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13个集团军军长考核比武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_xiao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心研究打仗的北部战区副参谋长安卫平引用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作战部部长什捷缅科大将说过一句话:“战争到来,首先要淘汰一批和平时期的将军。”不能站在思维浪尖上的指挥员,必将淘汰在战争的退潮里。
  6月19日开始,中国陆军13个集团军的军长们,迎来了一次大考——陆军史上首次战役指挥能力考试。在这之前一礼拜,陆军战役首长机关“五会”集训拉开帷幕,5大战区陆军司令员亲自授课,学生就是13个集团军军长。
  这是解放军建军91年来,第一次对如此高级别的军事干部进行考核比武。无数见惯风雨的老兵也惊呼:真没想到。
  鲜明的治军导向:练兵先练官
  集训以“五会”为名,目的就是破除“五个不会”。
  什么是“五个不会”?
  “一些指挥员离开了机关就不会判断形势、不会理解上级意图、不会定下作战决心、不会摆兵布阵、不会处置突发情况。”这就是习近平曾严肃指出的“五个不会”。
  事实上,习近平多次表达过对军队战斗力建设的忧虑。
  早在担任军委主席之初,习近平就向全军提出了“三个能不能”的胜战之问:“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
  习近平说得很尖锐:“现在不少人嘴上说的是明天的战争,实际准备的是昨天的战争。”他多次告诫全军,我们千万不要做苏联话剧《前线》中那个固步自封的戈尔洛夫。
  习近平对军队的弊病看得很明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军事形势面前,部分指挥员确实出现了“掉队”——
  有的指挥员重管理轻作战,说起管理头头是道,分析作战有时却捉襟见肘;有的指挥员重经验轻学习,指挥作战习惯用老方法,面对新体制新编制新装备创新不足;有的指挥员重督训轻参训,抓基层训练招法多方法活,组织战役机关训练则相形见绌。
  而战场上指挥能力的高低,不仅关乎胜负,也关乎广大官兵的生命。“战士不怕死,但不能白送死”,每一个指挥员其实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明天的战场上,我们有没有能力把一支部队带出去,得胜后再完整带回来?
  因此,练兵先练官,强军先强将。这次陆军“考军长”,就是一个鲜明的治军导向。
  “颠覆式”考核考出备战打仗的决心
  潜心研究打仗的北部战区副参谋长安卫平引用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作战部部长什捷缅科大将说过一句话:“战争到来,首先要淘汰一批和平时期的将军。”不能站在思维浪尖上的指挥员,必将淘汰在战争的退潮里。陆军考军长结束不到半个月,他们就下发一个通知:考部队必考主官。
  这次考核的内容很新。比如,考核陆军指挥员,但考核组却給了大量装备优良的新型作战力量、海空军力量。这些力量到底怎么用、用在什么时机合适?传统的战法、编组、布势等都要进行重新研究论证。
  本次考核考法也很严。每人都要在同一场地,依托同一平台,利用同一考核条件,完成6步流程:下发考核想定、拟制战役命令、口述决心要点、接受质询提问、现场评判打分、评定综合成绩。
  同时,13位军长还面临着诸多限制:每人只能抽组15名参谋人员;只能提前20小时拿到考核组下发的想定作业条件;必须在40分钟内,完成口述战役决心要点;随机抽选2个与战役决心相关问题,现场回答,评委现场打分……
  为了保证考核公正性,陆军纪委还专门成立考核监察督导组,制定了9个方面54条监督监察要点。
  考核期间专家组及保障人员的手机等通信工具全部上交,严禁打人情分平衡分照顾分,打分结果现场公布。就是要让训练不作秀、考核不掺假、评比不怕丑。
  这考法,如果没点真材实料,恐怕光看看就得心慌冒汗。
  考醒的不仅仅是高级指挥员
  时间紧、限制多,考试要求军长们进入情况要快,判断要素要完整,任务理解要深刻,对敌人的强弱点、己方的长短点、胜算的影响点,都要有独到的理解判断。面对不同的战斗场景,军长们有的在排兵布阵时突出对新型作战力量的运用;有的发挥新编制的作战效能,屡出奇兵;有的注重作战计算,精打细打快打狠打……即使抽到同样一个作战想定,受考军长们的战法也不尽相同。
  这次考核,有的军长针对担负的使命任务提出了全新见解,思路很新、想法大胆,让考核组的专家们都不禁感叹,对今后筹划作战有很大启发。当然,考官们也在发言中直陈各位考生的软肋与不足:对新型作战力量,大家虽然想用、敢用,但用起来还是“手生”。
  据军媒爆料,这次陆军的“考军长”,给其他军种部队带来了强劲的思想“冲击”。“危机,像警钟一样,时时在我们心头敲响。”不少机关干部坦言:雄师劲旅看“头狼”!这次考军长,对我们震动很大,大家都扪心自问,假如明天考核我们该咋办?
