有别。元代的文学作品更多凸显出女子的个人独特的机智侠义的性格特征,而关汉卿笔下的赵盼儿就是此类人物之一。
  《曲海总目提要》曾经指出:“小说家所载诸女子,有识别英雄于未遇者,如红拂之于李卫公,梁夫人之于韩蕲王也;有成人之美者,如欧彬之歌人,董国度之妾也;有为豪侠而诛薄情者,女商荆十三娘也。剧中所称赵盼儿,似乎兼擅众长。”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女身男心,侠肝义胆颇具男儿本色
  初周舍使尽各种手段,使得宋氏非他不嫁时,赵盼儿却苦口婆心的劝告宋引章,但看到宋引章执迷不悟的情况下,也气急扔下再也不会理她的话。但当宋引章来信倾诉自己所过非人的生活,受尽虐待,而周舍还不让其离开时,赵盼儿又为姐妹的遭遇感到十分揪心,顾不得不再理会她的事情。义无反顾的前去救她,甚至不惜耗费自己的财力,牺牲自己的美色去勾引周舍,搭救自己的好姐妹。此外她胆识过人性格刚烈且不惧怕权贵。在第四折,周舍发现休书不对时追上前来,赵盼儿与其争抢起来,性格泼辣刚烈。惹得周舍恼羞成怒质问赵盼儿曾说过发誓都要嫁给他的话,而赵盼儿却用一段话堵得他无话可说。“俺须是卖空虚,凭着那说来的言咒誓为活路。【带云】怕你不信呵,【唱】遍花街请到娼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在这一段中赵盼儿骂的周舍竟哑口无言,既让赵盼儿骂出了自己对腐败权贵中恶棍流氓嫖客的仇视也发泄了自己的怒气,也让读者感觉十分畅快,一种凛然正气扑面而来,这种狭义之气并不逊色于男儿。
  二、聪明伶俐,智勇双全堪称巾帼军师
  作为封建势力代表人物的周舍有钱有权,他的身上同时也展现出了统治阶级残暴和腐朽,而作为风尘女子的赵盼儿自知自己只是一个流落风尘的弱女子,手无缚鸡之力,唯一可以依靠的资本就是自己的美貌与聪慧。两者阶级悬殊大,但由于周舍过于招摇,无所忌讳,再加之从自己的好姐妹的倾诉当中得知此人最大的特点便是贪财好色。于是特意精心装扮自己,“锦绣衣服”使用风月计,“我这等打扮可冲动那廝么。(小闲倒科)(旦)你做甚么里。(小闲)休道冲动那廝。这一会儿连小闲也酥倒了。(旦)”目的非常的明确直指周舍的好色本性,心思缜密,为两人的见面埋下了必然的因素。于是也就有了后面的欲擒故纵的戏码,诱惑周舍写下休书要迎娶自己过门。赵盼儿抓住周舍要害,带花红,羊,酒便让周舍放松了警惕。如第三折中:(周)将酒来。(旦)休买酒。我车儿上有十瓶酒里。(周)买羊来。(旦)休买羊。我车上有个熟羊里。(周)买红去。(旦)休买红。我箱子里有一对大红罗。周舍。争甚么那。你的便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此前周舍为了娶到宋氏,曾为她扇风散暑,装扮打理,冬天为她暖床无所不用其极的讨好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当正式迎接宋氏进门,为了避人耳目自己取了个妓女回来,碍于面子功夫,特意避走颠簸小路而后鞭打都显示了他的无情毒辣。而赵盼儿自带财物予以美色勾引,周舍面对宋氏的醋意抒发引得他虚荣心作祟,同时又使出自己的泼辣劲等,使得周舍对自己言听计从。其次赵盼儿的知己知彼还体现在,对自己的好姐妹的了解。当她拿到了真的休书的同时,知道自己好姐妹宋引章的怯懦,面对恶徒周舍,定不会进行抗争,所以当她拿到休书离去之时,便给了宋引章自己准备的那份假休书。当周舍发现事有蹊跷之时,追到宋氏将休书撕毁,想阻止宋离他而去。但是一切却都在赵盼儿的掌握之中。所以当对簿公堂的时候,她叫来了安秀才,并拿出了休书,人证物证俱在,使得周舍无可辩驳,只能成全了宋氏和按秀才。
  三、赵盼儿形象产生的原因
  赵盼儿形象,一定程度上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反映,就像屈原在《离骚》中将自己比作美人以抒发自己对奸佞的不满,关汉卿也是一样。由于元代社会重武轻文,因生活在那时的知识分子得不到重用,他们处身的社会地位和沦落风尘的妓女差别不大。他“半生来弄柳拈花,一世里眠花卧柳”,因而对妓女的悲惨处境有着深切的了解。用白居易的一句话来形容“同是天涯沦落人”,因此他对这些身处于男权社会下得不到任何权益保障的底层妇女充满了同情,她们大多与宋相似,任人欺辱,受人践踏,尊严无存。所以关汉卿用自己作品來为她们进行精神上的抗争,为她们的理想而呼吁。也正是因此他成为了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描写妓女生活的血泪史,并将这些受人欺辱,压迫的底层女性描写成了正面角色,以突出她们人性的闪光点。
  四、结束语
  赵盼儿虽是流落风尘的底层女子,但是也兼具男儿的肝胆侠义,仇视封建统治者中的腐朽,智勇双全,敢于反抗与斗争,是关汉卿为广大底层人士理想的呼吁,也是新一代文学中正面女性形象的代表,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袁萍.《救风尘》中体现的兵家思想,魅力中国(总第57期),2008.10.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黄心蕾(2000.9-),女,汉族,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三十五班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在中国,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是“家国”二字,久远悠长的家国情怀说不完道不尽。浸润在史书典籍中的是“家国”情结,氤氲在诗词歌赋里的是“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
