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法不可轻易否定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对教师角色经典说法的否定似乎成了一种时髦。譬如:针对“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教师不需要这样的光环,教师在这样的光环下活得太累了;针对“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有人说,教师应做护林人,千万不要做园丁;针对“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有人说,教师不能做蜡烛,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这样的牺牲;针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这会给教师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一种职业以毁灭自己为代价,那谁愿意从事这一职业?认为这样的教师角色定位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针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的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不要把教师说得那么神圣。凡此种种,都是对教师角色经典说法的否定。这些对经典说法的否定,或者是没有正确、准确把握经典说法的内涵,或者是对经典说法的误解,或者是对经典说法的曲解。教师角色的经典说法不可轻易否定。
  
  一、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职业的崇高感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崇高或高尚。教师职业的崇高感,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撑。面对一个相对清贫、甚至绝对清贫的职业,许多教师之所以孜孜以求、乐此不疲,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很大原因在于教师职业的崇高感。一个丧失职业崇高感的教师,有可能丧失教师引以自豪的、使人快乐的精神家园。丧失这一精神家园,教师的职业精神就会崩溃,或者说就会塌陷。丧失精神家园的教师,有可能产生职业的困惑和迷惘,有可能失去献身教师职业的精神动力,有可能丧失教师职业的自豪和快乐,也有可能丧失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二、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职业的责任感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强调的是教师的勤劳和奉献,而不是说教师要像园丁一样随意修剪学生,肆意处置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表明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应该是勤劳的。辛苦并不意味着痛苦,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快乐;勤劳并不意味苦恼,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幸福。一位教师说:“站在三尺讲台上,我自然地感到自己的肩头沉甸甸的,不能误人子弟。”这就是一种职业责任感。如果我们的教师不想辛苦、不愿勤劳,那这样的教师就是不想承担责任,从而有可能丧失责任感,使自己变得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负责任。
  
  三、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奉献意识、奉献精神和奉献动力
  
  “教师是燃烧的蜡烛”,强调的是教师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精神,强调的是教师甘为人梯的高尚风格。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教师就具有这种心甘情愿做一片绿叶的自我奉献精神。奉献是教师职业的显著特征之一,教师的人生价值也体现在这种无私的奉献之中。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奉献,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奉献,社会的繁荣稳定需要奉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奉献。教师职业如果没有奉献,学生的发展前景不会是乐观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将是暗淡的,社会的发展前景将是不妙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也一定是使人忧虑的。
  
  四、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对职业的执着态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强调的是教师对待职业的执着态度。一位教师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获得。”这反映了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执着。许多人选择教师职业无怨无悔,为自己心爱的职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可敬的教师具有这种执着的职业态度啊!如果我们对教师的这种执着态度不是敬佩、不是鼓励,而是批评、反对,又怎么能使教师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执着追求?
  
