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对教师角色经典说法的否定似乎成了一种时髦。譬如:针对“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教师不需要这样的光环,教师在这样的光环下活得太累了;针对“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有人说,教师应做护林人,千万不要做园丁;针对“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有人说,教师不能做蜡烛,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这样的牺牲;针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这会给教师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一种职业以毁灭自己为代价,那谁愿意从事这一职业?认为这样的教师角色定位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针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的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不要把教师说得那么神圣。凡此种种,都是对教师角色经典说法的否定。这些对经典说法的否定,或者是没有正确、准确把握经典说法的内涵,或者是对经典说法的误解,或者是对经典说法的曲解。教师角色的经典说法不可轻易否定。
一、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职业的崇高感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崇高或高尚。教师职业的崇高感,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撑。面对一个相对清贫、甚至绝对清贫的职业,许多教师之所以孜孜以求、乐此不疲,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很大原因在于教师职业的崇高感。一个丧失职业崇高感的教师,有可能丧失教师引以自豪的、使人快乐的精神家园。丧失这一精神家园,教师的职业精神就会崩溃,或者说就会塌陷。丧失精神家园的教师,有可能产生职业的困惑和迷惘,有可能失去献身教师职业的精神动力,有可能丧失教师职业的自豪和快乐,也有可能丧失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二、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职业的责任感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强调的是教师的勤劳和奉献,而不是说教师要像园丁一样随意修剪学生,肆意处置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表明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应该是勤劳的。辛苦并不意味着痛苦,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快乐;勤劳并不意味苦恼,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幸福。一位教师说:“站在三尺讲台上,我自然地感到自己的肩头沉甸甸的,不能误人子弟。”这就是一种职业责任感。如果我们的教师不想辛苦、不愿勤劳,那这样的教师就是不想承担责任,从而有可能丧失责任感,使自己变得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负责任。
三、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奉献意识、奉献精神和奉献动力
“教师是燃烧的蜡烛”,强调的是教师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精神,强调的是教师甘为人梯的高尚风格。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教师就具有这种心甘情愿做一片绿叶的自我奉献精神。奉献是教师职业的显著特征之一,教师的人生价值也体现在这种无私的奉献之中。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奉献,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奉献,社会的繁荣稳定需要奉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奉献。教师职业如果没有奉献,学生的发展前景不会是乐观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将是暗淡的,社会的发展前景将是不妙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也一定是使人忧虑的。
四、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对职业的执着态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强调的是教师对待职业的执着态度。一位教师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获得。”这反映了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执着。许多人选择教师职业无怨无悔,为自己心爱的职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可敬的教师具有这种执着的职业态度啊!如果我们对教师的这种执着态度不是敬佩、不是鼓励,而是批评、反对,又怎么能使教师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执着追求?
五、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自己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强调的是教师为人师表、塑造学生灵魂的作用。试问:还有什么比塑造学生的灵魂更重要的呢?如果不去鼓励教师塑造学生的灵魂,那么,还能鼓励教师为学生做什么呢?教师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而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的灵魂必须首先是洁白的。一位教育家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哪种人,你就应该努力做哪种人。”教育是饱含人性光辉、唤醒心灵、滋润灵魂的事业,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把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做到灵魂高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当之无愧!
综上所述,教师角色的经典说法不可轻易否定!教师们,我们对否定教师角色经典说法的诸多观点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轻易赞同或赞赏,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要提高自己的鉴别力,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学会坚守,要锻炼自己的定力,以免使自己误入歧途,以免影响自己的职业追求、职业成就和职业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王哲先)
一、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职业的崇高感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崇高或高尚。教师职业的崇高感,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撑。面对一个相对清贫、甚至绝对清贫的职业,许多教师之所以孜孜以求、乐此不疲,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很大原因在于教师职业的崇高感。一个丧失职业崇高感的教师,有可能丧失教师引以自豪的、使人快乐的精神家园。丧失这一精神家园,教师的职业精神就会崩溃,或者说就会塌陷。丧失精神家园的教师,有可能产生职业的困惑和迷惘,有可能失去献身教师职业的精神动力,有可能丧失教师职业的自豪和快乐,也有可能丧失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二、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职业的责任感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强调的是教师的勤劳和奉献,而不是说教师要像园丁一样随意修剪学生,肆意处置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表明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应该是勤劳的。辛苦并不意味着痛苦,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快乐;勤劳并不意味苦恼,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幸福。一位教师说:“站在三尺讲台上,我自然地感到自己的肩头沉甸甸的,不能误人子弟。”这就是一种职业责任感。如果我们的教师不想辛苦、不愿勤劳,那这样的教师就是不想承担责任,从而有可能丧失责任感,使自己变得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负责任。
三、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奉献意识、奉献精神和奉献动力
“教师是燃烧的蜡烛”,强调的是教师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精神,强调的是教师甘为人梯的高尚风格。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教师就具有这种心甘情愿做一片绿叶的自我奉献精神。奉献是教师职业的显著特征之一,教师的人生价值也体现在这种无私的奉献之中。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奉献,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奉献,社会的繁荣稳定需要奉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奉献。教师职业如果没有奉献,学生的发展前景不会是乐观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将是暗淡的,社会的发展前景将是不妙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也一定是使人忧虑的。
四、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对职业的执着态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强调的是教师对待职业的执着态度。一位教师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获得。”这反映了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执着。许多人选择教师职业无怨无悔,为自己心爱的职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可敬的教师具有这种执着的职业态度啊!如果我们对教师的这种执着态度不是敬佩、不是鼓励,而是批评、反对,又怎么能使教师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执着追求?
五、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自己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强调的是教师为人师表、塑造学生灵魂的作用。试问:还有什么比塑造学生的灵魂更重要的呢?如果不去鼓励教师塑造学生的灵魂,那么,还能鼓励教师为学生做什么呢?教师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而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的灵魂必须首先是洁白的。一位教育家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哪种人,你就应该努力做哪种人。”教育是饱含人性光辉、唤醒心灵、滋润灵魂的事业,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把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做到灵魂高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当之无愧!
综上所述,教师角色的经典说法不可轻易否定!教师们,我们对否定教师角色经典说法的诸多观点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轻易赞同或赞赏,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要提高自己的鉴别力,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学会坚守,要锻炼自己的定力,以免使自己误入歧途,以免影响自己的职业追求、职业成就和职业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王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