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触情 情入心中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可谓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写出了对亲人的怀念,道出了心底的真情。尽管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琐事,但读来却十分亲切。真情,使这篇文章自然朴实,真切动人。
  作者从对小轩的修葺中就开始蕴蓄着真情了。本来一间狭小、破漏而且光线昏暗的小屋子,经过作者的修葺之后,变得明亮、优美了。庭院中花木摇曳,白天有可爱的小鸟,夜晚有斑驳的树影,轩中的人或“偃仰啸歌”,或“冥然兀坐”,尽享其中的宁静与恬适。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不难感觉到作者心底所洋溢的对小轩的真切的喜爱之情。就是这间小屋子,凝结了作者魂牵梦萦的几位亲人。对母亲的回忆只是很小的一个片段:当母亲听到自己的女儿“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地叩打这间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却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真情细腻。无怪清代林纾曾说过:“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也不禁使我们想起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的“背影”,无需多着墨,那个印着深深父爱的背影已经永远萦绕在我们每个人心头了。写祖母,也仅是选取了祖母觉得好久没有见到自己,而来到这里,关心地询问“我”,怎么“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一看自己在认真读书,即“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这一类的细节琐事,但把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牵挂以及鼓励、期待的感情都描绘出来了,想到自己没能实现祖母的期望,祖母也不可能再亲眼看到自己实现她的期望了,此情此景真的“令人长号不自禁”呀!而文章最后写对妻子的追忆,则更是从妻子当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这样的生活琐事中见真情,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轻轻作结,寄托了无尽的思念与深情。读罢此文,我们也忍不住会为作者而感叹,为文中的一片真情所感动吧!
  但我想,作为语文课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上还不够,语文课还应该是生活与生命的延伸。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能够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情感,珍惜自己的生命,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善待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意义。为了使课本和生活衔接,增加学生的真情实感,我把自己写的一篇小文章——《老家》纳入课堂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的这篇文章是写我对已搬离了很多年的老家的怀念之情的,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可以说没有半点虚假。文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小事真情,也许是因为情动于衷吧,在最后写到那只小狗“在我们搬离老家后,它有好多天不愿吃东西,只固执地站在路上,朝当时车子离开的方向望着”这部分时,积蓄已久的感情再一次涌上心头,我真的是忍不住地又一次泪流满面,不能自已。我的确是在用心、用情抒写着内心的情感。在课堂上,我把文章读给学生听,在读到这部分时,我的声音哽咽了,眼睛湿润了。当我告诉学生这是我写的文章,我们身边都不乏小事真情,需要我们去关注和体会时,学生们亮晶晶的 眼睛和热烈的掌声向我表达了一切。绝不是醉心于学生们对我文章的认可,而是他们从中懂得以后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知道珍惜身边的事,这是我最大的满足。那节课后,有好多学生都跟我说他们很感动。
  我不禁微笑了,也再一次地肯定:语文课,让我们充满真情。以自己的真情触动学生,真情自然会留在学生心中。
  
  附:
  老 家
  那天听到老家要拆迁的消息,我的心里不禁一阵伤感。
  不知不觉中,离开老家竟已经二十多年了,而在心底,可从来没有觉得它的遥远。老家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乡村,有山和小河,也很普通,算不上青山绿水。村子里有些地方种着些柳树、槐树以及乡村所特有的榆钱树,因为在自然的天地中生长,无所约束,自由挥洒,于是就千姿百态,随意古朴,倒也给小村添了些色彩。这么久的时间里,它的样子变化了许多。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近几年回老家的次数少了些,但无论如何,我只知道,它是我永远的老家,是我生命里很亲切的一部分。忙也罢,闲也好,它是我随时可以徜徉之处,现实抑或梦中都可以。而有一天,它居然要消逝,这是我从来也没有想到的。也许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小村如此的普通、平常,它只要做孩子的快乐天地就足够了,从未想过它还可以被挪为他用而改变,而让我有一天会在原地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我的心有痛的感觉。
  难忘老家,也许是因为它承载了我生命中最纯真的记忆吧。虽然离开它这么久了,但儿时洒落在那里的许多印记却还是极清晰的。夏天的夜晚,会依偎在大人身边,仰望着乡村独有的明亮的星空,和小伙伴们一起比赛说着儿歌“勺子星,把子星,牵牛郎,织女星。谁能数七遍,到老不腰疼。”因为天真,都当真不喘息地一口气说上七遍,憋得小脸通红,但又乐此不疲。榆树和槐树花开飘香时分,就是孩子们的节日。我们会兴奋地帮着摘下果实,不时地往嘴里塞上一把,那香甜香甜的味道就是童年的滋味,就是难忘的老家。香甜的童年,就连奶奶带着我去拣麦穗,都使我忘却了天气的炎热,只记得找寻野果的种种乐趣。难忘的老家里还有邻居送给我的一只小狗,现在想来,长相颇有几分今天京巴狗的可爱呢!它是和幼小的我一起慢慢长大的,所以和我最亲。在我们搬离老家后,它有好多天不愿吃东西,只固执地站在路上,朝当时车子离开的方向望着。我知道,它想我们一家人,我还知道,它一定最想我。不能自已的,我一次次为此泪流满面……
  难忘老家。
  (责编 李 晔)
其他文献
【摘 要】 优秀教师善于创设以下5种教学情境:1.运用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2.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3.通过巧妙说话创设情境;4.联系生活创设情境;5.依托课堂活动创设情境。  【关键词】 情境 导语 多媒体 联系 依托    善创教学情境是优秀语文教师的特征。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营造“绿色”课堂氛围,创立浓厚的、诗意般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感受“美”中轻松快乐地学习。优秀教师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有以下
【摘 要】 高中语文教材的改革基本完成,普遍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但是,新教材还有应该完善的地方。选文的代表性和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教材内容的粘连性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教材改革应当不断完善,精益求精。  【关键词】 语文教材 改革 完善    自2000年秋季起,国家教育部正式发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及与其配套的语文新教材(人教版,以下同),在全国高中的起始年级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英语应该算是最枯燥的科目了。特别在初二年级,分化现象往往十分明显,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认为值得研究讨论并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
作文的提高离不开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积累。我认为写作文的积累主要从语言积累、情感积累和生活积累三方面人手。    第一,积累语言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相反语言积累贫乏,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
古语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文章)读得多了,它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由此可见,朗读是十分重要的。古人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什么?语感使之然也。语感,即语言感受力。一般来说,它指人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对语言的一种下意识的感觉,一种能够脱口而出的感觉,是对特定环境的不经逻辑推理、直接迅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语感是运用语言的一种感受,它可以使人们对语言的正误、恰当与否
小明看到一幅画,画面是一个人在聚精会神地射擊。  小明就问他的爷爷:“爷爷,为什么打枪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爷爷回答说:“如果两只眼睛都闭上了,那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丹妮供稿)
采蘑菇的小红帽
目前,我们英语教育者为了改变农村学生中较常见的“哑巴英语”的现象,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口语练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口语交流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好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课    1.对话课中,教师必须处理好讲解与训练的关系  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我们注意到,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进行社会调查”。因此,近几年来
语文课堂,是引领学生体验阅读快乐、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热爱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拓宽学生反思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又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语文和生活更好地链接。    一、教师用积极乐观、健康昂扬的精神去感染学生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开始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情绪不够稳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