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做乡村振兴路上最可爱的人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l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他们铁骨铮铮,百折不挠。脱下军装,他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勇当“排头兵”,他们就是那群最可爱的人。
  01
  在九江市德安县磨溪乡,有这样一个人,他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依然保持良好的战斗作风。在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的脱贫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无私奉献的军人本色,积极请缨作战,诠释属于军人的本色。
  脱贫攻坚冲在前
  每天早上8点左右,扶贫车间就传来阵阵“哒哒”机器声。“原来村里没有什么产业,村里有些留在家照顾家庭的妇女,只能到10公里以外的新田医用敷料车间打工。”南田村党支部书记王元斌回忆道,“现在有了这个车间,村里人就业途径多了,经济收入也跟着上去了,多亏了杜书记啊。”
  据了解,杜星在村任职以来,积极争资争项4.9万余元用于扶贫车间项目建设,并申请认定扶贫车间,目前,有四名脱贫户在车间务工,平均月收入过千元。同时,为 4户符合条件的脱贫户申请小额信贷10万元,款项用于入股合作社、发展种养殖。今年产业项目收益5.15万余元,给全村脱贫户收益4千元,真正做到了“造血式”扶贫。
  排忧解难冲在前
  “以前办事都是我们去找政府,现在大不一样了,党员干部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办实事,送政策、出点子、解难题,不一样的服务让我们亲得就像一家人一样。”提起干部驻村蹲点,磨溪乡南田村村民付小英连连竖起大拇指。
  杜星来到南田村驻村蹲点以来,定期对农户开展走访调研,积极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主动排查解决矛盾纠纷,每半年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重点帮扶困难群众,切实办实事好事。截至目前,共走访困难户、老党员户100余人,组织困难群众走访慰问活动10余次,帮助蹲点村修建百米村内道路,为医用敷料加工厂认定扶贫车间,带动脱贫户就业增收。
  02
  赣州市南康区赤土畲族乡杏花村张庆法是一名退役军人。1973年出生的他,1995年参军入伍,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参加了九江抗洪抢险任务。在度过了六年的军旅生涯后,他回到了地方,谨记着退伍前部队首长的谆谆嘱托,砺志返乡创业为社会多做贡献。
  回到家乡没有启动资金的他,毅然决然通过贷款做起了农产品种养。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多次尝试后仍以失败告终。为了偿还贷款本息,不得已他只能走出家乡去外面务工还债。在外出务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不断寻找创业机会。
  后经朋友介绍,他在酸枣糕生产企业入职。从学徒工做起,用了六年时间,终于把制作手工酸枣糕的工艺、秘方悉数掌握。2007年,张庆法回到杏花村,专门制作纯手工南酸棗糕。在家人的帮助下,他迅速开起了一家以自己姓名命名的“庆发原始手工食品作坊”,开始了手工酸枣糕的生产销售。
  对制作工艺的执著,来源于张庆法在部队退伍前的锤炼。这几年,靠着一股吃苦耐劳的拼劲,张庆法的酸枣糕小作坊发展成了食品加工厂,吸纳了农户60余户,其中脱贫户30余户,带动当地农户靠传统手工制作南酸枣糕增收致富。
  纯手工制作传统南酸枣糕是个辛苦活儿,张庆法每年都要进山采集收购野生南酸枣。而一斤野生南酸枣果经过一系列工艺后,只能产出约1两南酸枣糕。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张庆法纯手工打造的酸枣糕搭上电商的快车,远销全国各地。
  张庆法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今后,他计划以杏花村为生产基地,用五年时间打造全省最大的酸枣糕生产企业和酸枣种植基地。同时,张庆法还种植了三十多亩葡萄,可观的收入让他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03
  在新余市渝水区人和乡有着这样一个人,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再当“尖兵”,在乡村振兴这个主战场,引领创新创业,书写着青春,他的名字叫丁莉莉。2017年12月份转业,2018年度荣获渝水区脱贫攻坚“第一书记之星”,2019和2020年度荣获新余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度荣获渝水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转变身份 投身扶贫
  告别了奋斗12年的军营,丁莉莉于2017年末转业至渝水区人和乡工作。刚去报到,正值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攻坚期,该同志主动请缨到武郎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丁莉莉走遍武郎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户农户,为群众办实事达50余件,村民亲切的称他为莉莉书记。
  2018年10月,丁莉莉调任乡扶贫站担任副站长一职。贫困户识别、精准扶贫台账完善、督查问题整改、产业扶贫项目推进、系统信息……他带着他的队伍不断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与武郎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武郎村高质量的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并于同年年底摘掉了“软弱涣散村”帽子。
  04
