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乐与作乐:宋代城市演艺空间中的官民互动

来源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城市演艺场种类繁多,作为培育民间艺术的重要社会文化空间,对各种民间音乐体裁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卓越的空间环境.统治者、文人阶层和普通参与者,均在城市演艺空间中显现重要影响.统治者对民间演艺活动的支持并不稳定,会对上演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宏观把控.地方执政官员也会根据官方的政令以及自身的雅俗观念,对所辖地区演艺场所进行干预.一般演出者和观众听众,在被迫接受官方政令约束的同时,会进行有意无意的抵制,在艺术的政教内容上展开博弈,变通创新,不断丰富其演艺题材与体裁,推动民间音乐的时代性发展.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后,叙事理论发生转型,后现代视角层出不穷.理论的引导促使我们反观当下的现实.作家或作曲家的写作都是创作,他们受到诸多来自社会、世界观、风潮的影响.剖析他们如何写作、在何种背景下书写、缘何形成作品是理论家的职责.诺曼·莱布雷希特无疑是一朵奇葩,在古典音乐一片低迷之时,他的作品畅销全球.他的写作兼顾了专业与爱好者领域,具有独到的组织文章的方式.他是如何结构作品、怎样看待史料、何以形成观点等问题是文章探讨的要旨.而与此同时,时代的风貌也掺杂进他的创作中,尽管他或许并未意识到.
从作曲技术理论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卢托斯拉夫斯基为两架钢琴而作一首早期作品——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这首作品的变化与发展均来自于第一小节的核心动机,作品结构具有明显的三部性特征.和声与调性万面,大量高叠和弦,平行和弦以及和弦的纵向叠置的使用,使得调性布局与和声进行具有严密的逻辑且张弛有度.
民族管弦乐曲《茶马古道行》由作曲家吴华创作于2005年,是一部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优秀作品,曲中所蕴含的叙事性是其最为突出的创作特征.作曲家在以“行”为作品题旨,以“叙”为表达方式的创作理念之下,将“点、线、面”三个维度作为叙事策略并开展多样建构:即“点”—大漠的荒寂与西域的风情,“线”—旅程的艰辛与征途的豪壮,“面”—到达的热烈,并通过“素色点描”的配器思维、多元异构的音乐元素、“峰回路转”式的旋律形态等作曲技法,来实现造境、寄情、立意等艺术效果.正是这一策略,最终促成了作品“以声绘景”“以乐道情”,带有
《奇异石雕》(Gargoyle)是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李伯曼的一部重要的钢琴作品,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地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的喜爱,是演出和录制最多的现代钢琴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用现代音乐的语汇,以八音音阶体系为基础,并融合传统创作技法,产生了新的成果.运用音乐修辞分析方法深入研究李伯曼在这部作品中高度个性化的音乐语言,从结构、调式、和声、节奏、风格等方面分析其独特的修辞方式,并以此研究结合演奏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浪漫主义的钢琴协奏曲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开创了协奏曲体裁的新风格,主要呈现为三重属性:交响性构思、形象性意涵和普遍性华彩.李斯特《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探索作品中三重属性的具体体现,在协奏曲中置入管弦乐套曲的体裁内涵、在无标题音乐中置入英雄性的形象构思以及将炫技性的华彩段普遍且自由地置入到协奏曲创作中,这些写作手法为研究浪漫主义钢琴协奏曲提供更多的视角与思路.
饶余鑑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呼吸教学是其声乐教学的核心.其呼吸理念科学而自然,对呼吸的理解非常深入.其声乐教学强调对于呼吸支点的掌握和训练,用多变的手段强化对歌唱呼吸支点的把控.换气与呼吸节奏是先生教学的另一大重点,主要强调呼吸与音乐节奏、节拍的协调性,并用动机、乐段的性格来灵活地调节呼吸方法.先生抓住了呼吸教学就是抓住了声乐教学的本质,因此授课成效显著,成果斐然.
《第二“长城”交响曲》是叶小纲在“行走”中完成的作品,通过“行走”寻找灵感,思考中华文化的深久绵长,因而一系列“行走”作品已经成为叶小纲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的成熟表达.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用音符铸就而成的长城早已象征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体现着作曲家对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刻把握.从作品的创作特征与美学建构出发,剖析作品所展现出的中国式审美与中国式哲学.
随着“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的不断推进,各地掀起了讴歌时代的热潮,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原创民族歌剧.由山东省宣传部出品的民族歌剧《沂蒙山》,以我国经典抗战题材——沂蒙山为内核,将传统题材进行挖掘与创新,通过民族歌剧的形式,全景化、多角度地展现了抗日救亡运动中逐渐凝聚而成的沂蒙山精神.歌剧中的唱段创作非常富有代表性,以二重唱《世间哪有这样的情》为例,解读新时代民族歌剧的创作及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呈现.
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进一步输入,上海成为了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摇篮.其中,流行歌曲作为新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上海诞生,并获得了民众广泛的喜爱.许如辉便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流行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对许如辉生平的钩沉及音乐创作的分析,就其流行歌曲创作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中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进行深入研究.
两部《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汇编》分别汇集了西安音乐学院1987年招收研究生以来的1990届2014届、2015届2019届全部硕士学位论文信息资料,以文摘型二次文献形式,集中客观地报道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理论成果,对于检视本校的研究生教育,从中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为导师们相互比较教学成效,学生们开拓研究思路等等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从两部《汇编》的主要内容、编排特色以及资料整理中观察发现的成绩及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