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肝素结合蛋白水平对儿童重症肺炎的评价作用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对儿童重症肺炎的病情评价作用。

方法

纳入湖南省儿童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测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重症肺炎患儿94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HBP水平。根据病原学结果,分为非细菌感染组(19例)和细菌感染组(75例);根据是否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其严重程度分为非ARDS组(65例)、轻度ARDS组(23例)和中重度ARDS组(6例)。

结果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HBP水平在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77(5.90,73.50)ng/mL比5.90(5.90,7.64)ng/mL,Z=12.500,P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是病因尚不明确的功能性胃肠病,以儿童发病为主。随着儿科医师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该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阐述该病的治疗策略,包括前驱期、呕吐期、恢复期和发作间期/无症状期的药物剂量、给药方式,更好地帮助广大儿科医师优化治疗方案。
婴儿排便困难(infantdyschezia)是婴儿期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每次排便前处于情绪紧张的状态,伴尖叫、哭闹不安和因排便费力所致的脸色涨红或发青,通常持续10~20min,可排出软便或未能排出。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婴儿排便动作不协调、肠道菌群失衡、脑-肠-微生物调节紊乱或过早添加辅食有关。婴儿排便困难的诊断标准是基于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其症状可随年龄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避免直肠刺激和泻药干预。
婴儿肠绞痛(IC)是5个月以内婴儿期的常见病症,主要症状是周期性发作、难以抚慰的啼哭。该病为自限性良性疾病,但常给患儿家庭带来困扰,也给临床医生带来挑战。IC的诊断方法可参考罗马Ⅳ标准(RomaⅣcriteria),主要根据婴儿啼哭的特征和时长进行判定。IC的发病原因不明,主要包括胃肠道因素和非胃肠道因素。IC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包括饮食调节、行为方式改变、药物治疗、手法治疗等,临床效果仍需更多研究数据证实。临床医师既要了解总体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也要从个体入手,识别原因,加强管理,改善预后。
功能性胃肠病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以慢性、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本文基于2016年发表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介绍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对于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诊疗水平。
目的总结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市儿童医院三家三甲医院PICU2017年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三家三甲医院PICU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不同住院时间进行分组,对其性别、年龄、死亡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疾病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17年三家三甲医院PICU共收治患儿2092例,其中死亡139例,病死率6.64%,男84例、女55例。病死率最高的月份是1月、2月、7月和8月,病死率分别为9.14%(1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