  就在13名集团军军长刚刚走下考核场时,有军媒再爆“猛料”:陆军领导又紧接着临机指定陆军机关4名局领导和8名参谋人员,现场进行指挥作业考核。人们有理由相信,冲击波还将继续……
  (《解放军报》2018.7.18)
其他文献
情侣或伴侣之间,该不该看对方的手机?有人认为,手机是隐私,不能什么都给另一半看;有人认为伴侣之间不该有太多秘密,有什么是不可以见到阳光的呢?  其实,伴侣间的交往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坦诚相待型。这种类型的伴侣会尊重對方的隐私,如果发现他们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会选择开诚布公地交谈,而不是偷窥对方的手机。  第二种就是打心理战的类型。这类型的伴侣将日常生活过成了间谍的生活,会彼此偷看手机,还
期刊
据“中评社”日前报道,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在北京出席第七届世界和平论坛时提到中美关系,他说贸易问题并不会完全影响中美关系,但是台湾问题这种政策问题会影响到双边关系。  芮效俭表示,美国一直都尊重“一个中国政策”,甚至在不承认“一中政策”之前都无法建立外交关系,在特朗普上臺前也是用“一中政策”来和中国协商台湾问题。  “所以当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前,说把‘一中政策’当作交易的筹码,我当时就说这是不可能实
期刊
2013年3月,江苏宜兴一对双独年轻夫妻不幸车祸身亡,小两口生前在南京鼓楼医院留下冷冻胚胎,双方父母为争夺冷冻胚胎继承权诉至法院。2014年5月,一审法院认为,受精胚胎不能像一般之物一样任意转让或继承,驳回原告诉讼请求。2017年9月,这起中国首例冷冻胚胎继承权纠纷案在无锡中院二审终判,法院最终支持双方老人共同处置4枚冷冻胚胎。法院的判决依据是什么?为何两次审理会有如此大的区别?  夫妻离世留下冷
期刊
高兴就笑,不高兴就生气是人的本能。既然无法做到一辈子不生气,那我们就尽量减少生气的频率,学着用以下几个方法,浇灭你的怒火,尽量平心静气。  找不重要的东西当“出气包” 生气时,不要在内心抱怨,不妨找个安静或安全的地方哭出来。此外,还可以尝试把气撒在不重要的物体上,比如把废报纸撕成碎片,也可以狠狠地抛沙发靠垫。  猛跑 气到无处可发时,可以到公园或者楼下猛跑几步,跑到累了就可以停下来了,让藏在心里的
期刊
一天,在小区里看到一个小男孩与一个小女孩正在玩耍,因为争抢玩具,两个孩子吵起来。男孩声嘶力竭地怒斥:“我就要玩,不能给你!”女孩嚎啕大哭:“这是我从家里拿出来的,为什么要给你?”一旁聊天的男孩母親不满了:“不就是个玩具吗?走,我带你去买!”说完便拉着男孩离开了。  当下社会,教会孩子学会宽容体谅身边的人,应该是作为父母的责任。世俗社会没有“想要就要”的自由,自然也没有“理所当然”。“不夺人所爱”是
期刊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会晤,广受外界关注的“普特会”终于成行。  据今日俄罗斯及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在“普特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普京接受媒体提问时直截了当地表示:“是的,我希望他(特朗普)能够(在2016年的大选中)获胜,因为他谈到了美俄关系正常化的必要性。”普京还表示,当时身为候选人的特朗普谈到了美国需要与俄罗斯重新建立关系,这就使得俄罗斯民众自然而然地更希望他能
期刊
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有力举措,鼓励各地各部门探索建立完善激励、容错和保护机制,为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撑腰。但与此同时,必须警惕有人把“容错”异化为“纵错”,借机触碰纪律红线。  正如一位领导干部所言,“容错不是筐,不能啥都往里装,要不乱容、不错容。  党中央鲜明指出,要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这充分说明不是什么错误都能“容”,不是什么责任都能“免”。  
期刊
这是我国西藏边境最危险的一条边防线,30多年来已经有14名官兵牺牲在巡逻途中。在这里,六连官兵们用血肉之躯去守护祖国的每一寸疆土,向世界宣示我们的主权。一代代人用双脚丈量国家的领土,“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  “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  “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我们在巡逻,我们也不会到处去说。”名叫刘东洋的年轻人说。他们的守护范围大都是无人区,其中一个地名翻译过来就
期刊
台湾“联合新闻网”7月22日报道称,据台防务部门消息人士称,日前解放军海军舰艇由台湾海峡大举南下,高速通过台湾海峡。统计20-21日,通过的舰艇数量总数近50艘。  报道称,此次南下的解放军东海舰队大型舰艇,包括052C/052D“中华神盾”驱逐舰、各型大吨位补给舰。舰队通过台湾海峡时,也在白天以密集纵队进行,甚至由台湾往来金门、马祖的民航机,都有旅客拍到照片。  对此,报道写道,解放军南海舰队舰
期刊
针对近日在菲律宾多地出现“中国菲律宾省”的横幅闹剧,中国驻菲律宾大使赵鉴华明确表态称,菲律宾从来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中国的一个“省”。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也表示,中国从来没有要求菲律宾放弃一平方米领土来换取对菲律宾的援助。  “他们是不惜一切要破坏中菲关系友好稳定”  “欢迎来到中国的菲律宾。”7月1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多座天桥上,突然挂上这样的红色条幅。  这一天,正是海牙国际仲裁庭对所谓“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