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金锁记》与《倾城之恋》译文接受度差异的原因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onglia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爱玲著作《金锁记》和《倾城之恋》分别被张爱玲自己和美国译者Karen Kingsbury译为The Golden Cangue和Love in a Fallen City。同为张爱玲作品译文且都主要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但在译文美国市场的接受度却大相径庭。本文从译本之外的文化因素出发,主要从译者、时代背景、读者需求和赞助人等角度分析原因。
  【关键词】The Golden Cangue; Love in a Fallen City; 接受度; 译者
  【作者简介】方婷,北方工业大学。
  一、理論依据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翻译研究提出翻译的“文化转向”(the cultural turn),形成了文化学派。该学派主张强调译文之外的因素,比如译者、读者、时代背景、赞助人、政治统治需要等,把翻译放到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维度。
  经过对比研究,学界前人普遍认为张爱玲和金凯筠都主要采用了“异化”或者说“对抗”的翻译策略。如果从传统翻译的“归化”或“异化”的角度来看,同一原作者的译介作品,在翻译策略一致的情况下,出版情况却产生了较大差异。本文以文化学派理论为基础,先介绍两篇译文接受度的差异情况,后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
  二、张译与金译的接受度
  1.张爱玲译作在西方的接受情况。1956年,张爱玲将《金锁记》翻译为Pink Tears,投稿遭出版商拒绝后,进一步改写为The Rouge of the North,但也遭到过退稿,直到1967年才由英国一家出版社出版,但市场反应仍是冷淡。最后,1971年,应夏志清教授邀请,张爱玲将《金锁记》改写为The Golden Cangue,收入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夏志清教授主编的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Stories之中,但也没有得到西方读者的关注。
  2.金凯筠译张爱玲作品在西方的接受情况。2007年,“发行量大、影响深远,撰稿人多是学界、知识界一时之选”的《纽约书评》出版金凯筠的《倾城之恋》译本,被刘绍铭认为是“张爱玲作品‘出口’一大盛事”(刘绍铭,2007)。同年,知名的企鹅出版社再版了金译《“倾城之恋”及其他故事》。2007年,企鹅出版社还推出由她与其他译者合译的《“色戒”及其他故事》。张爱玲成为钱钟书之后,第二个进入企鹅经典丛书的现当代中国作家,说明了金译《倾城之恋》的成功。
  三、张译与金译接受度差异的原因
  1.译者的原因。“要深入、细致地探讨翻译与译入语文化的关系,就绕不开对翻译家本身的探讨。”(穆雷,诗怡,2003)译者本身是影响译文接受度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1)张爱玲的翻译特色。张爱玲的翻译活动贯穿了她整个文学生涯,尤其在赴美之后,翻译不仅成为她的谋生手段,更寄托了她打入英美文学界的希望。张爱玲的后半生除了少量的散文创作、几部小说作品以及《红楼梦》考证外,她的文学产品都是翻译作品”(孟昭毅,李载道,2005)
  这一时期,张爱玲的译作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努力融入英语主流社会,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中华身份认同。
  1)适应美国主流文化。张爱玲的译作主要采用“异化”策略,但是为了适应英语读者的需要,顺应美国和西方社会文学作品的主流诗学,译文在原文基础上做了删改。例如《北地胭脂》,其译文改写了原作情节、省略人名、并增加了对中国文化特色内容的解释和介绍。英译《海上花》时,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受与审美心理也对原作有删改。包括《金锁记》最初翻译为Pink Tears,投稿遭拒后,张进一步改写为The Rouge of the North。
  2)强烈的中华身份认同。作为第一代华裔作家,张爱玲成年后移居美国,地理的距离带来的是精神与文化上的亲近,但越是亲近中国文化,就意味着越疏离美国读者。对于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张爱玲的作品属于“边缘”文化(王晓莺,2008),原作品所受关注就非常有限,同时兼为译者,用“不流畅”英语翻译出陌生的东方文明,使得译文与普通的美国读者的习惯产生了较大的距离。
  从译者本身的身份认同和选择的翻译方法来说,普通的美国读者较难对张译产生兴趣。
  (2)金凯筠的翻译概况与特色。金凯筠(Karen Kingsbury) 是美国当代汉学界知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张爱玲研究专家。她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地区工作将近20年,2006年才回到美国。在翻译方法上,金凯筠多次在访谈提到她主要采用“异化”策略,特别是在Love in a Fallen City (2007) 的序言中,金凯筠坦言她力图让译文读者产生与原作读者相似甚至相当的反应(Eileen Chang, 2007, xv-xvi)。
  从译者角度来说,张爱玲是带有强烈中国文化色彩的华裔作家兼译者,金凯筠是美国译者兼张学研究学者,对于目标的英语读者而言,金凯筠身为美国学者兼张学研究专家的身份,有着先天的优势与美国读者更亲近。
  2.时代背景。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产生对抗,美国文坛也没能守住阵地而沦为政治的附庸。这种情况下,张爱玲作品所传递的东方文明,进一步被边缘化与排斥。The Golden Cangue 中描写的腐败衰落的封建社会,甚至被解读为张爱玲支持共产主义的证据,更使这部作品不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相比而言,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与初步成功,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市场中,中美合作也愈加紧密,使得双方更有需求了解彼此,也可以说中文作品此时的译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而不会像20世纪中前期举步维艰。这是张译与金译接受度因时代发展变化而不同的原因。
  3.读者的需求。二战后,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创作的《大地》三部曲塑造了一个个勤劳、坚毅、质朴、善良的中国农民形象,“垮掉的一代”期望以“如田园诗般和平安宁的中国文化救赎欧洲的精神文化危机”(陈吉荣,2007:5)。但是“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可是同时又是一个活泼的讽刺作家,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忠实而又宽厚的历史学家。”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00页)《金锁记》被译介为英语后,美国读者缺乏对中国的了解与文化共鸣,悲惨的七巧完全变成一个变态的老女人,她的人生悲剧也无法转化为读者的同情心,张爱玲对人性的批判与揭露直接幻灭了英语读者的期望。相比之下,尽管《倾城之恋》也讲述了同一段历史,但是故事始终给了观众美好的期待,整个情节也更为轻松。
  四、赞助人
  《金锁记》译本Pink Tears、The Golden Cangue及改写译本The Rouge of the North都曾遭到出版商拒绝或退稿,但Love in a Fallen City由New York Review Book出版。单以出版社声誉来说,《纽约书评》在全世界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另外,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等名人也为Love in a Fallen City撰写赞助词,这也为金译打开市场提供条件。相比之下,张爱玲作为第一代华裔作家,凭一己之力想要在美国“出名”,就显得十分势单力薄。
