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哲学总特征之思考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3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当代西方哲学的来龙去脉及其总特征进行了综合考察。指出:当代西方哲学与古典西方哲学有复杂的联系,前者号称要改变哲学研究的方向,但实际上,它与后者有明显的批判继承关系,它对后者作了削弱、抛弃、改进和填补,并在此过程中,显示了自己的特点;实证主义和意志主义,作为构成20世纪西方哲学主线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的直接理论来源,各自以特有的方式为当代西方哲学奠定了基础;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应当看作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第三种思潮。
其他文献
钱氏是通明世事练达人情的大智者,钱著是博大精深的智慧宝藏;书不易懂,人更难知。不知其人则不通其书,而能读其书亦未必知其人,品评钱氏其人其书至今已六十年。把笔者近千人,
《圣经》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以独特的方式进入了中国,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形成时代意识的过程中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观察《圣经》如何在中国儒家、道教和佛教的固有
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的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染模型。通过分析模型的特征方程及考虑不同的时滞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得到了模型的平衡点稳定及Hopf分支产生的条件。数值模拟验证
赵葆康是澳大利亚籍华人抽象画家,现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任教。该文是欧阳昱与赵葆康进行的文艺对话,直接呈现了50后画家出国离乡的心路历程和特别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本文深入探讨英国小说家乔治·爱略特“人类宗教”道德观的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爱略特在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下.抛弃了早年的宗教信仰,但她的宗教化感
随着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门户开放,19世纪法国戏剧里的中国形象逐渐加入写实元素。戏剧舞台上的中国,不再只局限于滑稽调笑的趣味题材,而尝试取材同时代的中国时事现况。上演
夏志清的文学批评充盈着多年浸淫于西方人文氛围所汲取的西方文学批评传统,同样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互为镜像的两种"传统"体现到夏志清的文学批评实践中,就是"世
林湄散文以优美的文笔将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喧哗、现实的况味、真挚的缅怀、异域的风情,以及浓郁的哲思熔铸一炉,构筑起一个饱含着明心见性智慧和人间热忱关爱的清寂世界,其
《大东世语》是日本汉文小说的代表作品,主要辑录了平安、镰仓两朝的人物轶事,天皇是其人物形象系列中描写较多的一组群像。通过这组群像,作者突出展现了日本平安时代汉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