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0121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亮点和主流,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很多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地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能有惩戒。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连一句批评的话也不敢说。面对不做功课、不专心听课、没礼貌、扰乱课堂纪律、旷课打架、早恋等的学生,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们很无力,只能装聋作哑、视若无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只能一味纵容。
  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名士兵因经常盗窃被军队开除了,负责政审的人员很纳闷,为什么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他的学习档案教师评语中却从没有提到过有盗窃行为呢?他的小学班主任说:“我在操行评语中都明明白白写着‘该生手脚比较灵活’嘛!是你们没有注意罢了。”
  可以想象当时这位班主任的思想斗争了。这虽然是个笑话,有些过于夸张,但它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教育到底要不要惩诫?盲目的夸奖、表扬式教育是否可取?它是不是带领我们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
  正面教育和说服教育是我们所努力倡导的,但正面说服并不能“包治百病”。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只要理由正当、明确,有助于达成行为纠偏、行为转化等教育目的,完全可以行使教育惩戒权,让孩子认识到行为过错要受罚,是正其心的教育。
  惩戒有惩罚、警戒之意,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的责任追究,是让孩子去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坎坷,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外,外在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有时会误入岔道,走入歧途,最需要人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戒,就要让孩子为违规付出成本。由于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极强,必须让孩子从小明白:每个人获得的自由应该是相对的,当你侵害到别人的自由时,就要以限制你的自由作为惩戒条件,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学生的惩戒是必需的,但也是要慎之又慎的,否则教师就会作出侵害学生权力甚至违法的行为来。结合我多年担任班主任的经验,我来谈一下自己对惩戒应用的一些看法:
  
  惩戒是要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讲究艺术、技巧
  
  因人施惩,有的学生被老师当众批评,回家自杀了;有的学生被老师当众羞辱,知耻后勇,走上了成功之路。同样的惩戒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因此,惩戒学生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根据受惩者的性格因素、身心特点的差异进行惩戒,只有基于尊重的惩戒,抱着爱学生的态度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惩戒,才是学生能接受的惩戒。
  
  惩戒目的在于转化
  
  惩戒是让学生看到自己错误所招致的严重后果。当学生一旦真正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后果,就好进一步教育了。这是转化的关键,决不能把惩戒看成是教育的终结,应当看作是转化教育的开始。
  教育要有耐心,要相信学生。所谓“屡教不改”,其实多数是“屡犯不改”。因为没有教,或没有屡教,没有教到点子上。越是屡犯者,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抓得准。
  转化工作,当然以班主任为核心,班主任有全面管理、关心、掌握、了解学生的有利条件。在这个核心指挥下,要割断不良环境的影响,要一个一个地指导转化。任课老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上级领导也要支持、督促,班干部也积极配合班主任,及时汇报问题学生的情况,形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齐抓共管局面。班主任精力有限,有困难时,领导应及时增加班主任的助手。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学校应宣布采取特殊措施,以限制他们的一些行动。比如办转化学习班,建立汇报制度,以加强管束。如有些学校设立“诚实教育”。转化教育工作难度很大,转化教育过程中要讲究方法,不可简单化,不能靠压服手段。为此,所有做转化教育工作的人,要多学习理论,以理服人;多掌握些事例,启发教育:多给些关怀,以情感人。总之,仍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为重要内容。
  眼下,问题学生看来数量不少,但如果各班切实抓起来,分别治理,重点与一般结合,分期分批转化教育,我们的力量仍会占优势的,我们应有信心做好转化教育工作。
  
  惩戒实施过程要用心
  
  平时应当加强对学生遵纪守法的教育,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力求避免采取惩戒教育。
  惩戒过程中,应当做到依据充分,要有充分的规章制度依据,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使惩戒者心服。应当做到惩戒适度,这是考虑到惩戒的客观标准,学生认识和对待错误的态度,学生本人的特点。一般对有认识、愿悔改的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
  惩戒后,应当积极进行转化教育,否则惩戒便失去意义,甚至问题学生并不会因为惩戒而减少。
  
