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显示出中国媒体的力量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8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媒体应当学会“国际交流”,充分利用西方媒体提供的线索或者报道的素材进行跟踪报道,澄清事实真相。《中国日报》(chinadaily)是一份中国的英文报纸,其所属“中国观察智库”最近发布的《涉疆谎言的产生与真相》,全面揭露了西方媒体是如何无中生有、改头换面、移花接木、造谣诬蔑中国的,令人击节赞赏。首先,《中国日报》使用西方读者常用的语言,深刻揭露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新疆的虚假报道,以客观事实进行释疑解惑、澄清事实真相。
其他文献
人物报道是最适合进行文体创新的新闻品类,打破人物报道的模式化,可以从几方面做出改变:调动五大感官,立体化采访;捕捉“情理之外、逻辑之中”的细节;做好素材取舍,讲究叙事结构;用短开头和短结尾捕获读者。
新媒体技术发展、受众年轻化趋势及高校视频作品的低质现状是催生高校微纪录片创作的动因;坚持立足校园、面向师生、讲好“校园故事”是高校微纪录片创作的基本遵循;记录学校发展历史、升华“校园故事”是高校微纪录片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
在高校新闻教育过程中如何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践行“四力”建设?本文以广西大学新闻业务课程建设为例,就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环节如何为塑造“四力”新闻人才奠定坚实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
1980年,“全国首届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又称“南京会议”)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会议成为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滥觞,更是中国民族音乐学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一个新兴的学科呈现在中国音乐学者面前。从此,民族音乐学的前辈同仁们“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开启了民族音乐研究的新篇章。四十载的荣光岁月,民族音乐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诸多学者的“质疑反思、思辨创新”精神密不可分,更与四十年前的“南京会议”休戚相关。
全媒体时代,应急科普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传播主体协同不够、内容生产不能满足受众需求等问题。本文从开发与整合应急科普内容、打造全媒体传播平台、应急科普需形成合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应急科普全媒体传播的意见与建议。
一1980年,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总结和回顾四十年来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实践,部分学者先后进行过一些评述和议论,其中涉及民族音乐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探讨,一直是关注热点和主要话题之一。例如薛艺兵多年前就曾以《“民族音乐学”与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为题,对民族音乐学与民族音乐理论的区别与关系进行过辨析。
2021年5月初,“真实故事计划”举办的第三届非虚构写作大赛结果公布.在超过2000部投稿作品中,迟秋怡的《漫长的爆炸》获得一等奖,并以平均分8.2的高分,力压群雄.rn《漫长的爆
期刊
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创新频现亮点,主流媒体科技报道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本文认为新时期我国主流媒体应该从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找准落点、创新模式、连接全球等六个方面发力做好科技新闻报道。
无论是评奖管理单位还是新闻作品创作、报送单位,都应该关注作品长期的社会效益。写下这个题目,源于近期查询近三年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遇到的小状况。5月初,因为教学的需要,笔者在网上搜索中国新闻奖获奖融媒体作品,最终找到中国记协网的中国新闻奖频道。自2018年开展评选以来,近三年的融媒体奖项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都能找到获奖单位的申报说明及作品的网址链接或二维码,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体作品还有专门的案例库供查询。
1980年,“全国首届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目前音乐学界都称此次会议为“南京会议”,并认为它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的起点.我1978年考入“南艺”,1981年毕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