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措施的探析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该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依然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对该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该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学习兴趣;有效教学;措施
  现阶段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效实施问题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本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学习兴趣是教学有效实施的催化剂,小学生正处在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这一时期的学生做事情的首要动力是兴趣,小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很难有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相反,如果能够引导小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那么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会对喜欢的事情投入极大的热情,这件事情也一定会做得有声有色,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地设计教学,以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本课程的学习魅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以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一改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变得灵活而充满情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2)以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学生做事情更多的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如果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那么他们就会自然地对这一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小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没有体会到成功,而体验到更多的是学习的失败,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地对所学的课程失去信心,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成功教学体验的机会,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加以鼓励,以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促进本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分组,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本着组内差异化,组间接近化的小组划分原则,具体来说,组内差异化就是指在学习小组的划分过程中,一个小组的划分其成员的选择要选择学习水平与能力水平相接近的同学,将他们划分到同一个小组中,这样划分小组的好处是让不同水平的同学能够得到互补,有利于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而组间接近化的小组划分原则是指在不同小组划分时,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学习能力不要存在太大的差距,這使不同小组同学间的交流更加容易,合作更加便利。同时小组长的选拔要通过组内成员民主推选的方式展开,让选出来的小组长能够真正地为组员服众,这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在本课程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成员与组间成员的彼此沟通与合作中,集思广益,提出新的观点,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提出问题,并且在合作的基础上去探寻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极大地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要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促进本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包含许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开展本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向生活学习,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促进本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在这样的教学中,可以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做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学会生活的技能。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其经验相矛盾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辅导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解决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如果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所产生的困惑问题不够重视,就有可能让学生进入认识的误区,产生认识的偏差,影响其正确观念的形成。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勇于实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师要在生活化的教学实施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通过众多的生活实例进行积极思考,通过思考形成正确的观点与认知,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良好的生活技巧与实践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对该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叶柳欢.试论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因素和有效解决方案[J].学周刊,2013.
其他文献
毕节地区地方文献具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方性强和民族性浓厚等特征.文献建设中的重点应该是与本地经济科研相关的文献资料、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和收集历代地方人士著
各碱法纸浆生产企业:碱回收工序是制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碱法制浆生产过程减排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国内碱回收的现状,促进碱回收技术的发展,并为下一步制定相关政
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充满着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源。从理论认识上阐述了历史教学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实践操
目前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障碍与困惑,亟需改革.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更新观念,改变思路,由以往单纯传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转为注重传授中国现当代
在新课改中学案导学法作为一种新常态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的:研究未成熟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健侧睾丸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的表达,探讨不同处理方式下Nrf2表达与健侧睾丸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SD雄性未成熟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
“十二五”是中国造纸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瞄准建设绿色纸业的总体目标,在由造纸大国向现代化造纸强国转变的过程中,要迈出实质性步伐。调控好发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课堂问题导入的角度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导入的技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课堂导入;导入方式;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核心环节,对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合理有趣
本文紧密联系报刊新闻语言和社会语言的实际,从新词语的涌现、术语的跨度移用、港台词语进入共同语、缩略词语的不断产生,在语法上发生的变化,以及俚俗闲适语言风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