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曲会唱口能开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s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其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以及精确性对于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有效开展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试图从说思路、说概念、说过程、说算理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提高数学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良好、完整的语言表达是学生精确掌握所学知识点的重要表现,对于使学生准确掌握课内教授的知识至关重要。当前,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举手率和抬头率不容乐观。高年级学生尤为严重。课后做题情况还好,就是课堂上没有声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学生不主动表达的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题目会做,但要用语言来表达、描述,学生感觉有困难。其二,学生觉得自己不能有条理地说出思维的过程,磕磕巴巴地怕别人笑话。由此可见,虽然学生理解了知识,但要用语言表述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好比上台表演唱歌,心里对“曲子的旋律”能理解,要开口唱得动听、流畅还有难度。真是“小曲能唱口难开”啊!教师应呵护学生的自尊,鼓励学生克服“上台”的紧张心理,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把“曲子”唱好。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呢?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是头脑中边想口中边表达,即出声思维。对小学生来说,语言流畅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他们的思维不断增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表达,加强对学生表达的训练,学生通过动口说话,把内心的思维完整表达出来,这样既让学生在表述中学习了数学基本知识,又初步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一、清晰明了——说算理
   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其概念、法则、算理理解不清是重要原因。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使用规范语言,逐步引导学生清晰明了地了解算理,解决问题。学生得到题目解决的方法后,用簡明扼要的语言描述算理的过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巩固了知识点。
   例如:在讲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知识点时,算式24÷2=,先让学生思考,说明口算的计算步骤如何用摆小棒的方法来演示。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摆的方法,小范围讨论交流,初步统一了方法后,再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学生可以表述如下:“先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0根,接着把剩下的4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根。”全班同学都清楚地知道了算理后,请一位同学引领大家一边叙述算理一边算48÷4,通过以上过程,学生对算理有了清楚的了解,通过语言的叙述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建构知识的有效度,计算正确率也得到了提高。
   二、精练准确——说概念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无论下定义,还是归纳概念做判断等,都要求用词恰当准确,能完整、正确地表达。而概念、法则公式等在小学生生活经验中很少能体验到,有许多概念性的知识是属于“告诉”学生的,学生如果不能很快内化并归纳到已有的知识体系,就会很快地淡忘。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准确地表达概念,学生才能正确地理解概念,从而逐步形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中,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是一个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6个圆圈图拿出来,把6个圆圈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用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彩笔画一画、涂一涂、分一分,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的?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里有几个圆圈?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出示的题目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了“说”的规范,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语言逻辑性。
   学生通过进一步归纳,很自然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在引导学生说意义的过程中,也要力求语言的准确、简练、条理清楚。比如有学生说:“把一个圆分成4份,每份是。”这儿丢了一个重要的词“平均分”,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分数能够清楚地表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平均分成4份之后,每一份是这个圆的”,或者使用代词,说成“平均分成4份之后,每份是它的。”学生经历了这些关键词的剖析过程,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三、简明扼要——说过程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表达必须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无序向有序的过渡阶段,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叙述观察结果;在指导动手操作时,要指导学生简明扼要表述实践过程和获得的体验。通过明确的引导,就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表达。
   小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特点,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用数学语言描述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公式、法则和性质的教学要摆脱“死记硬背和照搬套用”,指导学生关注公式的推导。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提问:你能想办法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学生边想边做,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出来。最后在小组里讨论研究,用语言表述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讨论后展示研究的结果,把讨论后的结果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展示。学生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自己说操作过程,在小组里讨论,在班级内交流,从而使思维越发清晰,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
   四、一清二白——说思路
   在小学阶段,应用题思路表述需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思路。数学的语言表达应该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小学数学应用题目中大约由已知条件和问题组成,已知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依据,问题是解题的方向和目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搞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对解决问题非常必要。学生探究解题途径,力求讲清条件、问题和思路,会大大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下图是为国庆晚会准备的黄花、红花、绿花三种颜色的绸花,其中黄花10朵,红花11朵,绿花6多,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语言描述,初步理解
   2.说清关系,突破难点
   通过步步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描述中理解了数量关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也就很明确了。试一试:绿花比黄花少,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半扶半放引导学生进一步表述数量关系,强化了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清晰地“说”的过程,应是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和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契机。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的“说”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的表达趋于准确、有条理。学生会不会说,想不想说,能不能说,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导,诱导得力,方法得当,使学生很自然能理解,从而很好地“说”。明理的学生犹如曲子已烂熟于心的演员,登台自然是“字正腔圆”,曲子唱得得心应手。一部分“牛皮灯笼肚里亮”的学生,心里对问题掌握得透彻,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如果教师能点拨得力,训练有力,使这些学生在数学课上也敢于大胆表达,数学的方法、思路也就“豆腐拌葱”一清二白了。这时的学生“曲子会唱”,就不会只在心里哼哼,而是要大声地唱出来了。
   连贯、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和思维过程,是培养小学生完整地理解课堂知识的重要着手点,只有在数学教学中有意渗透语言表达的教学智慧,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数学的魅力,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丽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5(5Z).