  惩戒要掌握尺度
  
  惩戒作为一项具体的行为。必然会涉及管理者、被管理者与具体的时间、空间,具体的事件,所有这些都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必须明确,老师在掌握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怎么灵活掌握一个“度”。这个“度”的量是多少还要看具体情况,这个“度”的衡量以是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标准。比如,一个学生上自习课破坏纪律,让他写三四百字的检讨就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让他写三四千字的检讨可能就会使学生限于应付,不会思考自己的错误了。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必须切实尊重和保证孩子的隐私权,同时教师对惩戒的过程要多一点监控,多一点反思。比如教师用几个耳光或罚款代替惩戒,让有偷窃错误的学生公开亮相等,这些惩戒教育方式都是不合分寸的,也是极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惩戒由学生们自己完成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已蔚为风气。使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以实现其主体地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班集体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很大方面体现在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劝阻和处理上。在班级管理中,我采取了这样—种方法:开学伊始,让同学们在明确了班集体荣誉和自身责任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讨论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然后让同学们再讨论发生一次违纪怎样处理,两次违纪怎样处理,三次、四次……然后将这些写入班规,这样随着违纪学生违纪次数的增多。对他的处罚也逐步增加。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而惩戒是在不知不觉中用学生自己的处罚方式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一个人的人生中如果没有了惩戒,那么他将永远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缺少惩戒的人生必然是不完备、不完美的人生。教育手段应该是多元化的,在以激励、赏识为主流的教育中多一点惩戒色彩,才会使我们孩子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其他文献
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不是自上而下的制度,而是教师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没有一线教师发自内心真诚的配合,不管新课改的呼声多么强烈,那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永远比制度更为重要。当然一线教师并不排斥课改,置课改于不顾,依然我行我素。一线教师比所有教育工作者更向往课改,一线教师长时间地立在应试教育的浪尖,生活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矛盾的夹缝里,渴望着有一天能真正地实践素质教育,离开数字世界,
角是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图形认识”中指出:“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测量”中指出:“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角的度量”更是学生在三角形分类活动中认识锐角三角形、直
印象    开学第一天,年级组的老师就给我打了预防针:一定要注意一个叫小于的学生。毫无疑问,这肯定又是一个棘手的人物。看来,今后我们之间的较量绝对少不了。于是,我的心里也做好了与他随时“战斗”的准备。 开学后不久,小于的种种恶习就一一暴露了。不爱学习,上课捣乱,下课打闹,不做作业,经常顶撞老师,教育批评后却屡教不改。看来,年级组老师对他的定位还是很准确的,这样的学生,定是不会有很大的改观。   
要想教师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培训机构应作到四个“不要”——不要丢开理论谈实践,不要面面俱到无重点,不要只谈现状无前瞻,不要重形式轻效果。  虽然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每年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但是由于存在的问题不少,导致培训效果很不理想,形同虚设和浪费培训资源现象严重,到了非认真反思、总结和纠正不可的地步。要想教师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到四个“不要”——
一    古希腊人把闲暇看作是“美好的生活”,希望在闲暇时发展思想和良知。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明确提出闲暇生活是一个人获得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主张充分利用闲暇。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学记》中就有关于闲暇的精辟论述“藏焉,惰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把敬德修业与闲暇游乐结合起来。  从文化渊源上来说,受老庄哲学和禅宗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人的闲暇价值观很推崇“
在高中患上精神性疾病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然而没有办法,本国的高中就像一条令人生畏的河流,其中大大小小的测验考试就是那些深浅不一的水中旋涡。如果一个高中生认为自己当初可以嬉笑着面对那些水中旋涡而精神不紧张的话,那么他不是天才就是一个傻瓜。姑且让我们把问题提得再尖锐一些,就算你高中阶段从来没有为考试测验而紧张过,那么高中前的中考和高中后的高考呢?当你遭遇这两条河水中的大旋涡时,你当初也是嬉笑着、泰然自
所谓绩效工资制度,就是学校根据教师工作的优劣,将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的一种激励性分配机制。到2010年初,我国所有事业单位已经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由于学校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如何评价教师工作将成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从各地已推行的实施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要确保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成功,学校应当引导教师树立六种意识。    树立教育质量意识    传统的教师工作考核中教学工作
一天,我找两位学生谈心,有一位学生直言不讳地对我说:“老师啊,我坐在教室里听课比坐在牢房里还难受。”还有一位学生坦诚地对我说:“上你的课,我都出冷汗呢,紧张得要命。”听了这样一些话,我心中一颤,是啊,在课堂上我只顾津津乐道地讲解,什么时候用心去体会,去真真切切地感受周围的学生,去捕捉他们的思维,搜索反馈的信息了呢?不知不觉中,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建的“和谐教育”讲座中那一幕幕精彩绝伦的画面又闪现在
徐金奎,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两次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9年又被评为省“中学语文学科优秀教师”,并被《中国教师报》誉为“阳光教师”。全国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会员,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国家、省、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滋生,我的幸福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获取!如果还有来生,我仍愿做教师。  ——徐金奎  心系
新学期开学了,我精心准备好第一堂课,铃声响起,我充满信心地走进了初一六班的教室。昨天已经给他们布置了预习作业,今天效果会怎么样呢?我充满了期待。  我的第一个环节是课前两分钟演讲。可是,已经被告知准备的同学,显然把这项任务当成了背诵课文,我刚一示意,他立刻在自己的位子上站起来,背诵了一段。我示意他停下,要到讲台前面来,面对全体同学。他扭扭捏捏地上了台,下面的同学则发出新奇的笑闹声,好不容易,等他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