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保障。本文从以形助数,理解概念;以形助数,感悟算理;以形助数,解决问题;以数辅形,刻画图形,这四个方向来进行阐述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数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中的内容主要可以分成三大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由此可见,“数”与“形”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以“形”助“数”,以“数”辅“形”,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以形助数,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小学生,死记强记概念却不理解概念意思,不会运用概念答题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生动形象的几何图形来解释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有助于学生达到认识概念本质的目地。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前提下记忆概念,并能灵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在教学《倒数的认识》这一概念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概念,抓住倒数概念的本质。教师引入了线段图,让学生将4组倒数在线段图中表示出来,通过画线段图将抽象的概念放在了平面图中让学生直观感受。之后又让学生利用这4组倒数画一画面积是1的长方形,通过画长方形帮助学生理解倒数中“1”的重要地位。在经历画长方形的过程后,同学们亲身体验到:当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别作为长方形的长和宽时,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通过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的不同感受,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使学生对“1”在倒数中的意义更加明确。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将“1”放在不同的直观环境下,让学生自主沟通“数”与“形”的关系,通过直观图形的帮助,感悟倒数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了画线段图和画长方形来帮助学生理解“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二、以形助数,感悟算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会答题,但是不会解释,或者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没有精准地把握,如何能够让学生不但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还能够清楚地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解答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好办法,利用画一画、标一标来解释算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思路,感悟算理。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通过画图来分析和理解算理。
   在复习加减运算拓展训练时,教师出示下面的问题:菲菲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错把被减数个位上的0抄成6,减数十位上的8抄成5,结果差41。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开始时,学生一片迷茫,教师进行思路点拨:被减数个位上的0抄成6,多算了6-0=6,差需要减6。减数十位上的8抄成5,少算了8-5=3,也就是少减了3,这里的3在十位上,那么就是少减了30,差还需要减30。所以41-6=35,35-30=5。听完老师的讲解,一部分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已经明白了,但是大部分学生感到更加迷茫,怎么办呢?教师想到了画图,他让学生拿出笔跟着老师一边读题一边写:
   将算式上下对应地排列,将未知数用小括号表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1,请仔细观察,说一说被减数和减数分别哪里变了?问题2,怎么变的?问题3,请回忆差随被减数和减数的变化情况分别是怎么样的?生:减数不变时,被减数变大,差也变大;被减数不变时,减数变少,差反而变大。通过知识的回顾和上面图形的形象表达,学生在“变”与“不变”的对比中,抓住了被减数与减数和差之间的联系,理解了算理。
   在上述教学中,比起教师开始时纯语言的描述,图形表达更加清晰,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数”的变化,也能够一眼看出哪里变了。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个算理,数形结合相得益彰。
   三、以形助数,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文字题由于抽象性太强,只用文字语言解释,学生很难明白要做什么。这时,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图形进行解说,能够对学生整理计算思路,明白算理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利用图形的“形象、直观”的特性,帮助学生将生涩难懂的数学文字语言转化成简洁明了的数学符号语言的研究,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有效的实践方案。
   在教学方程拓展训练的练习课时,教师出示一道挑战题:小明有20元钱,小华有12元钱,两人买了同样多的东西之后,小华剩下的钱数是小明剩下钱数的一半。那么,他们各自花了多少钱?课堂上学生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方法一,用方程求解,设他们各自花了X元钱。小华剩下的钱是20-X,小明剩下的钱是12-X,故:12-X=(20-X),解得X=4。方法二,用列算式的方法计算,20-12=8(元),12-8=4(元)。大部分同学都是用方程来求解的,部分学生对方法二始终无法理解,运用方法二解题的同学把图画了出来,通过画图来理解算式中所蕴含的算理:
   从图中我们看到20-12=8得到的是小明比小华多了8元钱。要使小华剩下的钱是小明剩下钱的一半,只要小明再比小华多剩下8元即可,所以花了12-8=4(元)。
   上面的教学通过画图进行数形转化,直观描述小明比小华多了多少元,使得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朗化,简化了解题步骤。同时,数形结合的方法,既强化了用方程解決问题的优越性,又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算式法中每个算式的含义。
   四、以数辅形,刻画图形
   “形”的主要特点是直观、形象,是符合现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是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形象思维;“数”的主要特点是简洁、抽象,主要依靠学生的有序思维,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展现。只有建构数学模型,利用“数”的特点来刻画图形,才能将数学知识表述清楚,让学生明白数学图形的含义。因此,“数”是不可替代的,只有将“数”与“形”有机结合,用“数”辅“形”,才是正确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复习课时,教师出示下面的题目:用16根长度为1厘米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围可以使面积最大?这是一道关于求解长方形面积的题目,但是如果学生只用画图形的方法,只能粗略的感受到,周长相等时下面左边图的面积可能大于右边的图。
   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不严谨的。要使学生了解“周长相等时,长与宽的长度越接近,组成的长方形面积越大”这个规律,光靠画图感受是不够的,这时就需要建构数学模型,利用“数”的计算,经历精准的数量关系的对比,才能解决问题。
   有关长方形的问题看似属于“形”的范畴,但仅仅依靠“形”的观察无法得到精准的结果,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对“形”进行具体数据的分析,从而有效地刻画图形,解决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以“形”助“数学理解”,以“数”辅助“形”的精准解释,最终实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文平.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59-260.
   [2]李成云.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20(07):43.
   [3]杨洁.试析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才智,2020(13):15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如何能够將立德树人教育和微课教学相融合,是新形势的要求。本篇文章就对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微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局面下,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和革新,把新的能量注入到小学语
【摘 要】本案例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引领,借助重力这一科学前概念,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以及一定的技术支持认识并寻找物体的重心。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心的位置特点,并做到面对不同的问题能够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STEM;教学案例   STEM教育是近几年最热门的新教育方式,它的到来促进了我国小学科学课堂的大变革。它的教育特点是:融合科学、技术
【摘 要】伴随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大量现代化教学模式涌现,其中翻转课堂作为可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要性加以阐述,其次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势加以分析,最后针对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应用的翻转课堂即为教师针对教学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且小学数学学困生一直是小学教育中比较关注的问题,不论是以往的媒体披露的现象还是心理学家们的研究的结果,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小学生学习困难是当今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面存在更严重。因此,我们要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行为和原因,制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学学习;策略;态度 
【摘 要】传统的语文习作教学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把老师分析的与本篇习作相关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修改归纳最终完成一篇写作。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写作变得轻松有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多媒体;信息网络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近20年来人们的学习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到小学语文的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有利于在小学生的知识启蒙时期灌输相关德育教育理念,为小学生未来人生道路的走向奠定正确的根基。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政策响应了我国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号召,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道德教育需求,但是我们仍要注重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政策进行相关思考,本文主要探索了目前小学数学中德育教育的意义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增强德育渗透的有效
【摘 要】数学从古至今,在不断的发展和延续中,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而如何将这一伟大的文明发展史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伟大,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将数学史融入到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数学史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史;教学策略;兴趣引导   数学史的融入能有效拓宽课堂维度,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但是教师在研究数学史时绝对不要通过“拿来主义”,简单地将数学史“照本宣科”的搬进课堂,这样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推进实施,教育部门不仅对小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了高要求,教师要将情思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让“情”与“思”和谐共存,构建情思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思教育;学生   情思教育中,情即学生的情感,它是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的基本条件,思就是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将情和思结合
【摘 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将创客思维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客思维;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教学事业迎来了更高的挑战。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迎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积极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