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精准备,天堑变通途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hai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学生的差异性,信息技术教师的处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处理的方式也都各有千秋。我认为只要学生会用鼠标,会输入文字,那么他们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就不算有差异,因此,结合我教学《网络应用中安全》一课的案例,具体谈一谈我是如何消除、削弱学生之间差异性因素影响的。
  ● 精心挑选内容,二次开发教材
  学生的兴趣是广泛的,他们对国家社会的安全话题非常感兴趣,其中几乎不存在起点差异问题。《网络应用中的安全》中第一个知识点是计算机网络病毒,课本的内容中,有关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介绍知识性强,而有关网络病毒的重大社会影响、严重危害的资源太少,不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增加了学生身边感兴趣的热点病毒介绍,如熊猫烧香、灰鸽子,以及病毒与战争、没有硝烟的信息战、网络间谍通过因特网刺探中国的情报等,丰富的资料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趣味性的资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强烈的趣味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差异性。
  ● 合理进行操作,实现学以致用
  教材上提供的几个习题多数都是让学生上网搜索了解有关病毒的资料,课本解决的思路是让学生通过搜索引擎获取更多的网络病毒的信息。经过仔细考虑,我认为不能先让学生自己搜索计算机病毒知识,因为,有的学生汉字输入速度很快,有的学生汉字输入速度很慢,弄不好就成了汉字输入辅导课,这样不行,得换个思路。为此,我提前准备大量经典的网络病毒的资料,发展学生的语文情景阅读能力,而将搜索能力的提升放在最后的自由练习时间内,让他们小组合作,强帮弱,在自由练习时提升通过网络获取病毒信息资料的能力,而不占用过多统一授课时间。课堂上,我选择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安装使用,因为这些软件都是傻瓜式的大众软件,所有学生都很容易学会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的使用,回家后,还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这个操作技能在日常生活里实用性很强,学习了就用得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筛选合适软件,减少技能差异
  在选择密码破解软件时,我前后搜索到了十多个密码破解软件,我一一做了实验,每个软件需要设置几步,需要点开几个菜单,需要切换几个窗口界面,我都做了统计,最后,找到了一个软件,只需点一个菜单(具体是:点“文件—打开—浏览……”),找到相应的文件就可以破解了,操作非常简单,但软件的破解功能却一点也没有减弱,速度还比较快。让操作技能在傻瓜软件面前变得苍白无力,从而减少操作技能差异的影响,我只说了一遍,学生便都记住了,这些都使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 讲究取舍得当,减弱低效操作
  在我安排的密码破解实验里,我就准备了四个压缩加密文件,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去生成加密文件,这样容易控制学生的操作实验,不至于乱设定密码,半天也破解不了自己设定的密码而影响后面的数据分析。学生根据表格安排的实验文件进行一一破解,并记录数据,课堂热闹兴奋但秩序井然。
  在讲程序的编程加工时,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加法计算器,两个接受输入的文本框,一个标签显示结果,一个按钮。我让学生观察按钮里的代码情况,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是否可以做成一个其他运算类型的四则运算器呢?学生很快就看明白了代码,进行了修改,完成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器的设计。如果一开始就制作各个控件,恐怕课堂教学很难把握,有的很快,有的很慢,而现在只需双击打开按钮,修改一个字符就可以了。
  ● 制定任务分级,尊重学生差异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制定基本任务和提高任务,甚至是发展性任务。多数学生只需完成基本任务就可以了,而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则可以在提高任务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及素养,做到在自己的最邻近发展区域进行最好的提升。发展性任务是为了把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了再融入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应紧跟社会潮流,让学生适当接触最前沿、最流行的知识与软件的使用,课本上的软件学习往往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尊重学生的最邻近区域的个性发展、学以致用、融入社会性再发展等相结合,学习技能于课堂但总体技能的提升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
  ● 打造“灵性”机房,实现分层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除了上课的教师、学生、课程载体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就是计算机,学生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时间要比与教师打交道的时间多的多,因此,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将计算机房变得更有“灵性”。计算机中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能够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并引导他们提升自己,同时,教师还可以随时增加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随时扩展这个“灵性”教师的“灵魂”,甚至将知识拓展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例如,我在仔细研究必修选修教材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软件后,将每种类型的操作软件准备两种以上,这样可以实现软件学习的对比教学,丰富拓展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与悟性,并逐一从网上搜索或适当购买相应的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采用虚拟光驱或其他方式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虽然打造“灵性”机房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耗费大量时间,需要安装很多软件,甚至需要教师考虑到如何安装这些软件和指导学生使用等,可一旦做好,机房便有了各种灵性,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升。这种做法适合各个学校的机房,机房可以连入因特网也可以不连入因特网,几乎没有限制。
  ● 打造“灵性”网站,实现全程辅导