  五、结语
  本文从文化转向的翻译理论出发,从译者、时代背景、读者需求和赞助人等方面,分析了张译《金锁记》与金译《倾城之恋》在西方市场接受度差异的原因。两部著作作者都是张爱玲,所描绘的故事也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和同一地点上海和同一群体,而且译者都采用了相似的翻译方法,但是出版情况或者说接受度却不尽相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变化、读者需求的变化,以此说明翻译不完全是一个语言间的转换,而是与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综合体。此文所做的研究有限,以期未来在相似问题上有更多更充分的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Eileen Chang,Love in a Fallen City[J].New York: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2007.
  [2]张爱玲.倾城之恋[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
  [3]夏志清,刘绍铭译.中国现代小说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刘绍铭.到底是张爱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5]穆雷,诗怡.翻译主体的“发现”与研究——兼评中国翻译家研究[J].中国翻译,2003,1:12-18.
  [6]王晓莺.多元视界下的张爱玲的翻译.中国翻译,2008,5.
  [7]陈吉荣.谈本位论观照之下的《金锁记》自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中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初中英语阅读课现状,然后引用案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龚桦,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中学。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8年寿宁县教育规划课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以全国
【摘要】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红楼梦》蕴含着诸多茶文化要素,是茶文化与古典文学结合的典范。本文通过对比、阐释《红楼梦》两英译本中茶名的翻译策略,旨在剖析如何提升语言现象与传统茶文化结合的契合度,以绵薄之力进一步促进中华茶文化的译介和传播。  【关键词】茶名;翻译;《红楼梦》  【作者简介】王岩(1981-),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两年半的海外教学实践,分析回顾了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并对出现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加拿大;汉语教学;汉语言文化推广  【作者简介】张晓宇,曲阜师范大学公共外语部。  加拿大是一个幅员辽阔的移民国家,具有良好的多元文化性和文化包容性,为包括汉语、汉文化在内的多种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滋养的沃土。笔者有幸于2014年11月至2017年
【摘要】基于ATE(Aesthetic Transactional Efferent Reading)阅读模式的专科精读课程教学从“审美、文学交感、发现、汇报、巩固”几个层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其自主学习效果,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本文分析了专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ATE阅读模式的具体应用过程,结合对照性数据,验证了ATE阅读模式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而绘本恰好是承载着这一任务的优质资源。笔者以在我市(福建省武夷山市)实验小学新校区进行的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一二年级英语绘本教学的校本研究》为抓手,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绘本教学的优势已初见成效,取得一定的研
【摘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三大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初中阶段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英语文化品格和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与学生
【摘要】素质教育环境下,立德树人理念也成为各学科教学重要要求,而英语阅读课程之中本就存在较多的立德树人素材,教师若能将其有效应用起来,就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品德、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为此,本文也就立德树人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周丹,女 ,汉族,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中学。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cultivat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of EFL education in China. First it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EFL education in China, then defines basic two terms: Pragmatic Competence
【摘要】近来,许多高校在微课视角下,结合现代教学方式,创造出一套适合商务英语教学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对其进行了教学改革。从而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升级的课堂模式也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热情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具备良好专业知识的全能型人才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关键词】微课视角;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牛雪剑(1991.09-),男,汉族,河南
【摘要】在大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影响下,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英语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重视任务教学法,并将其运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最终来实现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基于此,本文笔者不仅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介绍了任务教学法的相关概述,并且研究了任务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作者简介】徐旸,上海商学院。  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