   [2]夏延春.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探析[J].教育观察,2017,6(20).
   作者简介:李红(1973.2—),女,江苏省无锡市人,无锡市惠山区钱桥中心小学,本科。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社会正面临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纷繁复杂的信息与价值多元化并存,受道德理想主义和道德相对观影响,人民群众在面对道德问题时常常表现出难以抉择的疑虑与困惑。高中学生正处于认识人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重要时期,健全的道德能力有助于其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重视对高中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道德能力;培养   一、“道德能力”的含义及意义
摘 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好的课堂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思维迅速归位,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课堂导入艺术,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精彩的導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展开分析,并就几种导入方
摘 要:随着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也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以学生的美术成绩为主,而是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审美思维、鉴赏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尽量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结合美术教学现状,就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闽南民俗文化;教学策略   《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针对良好数学教育这一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学生提出基础性、前瞻性、整合性的要求,相应的,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立足核心素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研究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打造更精彩的课堂,才能帮助学生收获更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鉴于此,从理论联系实际,综合文献资料等多种研究方法入手,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具体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特别是在随迁子女学校,学生常常因为化学用语障碍而极大地影响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影响到后期有效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初中生源全部为随迁子女,通过调查、家访、访谈及教学实践研究获得一些成效。从分析原因入手,然后从提高教师非智力因素影响力;明确化学用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逐一突破难点,建构学习化学用语的自信心;内化整合、形成知识脉络;“玩转
摘 要:沙盘游戏治疗作为非言语主导的、非指导性的艺术性治疗形式,特别适用于儿童心理治疗与发展。围绕智力障碍学生的沙盘游戏教学实践,从预备好的环境、沙具的选择、家长参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四个方面,讨论如何更好地将沙盘游戏应用于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特教教师;沙盘游戏;智力障碍学生   沙盘游戏是瑞士心理分析师Dora Kalff在1980年首次提出的,并对学生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她在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段学生在写话方面应该做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情,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文字反映客观事物,并表达其思想感情,这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有效运用好多媒体图、文、声、色并茂的影像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课堂实效性,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更有效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在低段写
摘 要: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每册都有配套的《小学语文读本》,恰当运用这份资源不仅能弥补农村学生课外书少的缺憾,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也能浸润书香童年。教师应该以此打开“阅读之窗”,努力与教材课程“合体”进行同步阅读,指导与帮助学生在“五优”中美读、美摘、美悟和美化,从而提升阅读的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本;课外阅读;优化阅读;阅读品质   母语学习乃语文教育之本,《义务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开端,对学生的品格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班主任就应当给予德育高度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主任;德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
摘 要:对于高中生而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在他们学习和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长期的阅读中,学生可以收获丰富的知识和素材,同时良好的阅读也有利于他們精神世界的升华。但是就高中阶段的学习来看,因为其中包含很多科目的学习,所以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展开阅读活动,为此,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有效引导和配合,以此来帮助学生在有效的阅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家校合育;阅读习惯;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