摘 要:文学进入现代后,许多传统模式被打破,但是传统文学抒情性格却一直在延续。中国文人骨子里的“诗性”依然存在,这表现在小说创作中就是语言诗化、结构散文化、情节弱化、追求意境美、具有传统审美倾向。这种“诗性”与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是否有着内在一致性是本文的探讨中心。  关键词:诗性;诗言志;抒情傳统  作者简介:李慧敏,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二年级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中外学者对于箕子是否进入古朝鲜有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朝鲜的历史学者,有很多学者都认为没有;但是韩国史学界则认为箕子是进入古朝鲜的,当然了也有持怀疑态度的学者。但是,正如中国学者说的那样,中国和外国有许多史籍都记载了箕子朝鲜的建立,说明了我们不能轻易地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本文就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箕子朝鲜的认识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箕子朝鲜;历史时期;认识  作者简介:赵晓丽(1993
摘 要:印度佛经中龙女报恩故事对《柳毅传》题材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又结合了中国文化从而形成唐传奇《柳毅传》。柳毅传一方面弘扬柳毅的“义”,另一方面为读者描写了一位全新的“知恩图报”的龙女形象。二者的婚姻恰恰证明了龙女报恩思想的体现,这个故事片段与描述龙女故事报恩原型是相一致的。本文根据柳毅传故事当中故事,体现出的柳毅的品质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当下青年现状,分析柳毅传中柳毅品质对当下青年有何影响。  
哲学家费尔巴哈说“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  幸福没有标准,有人说,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孩子出息了也是幸福;有人说,全家安康团圆、和睦生活就是幸福,不愁吃不愁穿、升官发财好运连连就是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百万幸运大奖砸中脑袋、红颜知己左右相伴……  在风雨兼程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在叩击幸福之门,都在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老天是公平的,他给
摘 要:韩少功作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最早的翻译者之一,其文学作品也深受米兰·昆德拉创作理念的影响。《马桥词典》无论是从小说观念、叙事结构还是文本主旨都带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影子,本文拟从“存在”这个主题作为切入点,通过文本的比较分析,探究两者在文本中对“存在”主题处理的异同。  关键词:韩少功;米兰·昆德拉;《马桥词典》;《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存在主题  作者简介:李向岚(1994-)
岁月荏苒,人们蹒跚走过,  恍然间时光带过的,是已经被改写的生活韵味。  曾经,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如今,生活是这样的:  忙碌,几乎成了现代生活的主旋律,  人们借飞快的工作与生活节奏,  来换取更高质量的物质享受,  但与此同时,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感觉:  我们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生活。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因为没有时间做饭,而用外卖代替了厨房;没有时间休闲,加班成了周末的常态
摘 要:阅读李零的《花间一壶酒》,颇有感慨,选书中精彩之处简单评论并抒发感想。人,有时想想过去,从过去中汲取养料,有时眺望一下远方,展望一下前方的绚烂,都会有益于我们更好的生活。让读者更加了解自己、认识世界。  关键词:糊涂与明白;经世致用  作者简介:宋鸽(1994.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现读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戏剧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中国电视相親节目曾经如春潮般的火热,席卷大江南北,但,终因部分相亲节目因低俗化,商业化,演绎化遭业内外人士口诛笔伐,不少类似节目只能偃旗息鼓,但,重庆电视台的相亲节目《凡人有喜》却凭借“公信力”在该地区创造收视率和经营创收奇迹,本文主要以《凡人有喜》成功的特例就相亲节目的“公信力”的定位展开论述。  关键词:破资源瓶颈;真实;品牌;价值;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诗辩》围绕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特征,提出学诗应“以识为主”,要求学诗者通过熟读前人佳作培养诗歌鉴赏力。同时希望学诗者在对历代佳作的认真参读中,把握古人的审美经验和创作思路,从而建立起以“兴趣”为最高目标的诗歌理想,创作出不着痕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优秀诗作。“识”(前提)、“妙悟”(方法)、“兴趣”(理想)三者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诗方略,严羽希望以此来扭转江西诗派的不良诗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