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tby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可产生多重实际效用,但其能否得到发挥,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如分层实施,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差异需要。否则,一切益处与效用只能限于想象。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在现代社会,音乐教育是学生全面均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在相当程度上提升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保证音乐教育质量。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产生的实际效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源于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自创立以来,已发展为较为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与其他两种音乐教育方法并称为世界上最有影响、运用最为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把其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可产生较大实效。这是因为它倡导的音乐教学方式、手段与小学高、中、低段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相互一致。无论学段高低,只要把该方法科学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便能使学生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其中。通过该方法的运用,学生可以随心所欲,随旋律高低起伏舞动身体,从而使个人音乐潜能与创造力均得到相应发挥与提高。更主要的是,其倡导的基础音乐教学三原则无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与当前素质教育下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完全契合,不但突破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时空限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提升了其音乐品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策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其运用需要一定的载体,即音乐课堂。任何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与策略的运用首先需要学习者能够参与其中。在小学时期,需要根据高、中、低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对音乐的认知水平采取一定的策略。
   1.分层实施,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差异需要
   我国小学实施六年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依据的是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也应区别对待。低段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依然弱于具象思维能力。在此情况下,依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师应有机地运用一些教学科技,以音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杯子歌》时,不但需要音画辅助,更需要真正的“杯子”出现。这样,学生的具象思维才能更好地转向抽象思维。但对中段学生,则不需要“杯子”。而高段学生,音画也可免去。
   2.教学游戏化,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念,音乐游戏教学法可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通过玩耍的方式,学生可自由地享受于其中。在此情形下,学习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高音、低音,节奏快慢或舒缓此时全没有了顾忌,重要的是怎么参与其中。但在参与运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学生发挥了天性,增强了情感体验,因此音乐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同样以《杯子歌》教唱为例,教师可予以一定引导,以“爱动的杯子”“跑跳的杯子”“脆脆的杯子”等为主题,然后由学生自行按旋律设计动作,或随心所欲按主题发挥。
   3.升华音乐主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采取一定手段,提高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与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美学效果。为此,在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分别基于高、中、低段小学生的实际状况,运用现代教育科技,使学生深度理解音乐主题。实际上,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造均有其特定的背景,均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作品艺术美学能否得到渲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人文思想的解读。例如,在学习《田野在召唤》时,教师可先行请学生讲述自己在春天、秋天甚至冬、夏去田间地头的感受。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无条件深入田野,教师可为他们播放“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田”等画面,并在光、声、像的共同作用下激发他们对田野的美好情感。
   4.多元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一个主要原则。同时,这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为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同样以《田野在召唤》为例,教师可请学生模仿田野中的植物、动物或昆虫,如麦苗、稻草,如天空中的飞鸟,如小溪中的蝌蚪等,然后随旋律、节拍做出相应的动作。再或者,可请学生按旋律、节拍编排舞蹈并自行设计服装等。这样,不但实现了音乐创新,而且也相应地培养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意识与能力。
   实践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于小学音乐教育效用及运用策略并非仅限于以上所述。但教无定法,它的作用能否科学、合理地发挥,还需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教学模式构建[J].外國教育研究,2012(4):71-78.
   [2]伍婷婷.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管窥[J].四川戏剧,2014(12):192-194.
   [3]张赫岚.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音乐课活力纷呈[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2):246.
  编辑 赵飞飞
其他文献
在课间活动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象棋活动,能够使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充分利用课间活动时间.在象棋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既得到应有的精神上的休憩与放松,又能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相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事业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是学生打好英语知识基础的关键环节,因此,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自然拼读法就被应用到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简要分析自然拼读法的特点,深入研究将其应用到小学词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英语词汇;应用策略;实践方法   小学阶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教師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课堂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发问,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遇到问题积极向教师提问。以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就问题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好处及相关注意细节与实施方法做简要
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小学阶段学生的重点科目,在素质教育的改革背景下,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高实践力的学生,并要求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创
摘 要:“数形结合”是数学转化思想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教师更透彻地讲解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它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浅析“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对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运用方法   数量关系与空间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完成各个阶段数学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但是如今的计算课程却是很多小学生倍感头疼的课程,这主要与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调动
小学数学是一门与数字、图形、公式打交道,逻辑性、思维性和严谨性都极强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对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缺少了吸引力和趣味性.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
自然拼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借助自然拼读能够降低初接触英语的学习难度,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加英语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将自然拼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