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完善高校“思政课”育人机制的路径探析

来源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426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心理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传统的思政教学已经难以深入学生头脑,现有的课程编制也不足以弥补德育环节的薄弱,这些都是造成思政教育难以达到既定教育目的的原因。因此,思政教育模式改革需要依靠校内有关部门形成联动的教学体系及扩展思政教育的外延为途径,构成一个教学资源优化、教学体系联动、教学功能外延的思政教育新模式,进而更深入地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
其他文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制订职业奋斗计划,提升就业竞争力乃至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应用型大学、高水
劳动是人成为人的第一行为,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生价值的根本要求.当前,一些大学生存在劳动教育错位的现象,导致他们不会劳动、不想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形
在工业4.0的智能化时代,高校教育者对网络文化多元开放等特征缺乏理性认识,教育观念老化致师生网络水平倒置。思政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文化教育活动意识不足,仍沿袭传统灌输“训导式”说教的封闭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空泛,方式方法落后,情感体验缺乏,信息甄别能力弱,对网络知识与技术掌握不够,处于信息占有角色倒位的劣势地位,网络教育课程与智能时代脱节严重。网络文化育人载体欠缺、弱效,缺失营销战略意识,比例失衡致教育主客体互动不足,内容陈旧、更新缓慢致载体影响力弱化。思政类微媒体构筑随便,缺乏深度和吸引力,因泛
中小学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是TALIS2018关注的重点,也是各国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适应未来的教与学、应对多元文化和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满足教师自身在职专业发展的需求,促进各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TALIS2018第一卷报告中关于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内容,体现出中小学教师在持续专业发展的参与率、有效形式、内容与需求、障碍与支持等方面的国际趋势与特点,这将为我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社会参与是我国大学治理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方面,大学内部治理对“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有效发挥社会参与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是促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社会参与大学治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鉴于此,初步构建一个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和42项四级指标的社会参与大学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如何提高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能力做出进一步思考,对促进我国“双一流”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后疫情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空间发生全方位变革,在线教学成为“新常态”,生命健康知识引起重视,教师行动空间受限,学校管理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挑战:教师的“互联网+”教学水平亟待提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亟待强化,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亟待拓展,突发事件预警和应对能力亟待提升。应推进“互联网+”研修,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构建网络实践共同体,增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能力;回归自我具身实践,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加强安全教育和实战演练,提升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置能力。
在便捷的网购背景下,很多人的生活所需物资通过网上购物来获得。商品要安全、快捷到达消费者手中,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如何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充分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主要介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实施课程思政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是提高育人水平与能力的重要渠道,更是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方法的根本保障。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关键在于实现学生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学生与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从服务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在服务上立足学生成才,开展全员育人、确立育人目标,转变传统理念;在实践上则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强化工作职责、以学生成长成才为重点,革新组织结构,真正实现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一体化,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
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改革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诸多理论与实践成果,但是思政教育始终自成一体,面临着孤岛困境,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脱节现象并未在根本意义上获得转变,产生此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三全育人”思想尚未真正树立。从课程思政理论概念入手,分析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阐述课程思政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本科教学实现了空间多样化和时间自由化,在线资源平台和应用软件的细节性、实时性功能设计,为构建师生互动快速响应机制和提供精准教学信息反馈平台创造了新条件。线上教学需要教师走出环境改变导致的教学情感失衡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困境,教师和学生要共同打破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局限,突破教师以不变应万变和学生消极被动的舒适圈。同时,要深刻认识线上教学发展对本科教育的影响,变模式不变初心,维护教学自由,恪守纪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