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规约与行业变迁的同构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修订逻辑考察

来源 :现代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ai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是限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传播主体之间关系的专业原则和规范,也是影响新闻业变迁的精神性因素之一.迄今为止,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了五个版本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五版《准则》的修订与近30年中国新闻业的变迁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系统结构,二者具有同构、同理的关系.基于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业发展中共存的三对核心关系及其具体体现,由社会规制、媒介生态和受众需求三个影响因素共同构建了对职业道德和新闻业“同框”阐释的坐标.把五版《准则》与中国新闻业的变迁关联起来进行相互阐释,发现二者在按照一定方式互动的同时,也在互促互进.
其他文献
"与时偕行"的"时"内含时空统一的意蕴,"偕行"则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注重,集中体现了华夏文明传播的时间偏向.旨在追求天地人三才相和的"与时偕行"时间观分别被儒、道所继承,道家将视线放在生命的自足之上,走向对养"生"的追求,推崇"淡如水"的人际交往;儒家则将自然时间引入社会时间,考察社会的兴衰荣辱,借助礼乐传播的形式谋求社会关系的和谐;佛教传入中国后主动嫁接本土文化传统,强调时间的流变无常,将人际关系视为因果在时间中流转的幻象,主张破除"我执"进而解放自我的佛性.简而言之,儒家偏重社会时间,道家偏重生命时间,
"新世代"这个名称首先是用来描述新的消费人群的;随后出现了一批与之相呼应的年青导演.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新世代"导演内部正在出现明显的分化,这是电影产业化推进中又一个新的风向标.志向更加高远的一批"新世代"导演不再唯资本之命是从,转而探索艺术的自我表达.他们醉心于犯险的题材和行走的影像,把民族共同的生活经验转换成新的感受力,由此去彰显现实的深度、人性的深度和情感的深度."新世代"导演开始扮演中国电影主力军的角色.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期待着他们将更大的责任一肩担起.
中国新闻学经历了并正在经历“新闻学在中国”“中国的新闻学”和“走向世界的中国新闻学”三个阶段.从20世纪初以来,除少数特殊时期外,中国新闻学与世界有明显的地理渊源,不
聚焦于后现象学和技术哲学家唐·伊德的技术具身理论,从拓展与订造行动、重塑全身性知觉、媒介物的“言说”与行动等方面进行解读,阐明媒介技术同样是传播实践的行动者而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