  五、否定经典说法有可能使教师丧失自己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强调的是教师为人师表、塑造学生灵魂的作用。试问:还有什么比塑造学生的灵魂更重要的呢?如果不去鼓励教师塑造学生的灵魂,那么,还能鼓励教师为学生做什么呢?教师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而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的灵魂必须首先是洁白的。一位教育家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哪种人,你就应该努力做哪种人。”教育是饱含人性光辉、唤醒心灵、滋润灵魂的事业,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把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做到灵魂高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当之无愧!
  综上所述,教师角色的经典说法不可轻易否定!教师们,我们对否定教师角色经典说法的诸多观点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轻易赞同或赞赏,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要提高自己的鉴别力,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学会坚守,要锻炼自己的定力,以免使自己误入歧途,以免影响自己的职业追求、职业成就和职业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王哲先)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7日7时许,齐齐哈尔龙江县公安局接到报案,称县人民医院内有两人被刀刺伤。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发现受害人王玥然及其父亲王波已不治身亡,行凶者孙海臣畏罪自杀。孙海臣是王玥然的前公爹,他为什么要手刃前儿媳和前亲家?  2014年4月8日,在日本打工的孙铁军回到龙江县家里。53岁的父亲孙海臣和母亲宋桂芝急忙将儿子迎进屋。孙铁军四下环顾,急促地问:“妈,玥然和小宝呢?”母亲瞬间没了笑模样,父亲孙
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是南方一所医科大学。随着开学的临近,这几天,妻子每晚都是辗转难眠。  大哥、二哥一起来我家祝贺时,妻子仍不咸不淡地說:“本省的大学不错,当初要是选本省的大学就好了。”  其实,本省的大学对儿子来说,选择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可儿子志在做一名医生,我帮儿子挑选的这所医科大学确实不错。妻子却嫌路途遥远,担心儿子离家后“水土不服”,因此总是郁郁寡欢。  那天,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庆祝时
“如今的孩子真是不像话,我为他付出这么多,他竟然还不满足!”“这孩子越来越娇惯,想当年我们吃的苦,唉!”在许多家长慨叹今天的独生子女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时候,孩子们却认为“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我的父母不理解我!”“我的父母只关心分数,根本不关心我!”有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尽管空间距离很近,心与心的距离却很遥远……    家长作文:转轴拨弦三两声    《敬业与乐业》(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是80多年
14年前,国庆长假接近尾声,公司一位重要的客户A总带着太太和孩子自驾旅行回程,路过我们所在的城市,临时打电话给我的女老板。  他们不仅工作合作顺畅,私交也不错,于公于私,我的女老板都应热情款待。只是她的丈夫带着孩子去了外地,为了接待对等而方便,她带上我,并且叮嘱我安排个“一日游”。  我花了很大的心思选饭店、景点、交通路线、手信礼品,并且提前了解相关典故,打算既做好导游,也当好秘书。  这一行宾主
【摘要】高水平的语文课堂语言不仅充分展示教师的语文教学魅力,更体现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语文功底。课堂上,或言辞优美的语言,或深情幽默的语言,或妙趣横生的语言,或激情澎湃的语言……都能够让语文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课堂语言;艺术;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营造美好情感的工具。它是生命之声,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高水平的教学语言不仅是艺术之光耀眼的聚焦点
编者按:罗湖区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教育几乎与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同步。面对近年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2012年,罗湖区花大气力调整校长队伍,将“德”“能”“勤”“绩”的行政干部式考核标准细化为二十多项新的考核标准。2013年,罗湖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出台新举措,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层级攀升机制,打开教师上升通道,激发教师的干事、创业激情,使教师享受职业幸福,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
【摘要】诗歌教学不可或缺,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品格教育和写作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诗歌本身就是文学四大体裁样式之一,千百年来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诗歌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学生学得浅尝辄止,教师教得意犹未尽。笔者试图对现代诗歌教学困境予以概述,对诗歌教学突围试加以分析探究。  【关键词】现代诗歌;课堂教学;困境和突围  【中图分类号】G633
“我拥有一个幸福美满、其乐融融的家庭。一路走来,我们风雨同舟,齐心铸就了我们温馨的小家。”郝一颖这样说道。一句简单的话语,正是对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幸福印证。  从1987年开始经营家用电器、商贸公司,再到2000年步入房地产开发,生活对这个家来说是充满坎坷跌宕却勇往直前的。不忘初心,再接再厉,这是郝一颖夫妻共同努力的方向。  责任的体现不仅在家庭中,同样适于公司发展。她十分重视公司的氛围与环境,对每
66岁的张中华和63岁的肖学芳,两人结为夫妻41年,一直恩爱和睦,是女儿女婿眼里的“标准父母”,是邻居眼里的“天仙配”。爱情为何能保鲜这么多年?张中华说:“包容、谅解、陪伴、搀扶就是秘诀。”  突如其来的幸福  张中华出生于1951年,17岁那年,他从家乡随县唐镇公社来到河南信阳当坦克兵。张中华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因为家境贫寒,他们兄弟4人和母亲住在两间茅草房里。  热心的老乡给张中华介绍对
家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温暖的字眼。  今年45岁的李玉萍,是西峰镇中深沟村副主任兼妇女主任,她的家庭是一个三世同堂的6口之家,上有87岁高龄的公公婆婆,下有两个女儿。她和丈夫结婚已经20多年,在这20多个春夏秋冬里,他们并肩携手、相濡以沫,不仅事业有成,更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两口子以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起早贪黑,男耕女织,经济虽然拮据了些,但生活却很充实幸福。作为妻子,李玉萍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