  “灵性”网站是机房的补充,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交流的场所,使全班学生同时交互成为可能,交互的场所已经扩展到跨时空跨地域。借鉴远程网络教育的优点,拓延课堂教学演示的内涵。通过在网站中插入超链接的教学录像,把一次性的课堂教学演示变为无限次教学演示,学生可以随时点播,促进自主学习。从而把教师从机械教学中解放出来,科学有效地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减少学生对简单操作技能的询问。从而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给学习程度差的学生予以积极帮助,使他们的学习能够快速赶上来。
  “灵性”教学网站还可以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的优秀创新作品的网络教学评价,并同时提出每个人的建议,实现汇聚全班的智慧进行信息技术作品的创新设计与改进,这才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作品创作的灵魂,教师不能简单地教授给学生软件的操作技能,而是要实现教授给学生操作软件技能后进行学以致用,尤其是创新设计、再创新设计。
  ● 走班制,学生差异性处理的新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差异,实行群体性分班制,这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差异性处理的宏观策略。走班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走进同一个课堂进行学习活动,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就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的教学知识和经验更上一层楼,需要我们成为具有很高水平的教学知识和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在此,我衷心希望信息技术教师不要成为学生差异性处理的绊脚石,早日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也希望实行过走班制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宝贵信息。
  学生的差异性既是教师教学中的不可避免的困难,同时,又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会让你的教学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公共选修课“网页制作”课程中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时少等问题,分析了翻转课堂与微课对解决问题的适应性,构建了以课程设计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全程引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比分析了翻转课堂模式与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效果,以期能够有效地提高“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公共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
摘 要:笔者有幸作为宿迁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课的评委,听了多位教师的课,感觉教师的整体水平较好。他们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不论如何创新,都应该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学会学习为目标,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否则再好的手段也只能是一厢情愿,事倍功半。下面就本次上课的最后小结部分四种不同的处理形式说说笔者的思考。  关键词
现象:IT培训闯来“新鲜客”  对一些IT培训机构来说,大四学生参加IT培训已是见怪不怪,类似学员比比皆是,但大一新生参加IT培训还是“头一遭”,而且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在一些知名IT培训机构,学员中大学新生所占的比例居然达到了20%。  从就业的角度看,这些新入学的大学生距离就业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大学校园对这些新生来说,理应充满新奇和吸引力,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舍弃象牙塔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信息技术教育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更新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轻松走进信息技术的殿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学生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 案例优点  夏老师以小鸭子购物为主线构造了课堂的整个情境,在此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交互协作,教师利用电子书包所具备的“资源推送”、“多媒体教材”、“放大镜”、“聚光灯”“抢答”、“投票”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支架,能够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但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发展——访淄博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世军  过去:课堂是“粉笔 黑板”的模式、是封闭的空间、是教师的“教”堂、是标准化的“桌餐”。  现在:课堂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模式、是无处不在的学习场域、是以生为主体的“学”堂、是个性化的自助式“套餐”。  ──王世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十余年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让淄博的教育历经了数次重大转变,从最初的校校通、城域教育网到后来的数字化
携手民盟“烛光行动” 推动农村地区教师培训    2008年2月19日,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李重庵和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盛奕庆、副部长郭勇等一行参观了网络科技时代杂志社。  网络科技时代杂志社社长李维福热烈欢迎李重庵副主席一行考察工作,他向民盟领导汇报了杂志社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杂志社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杂志社还向民盟“烛光行动”赠送了NOC大赛教学实践评
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互动教学系统在构建协同课堂教学方面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两者的优势构建了基于两者的协同课堂教学环境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与分析,以期为改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教学系统;协同教学环境;构建    在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中,信息流的传递模式一般为一对多(一位教师对多个学生),学习者与教师信息的不对称和地位的不对称,导致了灌
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试用修订版大纲就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做了较为明确的要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