  汤功勋,于2004年入伍,服务国防事业12年,2017年底转业安置在鹰潭市余江区扶贫办公室。参与扶贫工作以来,他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吃大苦、耐大劳,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华丽人生”。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下“苦功夫”
  跨出部队大门,迈入社会熔炉,汤功勋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岗位上铆足干劲。扶贫工作繁杂且涉及面广,汤功勋凭借在部队当过通讯员的经验,充分挖掘贫困户自主脱贫事例的典型,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展内外宣传工作,讲好群众身边的脱贫典型故事。
  在工作岗位上,汤功勋初生牛犊不怕虎,白天处理扶贫具体业务,晚上静下心来撰写脱贫故事,“5+2、白+黑”是家常便饭,家成了起早贪黑的代名词。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至今,余江区在各级各类媒体刊登发表的扶贫稿件共计1678篇,有效推动了该区扶贫宣传工作的新高度。
  工作踏实,严格标准,做好“细文章”
  在汤功勋的工作中,还包括脱贫攻坚工作简报。汤功勋每周坚持编辑扶贫工作周报,日常工作中积极收集工作动态,将一周的工作动态罗列整理,坚持在每周末的晚8点左右将脱贫攻坚工作简报推送至各相关的扶贫工作微信群,坚持用“绣花功夫”做好“细文章”,截止当前汤功勋已编辑157期脱贫攻坚工作简报,节假日也从未段篇。
  (来源:江西省乡村振兴局网站)
  ■责任编辑:邵猷芬
其他文献
上次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下一节科学课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是什么实验呢?我们一直兴奋地猜测着。终于上科学课了,只见老师端出来两个大玻璃杯,又拿出了两个鸡蛋和一罐盐。哈哈!这难道是要给我们做早饭吗?
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伴随着2020年全球疫情的发展,加剧就业难的问题,必须着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民办院校的特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研究中,有关大学生创业引导机制、创业观念转变、激励机制、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服务模式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难题。
“大海,我们来啦!”当听到海猫说要去海底寻宝时,我和小虎便按捺不住兴奋之情,要一同前去。我们一行三人准备好抗压潜水服、罗盘、水肺、防水手电筒等物品,搭乘海猫的“探险号”潜水器出发了。
在铜鼓县城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个子矮小、开着三轮车的中年男子,扯着嗓子叫卖:“卖香米哦,义田香米,两块五角钱一斤!”他就是铜鼓县温泉镇义田村的“香米王”邱光淼。今年42岁的邱光淼,一生是命途多舛的,他出生时就比别人矮小,成年之后身高也只有1米51,3岁时母亲过世,16岁时父亲过世,18岁时跟他一起生活的三哥过世。时至今日,邱光淼依旧是孤身一人。因小时候家庭经济困难,邱光淼小学只读了两、三年书,既无文化,也没能学到一门挣钱的技能,生活一直过得很拮据。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张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你们了解这种动物吗?文君:老师,我看到课本里有一个图表,里面提供了很多关于大熊猫的信息。张老师:是的,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我们介绍一下大熊猫。除了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大家还可以通过查找、搜集资料的方式,充分了解大熊猫的特点,补充其他内容。
紧扣“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求,立足于“大思政”教育资源视角,积极探索和尝试育人新路径、新方法、新载体,推进新时代“四有新人”培育工作。具体有效路径是:开展实证调研,避免教学“目中无人”;抓好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加强队伍建设,着力“素质提升”工程;促进要素协同,打造“特色课堂”品牌。
期刊
在广信区上泸镇苎圳村,艾喜红一边到村民家中回收加工好的小商品,一边带领着几位村民在金银花苗地里仔细地查看越冬苗情。看着一笔笔小商品加工订单和一株株长势喜人的金银花,艾喜红更加坚定了新一年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和信心。在扶贫干部和村民的眼里,艾喜红是女强人,是踏实能干、渴望发展、敢闯新路的“致富带头人”。
准确掌握师范院校礼仪教育教学课程思政特征,深入挖掘礼仪课程教育的“思政元素”,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礼仪课程立德树人的独特优势,坚持礼仪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率先肩负和履行礼仪课程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盛夏时节,走进安源区的温盘村,只见整齐的房屋,干净的水泥路,交相辉映的果树和花朵,醒目的宣传标语,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这些幸福的笑脸里面就有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朱增义。  今年63岁的朱增义是省级贫困村温盘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障,他的妻子也是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他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开办了一家养蜂场和一个集生猪、鱼、家禽于一体的种