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英语复习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yiyang9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历年来的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英语试题,其特点是突出听力、注重双基、扩展阅读、增强词汇和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并且体现学科渗透精神,试题的难度适中。命题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都体现了新课改、新教材的精神,符合最新的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而复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在英语复习过程中务必有一条清晰的思路,通过复习,对已学会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对未学会的知识查漏补缺,使之学会。达到这一目的,须“战略”部署明确、“战术”运用恰当,即要做到复习过程中整体设计科学、分步实施恰当、训练手段多样、复习时间分配合理,这样才能打有把握之仗。
  1、吃透教材,循序渐进。
  课改教材是中考命题的基础和依据,教材是“源头”。在复习过程中要依据课本,复习教材要充分体现: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透彻性。
  目的性是前提。目的性是指教师对复习内容心中有数。所以教师首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大纲和分析考纲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复习目的。
  透彻性是根本。“透”要贯穿在复习教材的始终,教师对教学大纲、教材要吃透,弄清各个知识的重点、难点,弄清重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对知识点要深入充分掌握,不能“蜻蜓点水式”复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弄清知识之间的异同,进行系统有序的总结归纳,使之成为知识网络,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2、钻研题型,有的放矢。
  中考命题原则,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注重基础,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考查。因此,中考题型呈现多样性,考查知识点面广,且体现学科渗透、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多种途径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题型有口试和笔试两部分。笔试有听力、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词汇、短文填空、句子翻译、英语写作等。教师要充分对各个题型进行研究,从中找出解题的思路和规律,推测命题动向。同时,可开设专题讲座,辅之与其题型相适合的习题进行专题练习,通过讲练相结合的方法,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把握住应考的主动权。
  3、注重交际,突出重点。
  听说训练是英语学习的先决条件,中考命题思路和中考题型已充分体现。听说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但不少学生在听力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让学生多听英美人的读音,以此来增强语感,提高听力水平。可以每个星期安排一节听力测试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每次测试后要及时反馈评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注重听力技巧的传授和指导。Go for it!新教材的特色是交际用语多,课本中有相当多的情景对话,涉及购物、看病、就餐、问路、打电话、借东西、谈天气和其他情景。教师要根据这些不同的语言情景,创造氛围,指导学生进行交际对话,锻炼交际口语会话能力,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语言点和实际结合起来,真正把英语学活,学以致用,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4、精选内容,强化阅读。
  阅读理解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头戏,占分比重大,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来理解英语书面材料的能力。学生能否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阅读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务必在平时拓宽视野,加强阅读,掌握阅读理解的思路。在日常练习中指导并教授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材料,做到熟能生巧。同时,在材料的难度、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以拓宽,可涉及历史、地理、科普、天文、人文趣事等各方面,难度应与中考相当;同时适当选择部分趣味性强的文章加以拓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5、精讲精练,知点串联。
  精讲是针对课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并且讲解规律,讲思路,讲技巧,讲方法。用较少的时间覆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由“点”到“面”,纵横交错,大幅度进行串联,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有机串联起来,通过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6、科学分析,合理安排。
  科学分析,合理安排中考复习时间十分重要。整个英语复习时间安排,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三月份开始,以全面掌握教材为基础,以注重双基为核心,以单元课时为顺序,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应用为突破点,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总结、复习。这阶段采取单元过关检测方式,打好扎实基础。同时加强听力能力的训练,每周定时进行规范化的听力训练。第二阶段从四月份开始,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听、说、读、写以及其他技能的全方位培养。每周要求学生至少进行一次规范化的书面表达训练。同时继续进行定时的、规范化的听力训练。第三阶段从五月份到六月中旬,立足考纲,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为目的,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并针对中考题型开展专题训练,指导命题趋势、分析答题误区、讲解答题策略、透析解题技巧。这一阶段的试题训练要多样化,抓住重点知识,学生易混的知识点,多角度、多形式地去设计习题。同时进行中考模拟训练,加强考前的英语辅导,特别是加强中考心理和技能的辅导,使学生增强对中考英语的自信心,确保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来迎接中考。
  总之,要想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英语成绩,就必须有自信心和恒心;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必须搞好合理、科学、全面的英语总复习。同时,在整个英语复习中还应遵循一条原则:摆正师生关系,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在归纳、检查、分析、对比、讨论、总结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复习效果的目的,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原有的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需求,要求实施创新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伴随着教育教学创新步伐的加快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已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笔者认为高中历史创新教学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理念创新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的效果。历史学科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基础和关键。
【摘要】步入科学殿堂的台阶是研究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活动有一项基本任务是:利用或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中学历史的教学效率。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中学历史教学实
目的:建立新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评估方程并评价其适用性。 方法:选择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16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收集其相关资料,随机选择124例为
乡土地理材料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竺可桢先生曾说过:“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地理教学,开始必自本土地理教学。”对于初中生而言,其生理特征决定其尚难对完整的抽象概念充分理解,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巧妙利用乡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它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致使课堂教学提问存在诸多问题,如课堂提问的表面化、“满堂问”、 答案是预设的、提问对象的片面性等。  基于此,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
【摘要】鲁迅小说多采用家庭叙事这种叙事手段,从家庭出发揭露与批判现实社会是鲁迅小说叙事现代性的主要体现之一。鲁迅笔下的家庭即是社会的微观缩影,家庭的组织形式映射着社会形态结构。家庭关系中的变态与不和谐也是社会弊病的侧面表现。本文试图从家庭叙事这一角度入手分析探讨鲁迅小说社会文化批判的冰山一角。。  【关键词】家庭叙事鲁迅小说“家庭社会”  家庭叙事是一种小说叙事方式,即以家庭为切入点进入文本。通过
“不”在很多篇文章中得以运用,大凡可见作者与世格格不入,对世界的批判。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用了九个“不”字,可以看出他对世俗的否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
【摘要】地方史是关于地方的历史人物、历史发展和历史事件的记叙。地方史纳入教学中,有利于对地方史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教材知识的理解。本文论述了地方史的教学特点,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原则,试图以便更好的开展地方史教学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地方史教学特点原则途径  地方史,就是指关于某一个地域的历史人物、历史发展、历史沿革和历史人物的记叙。通俗的说,也就是指某一个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世界最广泛应用的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迎接国际间的挑战,抓住我国发展的新机遇,我国将英语教育加入教育发展战略之中。初中英语教育作为连接小学英语教育与高中英语教育的桥梁,在学生接受英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改革初中教学方法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拟从任务型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出发,重点分析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